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受約束的金融力量多麼可怕

三月即將結束,“新冠疫情”卻尚未結束,全世界見證了美股的“史上最強熔斷月”,美國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達328萬人,創歷史新高。

從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受約束的金融力量多麼可怕

川普指責“你是個令人討厭的記者”

前路尚未可知,這次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經濟動盪仍舊在發酵中,我默默翻開歷史,回望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曆史上被稱為“黑色星期四”。這一天,美國股市從高峰暴跌,拉開了經濟大危機的序幕。

“人們都來到那裡,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龐大的人群就聚集在交易所周圍……等待著交易所裡出來的人能帶來任何新的訊息。”

時間拉回到1919年,美國剛剛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而歐洲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美國人信心百倍的憧憬著幸福日子的來臨,與此同時,“超前消費”的文化也開始盛行,“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口號就是從那時候喊起來的。

從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受約束的金融力量多麼可怕

融資買入股票

處在新經濟時代的美國人,唯一的目標就是兩個字:致富。

於是,資本的慾望和人們的期望不謀而合

當時的美國人大多數還沒有參與過有價證券的投資,華爾街國家城市銀行開始宣揚“股票”的投資理念:投資股票是安全可靠並且受人尊敬的。

短短的十年內,股市成為了投機致富的場所,因為“經濟自由保守主義”的盛行,政府並沒有對華爾街進行干預,而是依舊向民眾描繪著美好明天的藍圖。

與此同時,“貸款炒股”也成了一種新的時尚,10美元甚至可以去買100美元的股票,每個人都想在這裡撈一杯羹,無論你是小門童還是銀行家,都沉浸在國家勝利的果實中。

參與人數的越來越多,缺乏監管的華爾街以及資本家和政客間的親密關係,讓內幕交易越來越肆無忌憚,沒人可以在這巨大的財富面前保持冷靜,甚至連當時的總統柯立芝都參與到了股市的投機生意中來。

到1929年的時候,股市的泡沫已經大到隨時會破裂,超高的借貸資金還在不斷的湧入股市,胡佛上臺後依然奉行著“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任其發展,然後就有了“黑色星期四”。

在之後的一個禮拜內,美國十年的經濟繁榮被一掃而空,250億美元的資產蒸發,無數人破產,連投資美國股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都損失慘重。

經濟大蕭條

其實1929年10月的股市下跌並沒有直接引起經濟大蕭條,而是一連串事件“多米諾骨牌”效應共同推動的結果。

在華爾街災難性的金融危機之後,人們對胡佛政府大失所望,對銀行也不再信任,寧可把錢放在床墊下面也不願存進銀行,集中的“擠兌”危機讓數千家銀行破產倒閉。

而在金融危機中,很多人用於投資的錢都是貸款資金,這也隨著股市的下跌而蒸發了,企業破產,民眾失業,很多人流離失所,衣衫襤褸,很多城市都有了“胡佛村”。(無家可歸的人們用紙板蓋的簡易住所)

從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受約束的金融力量多麼可怕

胡佛村

自此開始,美國經濟正式進入到了“大蕭條”時期,1932年,胡佛短暫的總統生涯在一片慘淡中結束了,羅斯福上臺。

“羅斯福新政”開始了美國經濟的復甦,但經濟大蕭條卻一直持續到二戰的爆發——美國投資歐洲的計劃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自顧不暇,無數人在大蕭條時期因此破產,急切需要一個獨裁式個人英雄主義的政府來挽救經濟挽救自己,尤其是在一戰傷痛中還未恢復的德國,於是有了法西斯,二戰就此爆發,世界格局就此改變。

不過,美國又成了二戰中最大的受益者。

戰爭換來的往往不是和平,而是利益的重新洗牌。

結語

回顧完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歷史,我看到的是,不受監管的金融力量摧毀力不亞於一場戰爭,可人們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每隔幾十年都要經歷一次,2007年的“次貸危機"跟1929年有異曲同工之妙。

歷史上每一次的經濟危機背後,股市的下跌總是有一定的持續性,而時隔近100年,人類的科技和思想都在不斷進步,這次的“疫情危機”能讓這個定律失效嗎?


從經濟大蕭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受約束的金融力量多麼可怕

美國為了維穩股市先後進行了降息以及不限量買入美債和MBS的舉措,說白了就是印鈔,道指也出現了短暫的大反彈,可還有兩個問題。

歐美的疫情究竟何時才能有所控制?

美國的失業潮會不會大規模來臨?

這些會不會反作用於股市和經濟,時間來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