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烏合之眾》這本書所想到的

1、

2008年,汶川地震時期,當時社會各界都掀起了一股賑災熱潮,當時的萬科董事長王石在得知了汶川地震的事情,捐款了200萬元。200萬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那可是筆鉅款。

但是,王石的這次捐款被大家認為是摳門。引來了網上的一片罵聲。對於廣大網民的這種過激反應,王石在博客中回應道: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應該成為負擔。這就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萬科捐款門事件”。

我們憑心而論,作為企業家王石的這種做法是非常理性的選擇。但在當時公眾情緒處於高度敏感的時期,當感性成為情感主流時,企業家的這些理性邏輯就深深刺痛公眾們敏感的內心了。

當公眾情緒遇上理性的商業,王石就犯了眾怒。


由《烏合之眾》這本書所想到的


王石可以說自此就栽了一個跟頭。

萬科的股價也由當時的四十多元跌到了十幾元。儘管後來萬科補捐了一個億,但是萬科的賬廣大網友已經不買單了。後來,王石在很多采訪中跟廣大網友道歉,但於事無補。萬科的形象自此一落千丈。

公眾這個龐大的群體對於這個事件的普遍惡評,其實是掩蓋了中國社會的制度性缺陷。

這樣的聲音的出現應該是能夠引起我們深思的社會現象。


由《烏合之眾》這本書所想到的


根據這個事件,我們今天來推薦大家來讀一讀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學研究》這本書,我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勒龐的很多觀點,是不是都太激進了。

一般說來,我應該是集體主義的支持者,但勒龐的這本書中說,一旦個人進入群體中,那麼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

而群體的思想會佔據著統治的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低智商和情緒化,這就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

集體遠遠不是原來我認為的那樣,無所不能、無堅不摧,群眾竟成 了一群毫無自我意識的,就如同書名上寫的那樣,只知道人云亦云的烏合之眾。

對於勒龐的這個觀點,直到我讀完整本書才有所瞭解。

打個比方,如果某本書它暢銷起來後,就會馬上有一批無論是文章體裁、還是書的封面、名稱都看起來差不多的書大量湧現。從而帶起來一股出版潮流,一種暢銷書的時尚。

在我看來,中國人的從眾心理似乎更加助長了這股出版風氣。從勵志風到教育風,從中醫風到財經風。當一種風盛行之時,作品通常會充斥著書店的每一個角度,作者的質量也是五花八門、良莠不齊……

但是跟風的呢,一般都會擁有不錯的銷量。

有的甚至還可以穩居排行榜的首位暢銷書之上。

而大部分的讀者幾乎是毫無分辨能力的,他們抱著跟風從眾的想法,跟著別人後面買書。

很多消費者便受到大眾消費趨勢的蠱惑,終究也淪為沒有主見的烏合之眾。




2、

昨天看了個國外的視頻,講的是國外一家超市在疫情爆發後,被眾人打砸搶的事,這些人為何敢去超市搶東西?除了人性的貪婪之外,更多的就是抱著這麼多人都在搶了,我不搶就太傻了,我去搶也沒關係的想法。

所謂,法不責眾的經驗也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不必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肯定自己不會受任何懲罰,而且人數越多這種想法就越受到肯定。

他們沒有負罪意識反而還因為自己的行為而沾沾自喜。

而這種類似的現象,作者在《烏合之眾》這本書中解釋道:“個人需要為他的行為在法律上和道德上承擔責任的,但是群體則不需要。群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群體就是法律,群體就是道德,群體的行為就是天然合法的。


在從眾行為的過程中個人也因為背後有集體力量的支持,任何一種行為都是可以接受的。

儘管有些行為是非理性或者是低於個體思想的,但卻可以被群眾們所接受。




3、

你們還記得在《浪潮》這部電影中,那個德國中學的老師文格爾,在其學校開展的名叫國家體制的主題活動中,搞了一個名為“獨裁統治”的課題,五天就將獨裁統治再現。他們在五天時間內穿白襯衫、有統一的獨裁手勢,有自己的口號……


由《烏合之眾》這本書所想到的

《浪潮》劇照


而這些正是《烏合之眾》的作者勒龐所認為的群體中智力的泯滅。

他得出群體中個人智力泯滅有著下面四個階段:

一、自我意識模糊;

二、獨立思考能力下降;

三、判斷力與邏輯在暗示與傳染的作用下趨同一致;

四、殘存的智力品質被徹底反噬。


由《烏合之眾》這本書所想到的

《浪潮》劇照


在上述這些情況下,原本一個頭腦非常嚴謹的人將不復存在。

嚴謹的個人早就消失,而變成 了群體中的一份子。也成為了一個不具備邏輯能力、沒有自己判斷能力的、不辨是非的智力泯滅者。

這本書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群體的黑暗面,讓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

在勒龐看來,群體不管性質如何與孤立的個人相比總是較為低劣的。

這也讓我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狀況,要從自身做起,別隨波逐流,要做一個清醒理智的人。尤其是要在群體中,更要時刻保持警惕性,更要擁有自己的信念。

,我是情感療愈師,如果喜歡我,歡迎關注我哦!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