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中小微企业“活下来”也应多上心,切莫当甩手“店老板”

帮中小微企业“活下来”也应多上心,切莫当甩手“店老板”


日前,武汉市特别强调,要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切实帮助企业“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

为此,武汉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工作,推动惠企政策落实。

与此同时,武汉各区正在积极做好企业的“店小二”,针对企业痛点、难点、堵点出台针对性帮扶政策,将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但笔者也注意到,不论万名干部的对口帮扶,还是各区的帮扶,大多是面向大型企业、重点企业,而对于中小微企业相对关注不够。干部对口联系的企业是武汉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规上企业;而各区对复工复产的帮扶大多也突出关注区域内重点企业、规上企业。

相比较大企业而言,在疫情持续严重冲击下,中小微企业更难以熬过去、活下来,事实上不少中小微企业已奄奄一息,需要给一口水喝。而成千上万的中小微企业是就业、创业的主渠道,广大居民的生计维系于此。当下,帮扶大企业是雪中送炭,帮扶中小微企业尤其是雪中送炭。

并不是说,武汉市不关心中小微企业,其实也是上心的。比如,武汉市规定,符合复工复产规定的个体工商户无需批准就可以开展经营活动。全市市场主体证照有效期截止期顺延,其中就包括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小餐饮经营许可证等。这些都是比较暖心的政策。

还如,武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出台《武汉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建立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首期20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正在紧急筹措中,将建立全额贴息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1年期的无息贷款。还提出,优化融资应急资金,将支持对象拓展到中小企业,并在2月至12月,免收融资应急资金使用费等。这些也都是为中小微企业解困的好政策。

帮中小微企业“活下来”也应多上心,切莫当甩手“店老板”


问题是,这些好政策有多少中小微企业知晓?政策本身的某些条款是否只是“看上去美”?还有没有需要充实、完善的政策?实际操作中能不能一一落实到位?落实政策是不是大企业优先,而中小微企“等到花儿都谢了”?比起大企业,中小微企业更需要政府部门“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并完善相关政策。


此外,中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还有哪些共性的和特别的问题,也需要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及时加以解决、推进。前些天,一家产业园区内只有40多人的工业企业诉苦,复工消杀,请专业公司太贵,只得自购设备自己动手,担心消杀是否规范,再则设备昂贵,小本经营,挺心疼的。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员工用餐。园区内复工企业不到10家,食堂停业,周边餐馆关门。还有外地员工住宿问题。在防控要求下,过去那样“拼租”是否还可行,公司领导们心里直打鼓。更有流动资金量的问题,材料供应问题,上下游产业链对接问题,不是像解决员工用餐那样简单。

因此,各级干部给大企业当“店小二”主动上门贴心服务时,不妨也顺带联系几家代表性的中小微企业,作为了解中小微企业的一个窗口,不一定上门,经常打打电话,宣传惠企政策、监督政策落实、了解企业具体困难,共性问题报告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个性问题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另外,畅通市、区中小微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动态掌握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市场瞬息万变,关停两个月,企业困难百千种。其实,许多问题只要了然于胸,解决起来并不难。比如,上述那家小公司的苦楚,有论者指出,产业园区或企业集中区域,可以组织集中消杀,同时指导和帮助防控;用餐、住宿等保障方面,产业园区都应主动作为,与企业共克时艰。我想,有心去解决,办法总会有的。同战疫一样,眼下的经济保卫战也应看作“战时状态”,某些抗疫办法是可以借鉴的,特事特办,解决好复工企业的食住行等问题。

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力度,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指出,疫情冲击之下,中小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出现破产。政策尤其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见苗浇水,对武汉区域的中小企业可以宣布免税三年,还可以鼓励创业。

各级干部俯下身来、沉下心来当好企业的“店小二”,是一种贴身贴心的服务。与之相反的是,做企业的“店老板”,高高在上,漠不关心。中小微企业往往可能遭遇甩手的、傲慢的“店老板”

如果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干部也积极当好中小微企业的“店小二”,我想,尽管经此一疫,中小微企业也能“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

#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