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今年的春節,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的確是情緒複雜和難忘的一個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為我們每個人都密切關注的話題。面對這次的疫情,我們也可以發現,即使疫情實時數據更新及時,頭條也上線“抗擊肺炎”頻道服務大眾,還是有很多人滿心焦慮、惶恐不安。

所以,我們會發現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很多人都是在哄搶物資中度過的,搶口罩、搶大米、搶酒精、搶護目鏡、搶紫外線燈,特別是搶雙黃連口服液,實在太瘋狂,據說,連超市的雙黃蓮蓉月餅和獸用雙黃連口服液都脫銷了;還有輕信網上各種謠言的,導致家庭和身體受到更多的傷害。

面對疫情,的確每個人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和焦慮,這是人之常情。當看到上面這些消息,還是會思考,為何很多大眾會在這次疫情中,有時會失去了理智, 是什麼心理因素的影響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呢?我們如何做更好?

為了更好的理解和思考這個問題,今天,我就藉助大名鼎鼎的《烏合之眾》這本書,通過群體心理學的層面,從下面三個方面來探究人性及背後的真相。

  • 疫情來臨,怎麼理解“群體”這個概念
  • 疫情產生過程中,“群體”具備了哪些心理特徵
  • 疫情環境下,如何逃脫盲從的圈套,找到突破口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一、疫情來臨,怎麼理解“群體”這個概念?

我們在介紹“群體”之前,需要先介紹一下《烏合之眾》這本書籍,它的全名其實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它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創作的社會心理學著作,該書在社會心理學領域享有崇高的地位,是經典必讀書目,對現代社會和政治發展都產生深遠影響。

在這本書中,勒龐對群體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即不是隨便聚集一幫人就是群體,只有當具有某種心理上一致性,才能構成群體。他特別說明:群體未必時空統一在同一地點,當某個心理一致性形成後,很多散佈在社會各個角落裡各種各樣的人,依舊可成為一個群體。

以這次疫情為例,很多大眾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散佈在全社會,絕大多數人之間是不認識的,但是由於都關注疫情,具有共同的願望希望在疫情中保證身體安全的心理,所以這些人就屬於勒龐所定義的群體。

需要明確一點,被嚴格組織起來的人群,他們不屬於這類群體。因為他們接受嚴格的管理,按照明確的指揮行動。比如:醫院的醫護人員在工作期間,這不屬於定義的群體。當然,下班後他們搖身一變,成為“烏合之眾”也有可能。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二、疫情產生過程中,“群體”具備了哪些心理特徵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部分網絡輿論很多時候也具有群體的特徵。群體的心理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

01、體智力下降、行動快

勒龐認為,群體的智力是低於個體平均智力水平的。人們一旦聚集起來,思維就會顯示出非理性、簡單化、缺乏常識和邏輯等一些特徵易於被暗示所誤導,相信並傳播荒誕不經的謠言,接受稀奇古怪理念。

就舉個春節這幾天,關於疫情相關方面的謠言很多,像什麼抗流感藥物、風油精、童子尿、大蒜加水等能預防、抑制或治癒新型冠狀病毒,結果一頓哄搶,藥店漲價全脫銷了。在龐大的信息面前,他們停止了思考,行動迅速。

正如書中所言,群體只樂於接受簡單明瞭的號召,不進行分析和判斷,也不關心論據和論述。越是迎合人群基本需求的簡單主張,越容易得到擁護支持。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02、盲目自信,情緒化,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在這次疫情爆發到現在,我們可以從各個渠道看到和聽到太多不同的謠言了,也看到一些不可思議的行為,比如一些患者只是因為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將自己暴戾,發洩到了救她們的醫護人員身上。這背後也呈現出人心的惡與複雜性。

說到底,相信各種謠言,那是因為他們的內心本身就是願意相信的,只要說出他們內心的東西,他們根本不在乎真相是什麼,只是盲目的相信。

而不可思議的行為,勒龐說,群體是沒什麼理性可言的,他們會被各種極端的情緒推動;另外在法不責眾的心理作用下,他們傾向於立馬行動。

對於只聽信謠言中的人,內心覺得他們是可悲的,不願意接受正確的意見,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很多"膽大妄為"的事情,一旦個體彙集成群體,在特定的環境下,人們就會不斷突破邊界,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行為。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至於對這些群體錯誤做法的糾正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找到群體中領袖般的人物或媒介,不斷的重複和簡單幹脆的語言形式提出來。

其實,在這次疫情的整個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到所有疫情相關的實時報道,直接準確高效;還有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不遺餘力、一遍遍的告知科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方法,有效準確信息的獲取和宣傳。

三、 疫情環境下,如何逃脫盲從的圈套,找到突破口

心理學界是個廣為人知的現象,人會更多地注意負面信息和事件。 也稱為“負面偏好”(negativity bias)。神經學的研究也表明,大腦對壞刺激的反應比對好刺激更強烈,而且留下的痕跡更深壞事比好事對人的影響要大

所以,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在現代社會資訊發達,信息傳播極快的情況下,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消息,人的本性決定了壞消息流行得更快,這也可以理解所謂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那麼,在疫情這樣的特殊環境下,我們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如果任由自己沉浸於“負面偏好”中,自然處於惶恐不安的情況,如何逃脫盲從的圈套,不被群體的非理性所控制,我們需要找到突破口,這裡也提出自己的幾點小建議:

  • 第一點、關注信息全面,控制好負面信息篩選,也相應關注正面信息
  • 我們在面對網上各種信息時,如果瞭解到“負面偏好”心理,就應該對負面偏好心理進行察覺,注意控制好負面信息的篩選,以免被被負面偏好所操縱,要輔以清醒的理性分析,關注相應的正面信息,儘量從多個方面和角度去客觀的看待疫情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現在我們能從各個渠道查看到關於疫情的各種信息和消息,但是很多消息真真假假、還有很多謠言讓人很難判斷,我們需要從正規的媒體渠道去查看,第一時間接收到更及時更準確更真實的消息。

    建議適當關注疫情的各類信息,不要太“偏激”地只看負面的相關信息,不要長時間的沉浸於負面信息中。每天除了關注每天的確診病例、死亡病例等諸多的“負面”消息外,還是需要積極去關注正面的一些消息,比如火神山醫院的投入使用、政府資源的配置、治癒出院、新增數量降低等正面信息,讓我們關注信息更全面。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 第二點、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性。

    當我們面對疫情工作這件事中,尤其是身處群體的環境時,因為群體心理有急躁衝動、情緒化的特徵, 很容易會聽到消息就失去理智,出現跟著群體的節奏蜂擁而上,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強迫自己放慢反應速度,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冷靜思考。

    我們看到疫情防控期間,各種虛假、錯誤信息的傳播,迷惑了人的判斷、製造了疫情傳播的恐慌。謠言並不可怕, 謠言止於智也,我們應該理應心存謹慎,可以傳遞信息,但不應傳播恐慌。所以,在重大事件中堅守獨立思考,保持冷靜客觀,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優秀品質。

    安提斯德內曾說過:"思想是比任何貨色都牢固的城牆,因為它毫不會倒塌,也不會交到敵人手中去。"面對疫情相關信息,越是關鍵時刻,我們越要保持理性。不能聽風是雨,人云亦云,最好做法就是保持自己獨立思考,做好自己,少出門勤洗手,留意官方政府發表的最新消息。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 第三點、聚焦自己可控的事情上 。

    對於這次的疫情,我們每個人都有相應的恐懼、焦慮和痛苦,這個事情本身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只會接受。但生活依舊是需要繼續,對於我們而言,從恐懼焦慮情緒中儘量剝離,我們可以換個方式,將事情聚焦於自己可控的事情上。

    比如:

    1、用興趣愛好來打發時間:

    不管你是喜歡畫畫、寫字、看書、烘焙還是看劇、收拾房間等,這段時間,完全可以在家裡好好的利用起來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拾起來平時沒空做的事情,這樣既可以在做喜歡的事情中,得到樂趣和快樂,也可以提升和精進自己的技能。

    2、與家人溝通增加感情:

    這個春節假期,難得一家人聚在一起,不管是親子還是夫妻等,都是全家人溝通和培養感情的好時機。一家人在一起,可以聊聊天、一起玩玩牌,做遊戲等,來一次高質量的陪伴。增加彼此間的感情,珍惜當下生活,心存感恩。

    3、保持規律的生活方式:

    生活是自己的,不管疫情的情況如何,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儘量保持規律的生活方式,按照以往正常的時間進行,比如睡前儘量避免大吃大喝,每天保持一定量的運動時間,不沉迷於手機信息遊戲中。讓自己的身體每天處於一個相對平衡和健康的狀態。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 第四點、 共抗疫情,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工作。

    疫情來襲,安全防護是第一道防線,這需要每個人的參與。遵守疫情防控期間各項有關規定、不串門拜年、不聚餐、不進行群體聚會等都是防疫攻堅的力量源泉。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好個人防護工作也至關重要。

    1、待在家中:一定要居室多通風換氣並保持整潔衛生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經常徹底洗手,不用髒手觸摸眼睛、鼻或口;堅持安全的飲食習慣,食用肉類和蛋類要煮熟、煮透;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症狀,出現此類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近就醫。

    2、外出期間: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儘量不到人流密集和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公共場所注意衛生,在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將口鼻完全遮住,並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防止病菌傳播。

    3、回家後第一件事情:回家後先要洗手,摘口罩時,需要注意雙手儘量避免接觸口罩與臉部貼合的部分,應該雙手同時拉伸耳帶,取下口罩,然後再次洗手,避免有病原體附著在手上。

    藉助《烏合之眾》:從群體心理學層面,探究面對疫情人性背後真相

    總結: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專家曾光在談及疫情防控時用戰爭來比喻,“我們不怕敵人強大,我們最後要圍殲它。”

    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我們看到鍾南山、李蘭娟等諸多醫護專家在疫情研判、科學防疫、藥物開發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他們衝鋒陷陣在一線,為我們堅決打贏疫情之戰增添了信心。

    我們堅守常識 相信科學,你我他,齊防護,用好心情等來最後疫情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