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優先生態治水 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水利基礎——寫在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之際

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永勝

  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今年3月,市委書記孫愛軍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長萍聯合簽署第4號總河長令,指出要進一步加強水汙染防治,提升河湖治理管護水平,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美麗示範河湖。

  水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面對新時代的人水關係,為了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生產生活方式,市水利部門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水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改變、昇華治水理念,做好“引水蓄水、供水排水、節水管水”等水文章,使傳統水利方式向生態水利發展方式轉變,實現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為實現我市各項工作“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實現在魯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奮鬥目標提供堅實的水利基礎。

  一是落實雙控行動,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我市人多水少,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省的2/3,缺水是聊城的基本市情。為促進全市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市將繼續大力實施節水行動,2020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0.74億立方米以內。通過強化水資源總量和強度控制,實現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在區域發展、城鎮化建設、產業佈局等方面的剛性約束,增強水資源節約保護能力。通過加快實施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大力推進節水工程建設,優化農業作物種植結構,推廣節水型養殖方式,強化農業領域節水增效。通過強化地下水超採區等重點區域節水補源,逐步恢復和提升地下水位。

  二是搶抓機遇、補齊短板,強化水安全保障。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將迎來更多水利發展機遇,市水利局將借力而為、趁勢而上,按照“科學利用雨洪水、控制開採地下水、高效利用黃河水、積極引用長江水、鼓勵採用非常規水”的思路,抓好民生、骨幹兩類水利工程,逐步實施供水節水、防洪減災、水系連通、生態治理等一批重點項目,提升河長制湖長制、水資源管理工作水平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加快構建“五橫六縱、互連互通;庫河同蓄、五水統籌”的水安全保障格局,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利支撐。

  三是踐行為民服務宗旨,永葆河湖生機活力。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日益增長。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就是美麗,綠水也是幸福。市水利部門將聚焦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新舊動能轉換、生態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落實水利職責,為全市發展大局做好水利服務。圍繞群眾訴求做好服務,全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圍繞政務事項辦理做好服務,持續推進“放管服”“一次辦好”改革,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圍繞打造美麗宜居的河湖水環境做好服務,落實安全、生態、景觀要求,實現宜遊能遊,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生態如水,發展似舟,保護生態、走綠色發展之路,已成為必然選擇。重任在肩,唯有夙興夜寐;機遇面前,必須奮力前行。為了讓水城人民早日享受更多的綠色福利和生態文明成果,更好地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市水利部門當以思想的破冰換來行動的突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加快實現水利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樹立新時代治水興水生態思維,構築水安全保障格局,奮力譜寫新時代聊城水利改革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