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曾经在公园散步时见到这样一幕,两个孩子各自拿着玩具在一起玩耍,当一个孩子去抢另一个孩子的玩具时,被抢了玩具的孩子会焦急地去抢自己的玩具,抢不回来还会对父母大哭大闹。而且这种小孩子之间的小战争是屡见不鲜的,是孩子天性发展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给家长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做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其实家长不妨了解这3个方法,轻松解决孩子之间的小纷争。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抢玩具”的行为?

1、自我意识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

2-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初次拥有了自我思想,也有了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孩子的想法都是顺势而为,一般很难受外力的影响而违背自己的意志,因此他们更愿意遵从自己的想法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然而意识虽然在逐渐发展,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认知却是稚嫩且不完善的,他们懂得了基本的“物权”意识。当自己的玩具被抢时,就单纯地想要去抢回来,而没有完善的认知力去告诉他们如何去用更好的方式去解决这种问题,因此抢玩具的小纷争也经常发生。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2、自我控制能力弱

孩子玩具被抢时会有两种反应,一种反应就要去抢回来,而另一种就是会以哭闹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以这种大哭大闹的方式来表达自我时就是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力,这是孩子遇到难以掌控的问题时的本能反应。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孩子的自我意识虽然得以发展,但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却很薄弱。遇到超过自己认知的困难或问题时,由于情绪控制能力不佳,会以消极、悲观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也是孩子玩具被抢时会出现大哭大闹的原因所在。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二、如何教孩子抢回玩具?

1、不强迫孩子分享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费尔曾做过一次研究,结果表明,1-6岁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利己”主义,直到7-8岁才愿意表现出分享的意愿。

因此,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被抢了玩具时,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强制的分享是在违背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严重可能导致孩子懦弱胆小、毫无主见。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其实,孩子出现被抢玩具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面前去考虑他的心情,体会到他那种焦虑不安的心情,这样就不会主动干预孩子的行为了。而且家长完全可以交给孩子自己解决,用孩子的方式去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才是最恰当的。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2、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思考

一般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或矛盾时,总是第一时间就冲了上去,害怕孩子受到一点点的委屈。然而,家长的这种做法却是在纵容孩子思想的懒惰!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依赖家长,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自己思考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能力,不会思考的人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家长做得再好也不如让孩子自己靠实力解决来得实在。遇到孩子之间的小纠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处理的方式,顺便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或影响,下次孩子遇到这种情形就会主动思考对策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紧张焦虑的坐以待毙。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3、让孩子懂得分享的概念

孩子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分享的概念,所以他们不懂分享是什么,这就需要家长去教孩子懂得分享的概念。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去体会分享的意义,妈妈可以在吃草莓的时候把自己的分给孩子,也可以把自己快乐的事情讲给孩子听。

只有切身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孩子才乐意去分享给别人东西。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懂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学会这些处理孩子问题的小技巧。在孩子玩具被抢时,家长不再被动和不知所措,相信家长在不久后处理孩子问题时也会越来越如鱼得水。


宝宝的玩具被抢,到底要不要教他抢回来?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