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藥用法指南

1. 腎上腺素

心臟復甦的首選藥,小劑量(0.05-0.2μg/kg.min)興奮β受體,有加強心肌收縮和擴張血管作用,大劑量(0.5-2.0μg/kg.min)則興奮α受體,使周圍血管收縮,主動脈內舒張壓升高,有利於冠狀充盈,供血供氧,激發自主心跳,增加心臟細纖維活動力,因此,腎上腺素對所有類型心博停止都適用。

應靜脈給予腎上腺素推注,傳統以首次量為0.01-0.02mg/kg.次,近代文獻提出大劑量應用復甦成功率高於傳統劑量(0.04-0.1mg/kg.次),3-5分鐘重複一次。可先用0.04-0.05mg/kg.次,無效後,再逐漸加大0.1mg/kg.次,小兒每次靜注最大劑量不多於1mg/次為宜。

未建立靜脈通道時,可爭取時間氣管內給藥,首次劑量為0.1mg/kg.次,滴入氣管內用3-5ml生理鹽水沖洗,再用氣囊正壓呼吸幾次,藥物起效也快。胸外心內注射方式已不用。

心臟恢復自主心跳時,亦應密切監護藥物副作用——快速型心律紊亂、高血壓罕見。復甦後低血壓則常見。在快速批量輸液後,如血壓仍很低,末梢循環不好,可用腎上腺素0.2μg/kg.min靜脈輸入,5分鐘調整劑量,力爭達到預期療效。

2. 碳酸氫鈉注射液

適應症:心臟復甦必需的急救藥物。凡心博停止,無氧代謝酸中毒迅速發生酸血癥,降低腎上腺素的藥效,降低心肌收縮力,一般先給5%碳酸氫鈉5ml/kg稀釋成1.4%等張液滴入。

此後,按血氣分析和電解質測定分批給藥糾酸。復甦中發生的酸中毒是高AG型代酸和呼吸性酸中毒,只有在恢復有效通氣,供氧和改善全身灌注,尤在腎臟血流灌注後才能被糾正。

因此,對於復甦講,碳酸氫鈉注射液不是第一線必需要靜滴的藥物,只是在心博停止時間延長、高血鉀、PH<7.20重度酸血癥時,才適當給予該藥糾酸。

劑量:有血氣分析條件,其計算需輸5%碳酸氫鈉毫升數二ΔBE×體重(kg)×0.5,先給半量,餘量複查血氣後酌情再輸。對心博停止,給予腎上腺素2次,加壓給氧仍無自主心跳,此時血氣分析難以實施,可先予5%碳酸氫鈉2.5ml/kg.次靜脈或骨髓腔內滴注。

注意事項:復甦後的過程中,對血鉀、血鈉、血鈣、血氣分析給予監測,以防不利反應。此藥物切勿漏至皮下,以免組織壞死。

3. 阿托品

適應症:擬交感神經藥,加快竇性、房性起博和房室傳導,心肺復甦後,嚴重缺氧或二氧化碳貯積均抑制傳導,如: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性心動過緩。在任意小兒,心率<60次(多伴有灌注不良),即使BP正常,也應及時用本藥靜注5—10分鐘後可重複。

劑量:0.02mg/kg.次,最小單次劑量為0.1mg,最大單次劑量為0.5mg,如氣管內給藥劑量比靜脈大2倍。

注意事項:反覆大劑量給藥應監測心率,以防陣發性心動過速。難於奏效的心動過緩應及時測血氣中氧合指標並給予有效的氧療,可收良效。

4. 三磷酸腺苷注射液

適應症:心肺復甦後,有時發生室上性心動過速,可增加迷走神經張力,抑制Ca2+離子內流與鉀離子外流,故延緩與阻滯房室結前向傳導和阻滯房室結折返傳導而減慢室上性心動過速。

劑量與用法:劑量為0.04-0.05mg/kg.次靜脈快速推注(5秒內推完),無效5分鐘可重複,因其半衰期極短(不足10秒),故慢注或遠端靜脈注射無效。

注意事項:對原有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應慎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心肺復甦初步成功後,多有應激性高血糖,此時給予高滲葡萄糖(10-12.5%)易出現高血糖型高滲血癥,對腦細胞有損,故在未監測血糖水平時,絕不常規給予高張糖水,應先輸0.9%鹽水。

測定血糖水平後,酌情給予2:1液或5%葡萄糖鹽水。當血糖測定低於正常,對復甦措施反應很差時,再用10%葡萄糖液輸入,劑量0.5-1.0g/kg.日。

6. 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

鈣離子進入心肌細胞漿內啟動心肌球蛋白與肌動蛋白偶聯,增加心肌收縮,90年以來研究的結果顯示,心肺復甦後和機體缺氧嚴重時,細胞外鈣離子大量內流至胞內,而細胞能源缺乏細胞泵機械作用亦受損。

腦與心肌細胞內鈣離子的高濃度對機體十分有害,心內冠脈的痙攣缺血缺氧,故心肺復甦時,傳統的靜注鈣劑增加心肌收縮已不再使用。

7. 鹽酸多巴胺

適應症:內源性的兒茶酚胺,是腎上腺素前身,劑量不同對受體興奮作用不同。

每分鐘2-5μg/kg時興奮多巴胺受體擴張血管增加腦腎心的血流量,但很少對心臟收縮產生直接作用;每分鐘5-10mg/kg可直接興奮心臟β受體加強心臟收縮,對心肺復甦後的低血壓、心輸出量少、心音低鈍有效,兼有興奮多巴胺受體,改善腎腦血流量。

如每分鐘11~20μg/kg輸注興奮α受體,全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但對內臟一腎血流量供應十分不利,臨床上不採用。由於嬰幼兒心室肌內交感神經分佈與支配尚不全。

因此多巴胺通過釋放心臟交感神經儲存的去甲腎上腺素而間接刺激心肌的收縮效應有限,低血壓改善不明顯,心音仍低鈍者,故臨床可配伍多巴酚丁胺。

劑量與方法:按每分鐘5-10μg/kg劑量,持續性用輸液泵靜脈注入,在常規性密切監測血壓、心率、尿量的評估中,可調整注入速度。

不能與碳酸氫鈉鹼性液配伍靜滴,因高PH值的液體使本藥失去活性,靜滴中不能滲出血管外,以免組織壞死。

8. 多巴酚丁胺

適應症:相對選擇性的作用於β-腎上腺素受體合成的兒茶酚胺,故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心率,常伴有輕度外周血管擴張,對心腎灌流影響不大,因而在心肺復甦初方成功後,與多巴胺配伍,相輔相成,療效甚好。

劑量與給藥方法:本藥半衰期很短,必須在輸注泵控制劑量前提下恆速輸入,劑量亦在5-10μg/kg.分為宜。在監測評估後酌情調整。

注意事項:可引起心動過速與異位節律。高血壓與低血壓副作用不常見,餘以多巴胺相近。

9. 利多卡因

適應症:利多卡因主要是抑制室性異位節律,起局麻作用。心肺復甦後,反覆出現室速、室顫和頻發室性早搏,使用該藥。如有心動過緩伴室性逸博時則不用。上述室性心律紊亂如系藥物中毒引起者,應針對原發性病因(藥物)治療,不考慮用利多卡因靜注。

劑量與給藥方法:先給予負荷量1mg/kg加5%葡萄糖液10毫升靜注一次,因該藥-血中半衰期有幾個小時,繼而因維持量均勻點滴20—50μg/kg.分,至節律恢復正常或明顯改善。

注意事項:如血內濃度過高,可引起心肌傳導和神經系統抑制、嗜睡、定向力喪失、心動過緩、心腦綜合症;該藥主要通過肝臟代謝,肝血流量減少,如嚴重心衰、休克時,利多卡因劑量均要減少到小於20μg/kg.分為宜,以免毒性反應。

10. 異丙基腎上腺素

適應徵:單純β-腎上腺能興奮劑,增加心率、加快傳導、增強心肌收縮和心肌耗氧量。在全身外周血管或骨骼肌分佈多的組織中,強烈的擴張血管、血壓下降、冠脈流注壓下降,故目前心肺復甦急救藥物中基本不用。

11. 納洛酮

適應徵:是麻醉性鎮痛劑(鴉片)的拮抗劑-B內啡肽受體拮抗劑,在麻醉鎮痛藥過量、酒精中毒、昏迷患者,該藥有特效,應首選應用。

劑量與給藥方法:靜脈注射劑量範圍很廣,先自小量開始,視療效評估後逐漸加量。1小時後,重複給藥。另一方法是首次負荷量後,用0.02—0.04mg/kg/h持續靜點。至逆轉了症狀後可停藥。

12. 甘露醇和速尿

適應徵:心肺復甦的全過程,尤在24小時內,有不同程度腦水腫,常用甘露醇0.25g-0.5g/kg/次靜注,6小時交替使用,利尿和滲透性脫水,降低顱內壓,療效良好。

注意事項:不連續長期使用,以免腎小管損害,一般在2-3天后逐漸停藥,甘露醇不突然停藥,以免腦水腫反跳。使用過程中,要按時監測血電解質,以免低鉀血癥和低氯性代鹼和高滲血癥。

在人工機械呼吸的患者,有明顯的副作用,可停藥改用過度通氣的措施,將paCO2降低到30mmHg,治療腦水腫。

14. 地塞米松

適應徵:靜注可穩定細胞膜的通透性,減輕腦水腫有良效,但起效較慢,用藥4-5小時方顯效,故多在甘露醇等先用的基礎上應用,劑量為0.5mg-1mg/kg/次,4小時重複一次。

注意事項:用藥過程中,需定期監測電解質以免低鉀血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