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天明二年(1782AD)九月十三日的一個清晨,伊勢國船主大黑屋光太夫像往常一樣,悠然的叼著旱菸,看著那些身材矮小的碼頭工人們將一袋袋的大米裝上自己的帆船,當時的大米都用稻草包紮成桶形,駝在搬運工身上完全猶如一個個巨大的壽司自己長了腿。光太夫是當地的成功人士,擁有自己的貨船和固定的訂單,生活體面而踏實。

不僅是光太夫一人如此,整個江戶時代的日本也都是差不多。作為幕府的中樞,武昌城江戶的人口早已經超過百萬。從生活水平、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不要說北京、羅馬、君士坦丁堡,即使是倫敦、巴黎這些新興大都會也無法與之比擬。浮世繪、歌舞伎、黃表紙、煙火、落語這些五花八門的通俗藝術點綴著庶民的日常生活;蕎麥麵、天婦羅、茶泡飯,各種好看好吃還不貴的美食供養著歌哭於的男男女女······更重要的是,比之於同時期的大清國或是波旁家族統治下的法蘭西,江戶幕府的吏治也可謂廉潔——總之,那個時代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除了害怕神佛發怒降下天災或是將軍聽信了讒言推行惡政之外,幾乎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樣的世道定然是天長地久,而戰國亂世的刀槍並舉、金鼓齊鳴將永遠成為夢中之夢。

之後的事情讓光太夫萬萬的料想不到——暴風雨將他吹到了一個比蝦夷還要遙遠的島嶼之上,哪裡的居民穿著緊身的呢子洋裝,就像圖畫中的紅毛番,只不過為了抵禦冰天雪地的嚴寒,他們都習慣於在外面加一件皮襖,光太夫發現,此地似乎沒有人穿棉衣;這裡普通人也比日本人的高個子還要高出一大截,有些人生的金髮碧眼,也有些人長得像韃靼人······但無論是誰,他們的面孔上都同時摻雜著憂鬱和快樂,讓人捉摸不透。

這個冰天雪地的小島,就是今日的阿留申群島,當時還是俄羅斯帝國的領土,而君臨萬里江山,自稱第三羅馬帝國元首,被鄰邦大清皇帝尊為察罕汗的是一個女人,她殺夫奪位,好大喜功——但是,卻不得不說她又是當時所有的君王中最開明的一個,這就是葉卡捷琳娜大帝。

大黑屋光太夫運氣很好,在他造訪俄羅斯的時期,正是俄羅斯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

寬正三年(1791AD)包括光太夫在內,作為“稀罕物兒”的幾個日本漂流民被送到了俄羅斯的帝都——聖彼得堡,並得到了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接見,據說在這次非正式接見中,光太夫等人成了最早品嚐紅茶的日本人。其實,早在彼得大帝的時代,俄羅斯宮廷中就有一名叫做傳兵衛的日本人。他跟光太夫一樣,都是漂流民,而這個有可能是第一個到達俄羅斯的日本人不僅在滯留他鄉十年之後接受了東正教信仰,還與俄羅斯女子結婚,自己則改名為加夫裡伊爾·博格丹諾夫。此後,不斷地有日本漂流民被俄羅斯人救下,但是他們大多在歷史上泯滅無聞。類似於傳兵衛或光太夫這樣的幸運兒是少之又少。

“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江戶幕府第五代大將軍德川綱吉


“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俄羅斯帝國皇帝彼得一世

第二年,也就是寬正三年(1792AD)十一月一日,以大黑屋光太夫為首的三名漂流民隨著訪日大使拉克斯曼一起回到了日本。俄使一行在松前藩根室停泊,並向當地官員提出請求:俄羅斯帝國的使臣希望前往江戶與日本國王會面,並對兩國通商問題進行談判。

當時執掌幕府大權的是八代將軍吉宗的孫子,老中白河侯松平定信。此公以學識淵博著稱,對西洋的情況也是瞭如指掌,按理說外交人員與這樣優秀的政治家打交道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有一點,不僅是俄國人,包括他們要送還的三名日本人不會知道:即使是松平定信本人對日本以外的世界很有興趣,但是他手中的權力也絕不會允許他走得太遠。

松平定信內閣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對之前田沼意次內閣的清算之上,也就是用嚴刑峻法和銀根緊縮之方式對田沼時代的政以賄成和泡沫經濟進行矯枉過正。如果此時貿然接納露西亞國的使臣,並讓他們進入江戶,那麼勢必會引起政敵的閒話——最可以想象的責難就是:使團在日本的花銷由誰負責?如果是由幕府出錢,那算不算奢侈浪費?所以,面對著露國使臣的請求,松平內閣只能拒絕。

松平定信還親筆向俄使寫了一封回信,其中杜撰了一個《日本國法書》,聲稱:

“異國船隻不經通報而來者,必擊之,此乃日本自古以來之制”。

同時送來的,還有允許駛入長崎的信牌,也就是說,允許露國使臣進入長崎。但是,自認為已經完成人物拉克斯曼沒有前往長崎,而是回到了俄羅斯。

露國使臣再次到來是十二年後,也就是文化元年(1804AD)的九月,此時正是光格帝在位,十一代將軍家齊統領天下,而露使烈薩諾夫則懷揣著松平定信發放的信牌在長崎入境,這一次,來自冰天雪地的“胡虜”又要求幕府君臣應承與俄羅斯通商的要求,但卻依舊被幕府堅決的請了出去。

幕府先是讓這些人在長崎曬了半年有餘,之後又將一卷《教諭書》送到露使手中,內容大意為:

“我日本雖與清國、朝鮮、琉球、阿蘭陀往來,然素不與他國交通,此乃國策”

被兜頭一盆冷水澆過來的烈薩諾夫悻悻離去。而俄羅斯或者說露西亞的突然出現,對於日本來說,也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因為在此之前,作為日本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鎖國”,基本上是一種修辭,而不是所謂的祖宗家法。

江戶幕府的外交原則基本上是來自於《周禮》——日本人禁止出洋;在外的日僑不算日本人;與同為諸侯國的朝鮮、琉球建立邦交,實行《周禮·秋官·大行人》中設計:

“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殷相聘也”。

但對於夷狄之邦如韃靼、阿蘭陀則只允許至長崎互市。

“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日本人在寬正六年所描繪的俄羅斯帝國風物


這種外交制度,在享和元年(1801AD),也就是薩列諾夫來日之前三年,被翻譯家志築忠雄在其翻譯著作《日本志》中定義為“鎖國”。至於幕府本身,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本是自古以來的外交、外貿制度會是什麼“鎖國”——因為比之於平安京時代,江戶幕府對外開放的力度已經是相當驚人了。

但是經過露西亞——俄羅斯的兩次扣關,幕府君臣就開始迅速地以“鎖國”為藉口,專門對付國內外“開國”的要求,並且將這個出現了不到三年的新概念包裝為自東照神君以來的“祖宗之制”。

但是,讓幕府想不到的是,這個烈薩諾夫,似乎沒有那麼容易對付······

烈薩諾夫本是個丘八,後來爬上了俄羅斯帝國的大型國企,俄美公司的總裁之職,他屢次請纓主動擔當對日外交的先鋒,目的就是將對日貿易也納入自己的囊中。這種人在國內是高人一等,威風慣了,他本以為自己到了日本之後,就會像英國人在次大陸、西班牙人在南美一樣,被土著誠惶誠恐的奉若上賓。但他大錯特錯,篤信朱子之學的江戶幕府不是四分五裂的莫臥兒印度;有著三千年文明的海上宗周也不是熱帶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日方將俄使團在長崎曬了半年,之後又以一紙逐客令將其攆走,這些舉動讓烈薩諾夫深感羞恥,於是他便準備找茬報復。

“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第十一代徵夷大將軍德川家齊


“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俄羅斯女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文化三年(1806AD)九月,松前藩的士庶百姓們繼續著平靜的生活,當海平面又次出現了大帆船模糊的影子時,沒有人會想到一場惡戰即將爆發。駛入松前藩水域的大船是一艘俄羅斯戰艦朱諾號,指揮官赫沃斯托夫大尉則是俄美公司的高管,他在烈薩諾夫的授意下向松前藩的海防設施發動奇襲,並將炮臺、寨子燒燬。此次事件是自蒙古來襲的元寇之亂以來最嚴重外患,史稱“文化露寇”。

第二年四月,兩艘俄美公司的戰艦又在擇捉島登陸,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並且還將南部藩炮術師大村治五平擄走,使之成為人質。

在露寇事件中,作為武家政權的江戶幕府可謂反應遲鈍,而作為公侯干城的松前、南部兩藩武士在戰鬥中的表現更是令人失望。這些“邊軍”不僅以“銅大破羅漢”、“國崩”這些二百年前的大殺器——佛郎機守衛海疆,而且在朱諾號上的遊兵散勇們登陸之後,身為守軍的武士們幾乎是一鬨而散。大村治五平在被俘期間寫下了一部日記,名曰《私殘記》其中記載當時日本守軍在露寇的炮火之下都肩扛鐵炮,逃入山中;見到守軍潰退後,百姓們也紛紛棄家而逃;登陸的紅毛人放火焚燒村寨······

消息傳到江戶之後一片譁然,就像四十多年後的佩里扣關、黑船來航一樣,街頭巷尾出現了嘲諷守軍不戰而退的狂歌以及露寇身材龐大,吞噬活人等等。而以“徵夷大將軍”為首的幕府也因這次慘敗陷入了信任危機之中。

因為德川家的天下是建立在強權之上,也就是說實力乃是幕府合法性的唯一來源。但此時兩艘入寇的敵艦就能夠將守軍打得落花流水——這從另一面也可以證明了幕府的虛弱。於是希望穩住人心的德川君臣決意要以強硬的姿態來回應這些來自於西北大陸深處的紅毛蠻夷:能否打贏先放到一旁,至少要讓日本國內的百姓們看到幕府依然很強大。

一方面,幕府頒佈法令:凡露西亞船隻靠近,各藩諸侯都要驅逐,如有露國蠻夷登岸,立刻予以逮捕或斬殺:另一方面,津輕、南部、秋田、莊內各藩要集結三千人鎮守蝦夷諸要塞。

但是,幕府內部的人大多都明白,要想以這些區區兵力對抗“強虜”,無疑是去送人頭。所以松前奉行在次年,即文化五年(1808AD)二月,上陳幕府“執事列相諸大夫”,開頭就表示:

“常聞露西亞不足為懼,此誠危機民命之淺見也”!

並指出,如今派來的那些兵力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雖仙台、會津以出兵三千,然人馬皆睏乏矣!即令二、三萬之眾亦難盡守蝦夷”。

對此,幕府的最高層執政者也是束手無策,於是就像我們經常看到的那樣,“執事列相諸大夫”在商議之後,給了身在前線的松前奉行一個毫無操作性的指示:

“總之,應適時酌情處置”。

不過,江戶城內正在忐忑不安的德川君臣絕不會知道,此時的危機已經由俄羅斯帝國那裡單方面解除了。因為未經皇帝批准,擅自向外國發動攻擊,俄美公司的多位高管已經被革職拿問,並打入薩哈林監獄。作為首犯的烈薩諾夫則在由西伯利亞押往聖彼得堡的途中凍餓而死。總之,曾經威脅著日本安全的“文化露寇”,在不知不覺中歸於虛幻。

“文化露寇”拉開了幕末時代的序幕,而這個時代,江戶幕府在政治上的表現是:首先,德川君臣為了避免於外國再次發生衝突,進一步的將“鎖國”定位為世代相傳的祖制;其次,在幕府向京都朝廷上奏“露寇始末”之後,朝廷參與外交的先例便被打開,這為日後的明治維新埋下了伏筆;最重要的一點是,出於對人心的安撫,幕府執政者只能儘可能地維護著國內的繁榮與太平,而以町人審美和價值觀為主的庶民文化也在江戶幕府最後的數十年間綻放出了炫麗的風華。

“文化露寇”——德川幕府時代的日俄戰爭

誰也料不到,在不到百年之後,日俄兩國就真的兵戎相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