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民眾的慈善家、教育報國的實踐者,九三學社創始人:褚輔成


關心民眾的慈善家、教育報國的實踐者,九三學社創始人:褚輔成

1

褚輔成(1873.5.27~1948.3.29)

他因救助韓國國父金九聞名於世,自身傳奇卻又長期湮沒無聞。

嘉興南門外,是他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埋骨所在。

他監生出身,卻留學日本,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他說:“平生不願做大官,但願做大事。”他是民主革命的先驅者、民主憲政的先行者,也是謀國忠公的愛國者、聯省自治運動的推動者。

他是關心民眾疾苦的慈善家、教育報國的實踐者,又是造詣頗深的經濟學者、九三學社的主要創始人。

2

褚輔成之孫、82歲高齡的褚律元專程從北京趕來。孫子褚政元則從上海趕來。褚輔成另一個在嘉興的孫子褚震貞帶著人稱“褚五代”的褚嘉豪也趕來了。

此前,在以褚輔成命名的嘉興輔成小學,褚律元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回溯祖父的傳奇往事,追憶褚氏家族往昔風雲。長達180分鐘的訪問,他始終興致高昂。

褚輔成唯一健在的兒媳、褚輔成七子褚鳳翔的夫人趙鏡如已經94歲,在嘉興家中,她和女兒褚離貞頗有興致地回憶“老太爺”(子孫們對褚輔成的敬稱)的家居生活。

褚輔成共有四子三女,孫輩十三人,已有第五代。他的第二代大都走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科技救國的道路,第三代出了八個中共離休幹部(包括孫媳),第四代,除在教育界服務,很多走上了經商之路。

關心民眾的慈善家、教育報國的實踐者,九三學社創始人:褚輔成

褚輔成三個孫子(從左到右)褚政元、褚律元、褚震貞和“褚五代”褚嘉豪在《褚輔成年譜長編》首發儀式上合影,《褚輔成年譜長編》由嘉興民間學者王天松編撰。

3【印象】 “他不適合當政治家”

褚律元出生於1930年,祖父褚輔成去世時,他還未過18歲生日。他曾和祖父一起生活過幾年。“我和他接觸比較多,是1942年到1945年的三四年間。

當時,他到處走,有時昆明住住,有時重慶住住。而我在西南聯大附中讀書,住在昆明。”當時,一起住在昆明的還有褚律元的父親,他的二姐、五姐、七弟,以及七叔褚鳳翔和七嬸趙鏡如。

在褚律元的印象中,祖父看起來非常平凡,既嚴肅也很隨便,他穿著非常隨意,不考究。“我記得1945年,他從外地回來,車門一開,出來一隻腳,腳趾卻是破的。”“祖父的衣服簡單極了,常年穿青布長衫。他穩重沉穩,平易近人,從來沒聽說過他發火。他很有禮貌,講究禮儀。”

趙鏡如曾給“老太爺”補過襪子。“他襪子破了,兒女們送的新襪子,他不用,拿破襪子讓我給他補,他願意穿舊襪子。他在浙江省做支部長時,老奶奶去看他,毛巾給他換了新的,下次去看他,新毛巾被收起來了,用的還是舊的。”

2009年5月25日,褚輔成的四位孫輩褚啟元、褚巽元、褚律元、褚政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曾說到祖父的隨意、平易近人讓他們印象深刻。褚律元的二姐褚巽元回憶:“我和祖父的相處主要在抗戰時期,1942年至1945年,在昆明,與祖父共同生活過幾年。

當時我在西南聯大讀書,在我的印象中祖父生活十分簡樸,衣服總是一補再補,換新的就不高興,總是把新的收起來用舊的。”

在趙鏡如的印象中,“老太爺”雖忙,但很關心孫輩們。“我不大會帶小孩,大女兒每週都要去看醫生,他都會讓自己的黃包車先把我們送去醫院。大女兒滿週歲抓周,怎麼準備,也都是他親自安排的。

他每天早餐都吃油條,每次都會特意留下一寸長,給我大女兒吃。他從延安回來,我們去機場接他,他拿了個橘子,給我大女兒。”趙鏡如感覺“老太爺”思想很開明,“他辦女學,爭取男女平等。”

“孫輩的名字都是祖父精心考慮的。”褚律元說祖父對孫輩很重視,“我們這輩的名字都是祖父按照《易經》來取的。他在1913年到1916年,被關在安慶監獄,鑽研陽明心學,四個兒子的孩子分別按照元、亨、利、貞來取,比如我的父親是長子,所以我們兄弟姐妹的最後一個字都是叫元,孫女兒的第二個字則是長女為巽、次女為離、三女為兌。”

關心民眾的慈善家、教育報國的實踐者,九三學社創始人:褚輔成

褚律元接受採訪

在褚律元心中,褚輔成既是祖父又是師長,“在我的心目中,從大處講,祖父是一個民主憲政的鬥士;從小處講,他在不少方面都堪稱子孫楷模。”

褚離貞覺得:“依法治國,是祖父奮鬥一生的目標。他為官講話都是以事情的正確與否表達意見,發現對方有問題,立刻會說出來,不管過去的交情怎樣,不會做人,不夠圓滑,很吃虧。他不適合當政治家。”

褚輔成力主抗日,1936年他曾經親手寫下墓誌銘《鴛湖營塘記》:“備下最後犧牲之日,去赴湯蹈火……”以表抗日決心。

褚律元記得祖父在抗戰期間,是不過生日的。褚巽元印象最深的也是祖父對抗日的堅定。她記得那時候,褚家在家鄉還有地,只要在日本人那裡登記,地就可以繼續收租。祖父讓父親轉告家人,誰如果在日本人那裡登記,他就不是褚輔成的後代。

祖父不準家人為日本人工作。趙鏡如也記得,日本人投降那天,老太爺特別高興,“褚鳳章他們開汽車滿昆明跑,去慶祝了,老爺子高興得腦溢血發作,流了很多鼻血,我們都嚇壞了,最後將他的雙腳泡在涼水裡,用磨來止鼻血,情況還是有一點危險的。”

褚政元也記得他在上海法學院附中讀書時,有一年法學院為紀念“五四”舉行遊行,警察干預,打了學生,學生罷課,在市政府前抗議,很多上海的大學學生都來聲援,“我們附中學生也在隊伍中。

後來祖父也趕到市政府,聽法學院的學長們說,祖父支持學生的要求。當時,祖父是上海法學院院長。”

4【影響】 囑子女“忠心為國”


餘既以身許國,不事生計,爾輩深體餘志,忠心為國,餘目瞑矣。 ——褚輔成遺囑

說起祖父的影響,褚律元覺得首先是影響了父輩,“祖父不是盯著你、看著你的學業。但我們的上一輩,都是學有專長。”

褚啟元覺得祖父對待子女很開明,“他希望子孫能夠獨立思考,選擇自己的路。”但褚輔成有個規定,出國讀書可以,必須回國。

長子褚鳳章(漢雛)留美,麻省理工大學電機系碩士,民豐和華豐(杭州)造紙廠總工程師,抗日戰爭爆發後,曾在雲南昆明創辦雲豐造紙廠,任總經理。解放後任民豐造紙廠副總經理。

有趣的是,褚鳳章還曾經在1924年,發起籌組,與陸初覺一起創辦了《嘉興商報》,其時,南方革命浪潮洶湧,褚、陸創辦《嘉興商報》旨在響應革命。褚鳳章一生致力於造紙工業,曾去日本、西歐考察,並採辦國外先進機械設備,對造紙工業貢獻頗多,育有八個子女。

長孫褚啟元在1939年,高二時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上海市學生協會搞抗日運動,1940年考上大同大學電機系後,加入共產黨。那時,他們在上海復興中路的家,常常成為學生地下黨開會的秘密地點。

1941年12月,日軍佔領了上海的租界,中共地下黨組織決定撤退所有已暴露的黨員,褚啟元就來到了新四軍,“我參加抗日學生運動,以及之後參加新四軍,祖父是知道的。

1945年,他去延安會談之時,他曾經高興地說過‘我有個孫子也是新四軍’。”褚律元覺得祖父愛國,“他一輩子只想為國做事,要為社會服務,他雖然是同盟會元老,但他不是為國民黨一黨做事。他覺得國共兩黨是兄弟黨派。比如我大哥就是新四軍。”

1946年,日軍投降後,褚啟元調到軍事執行部延安中央外事組工作,之後一直從事外事工作。建國後,他曾任上海市外事處科長,駐挪威大使館一等秘書,外交部西歐司副司長,駐法國大使館、英國大使館參贊。

據褚律元介紹:“中國與津巴布韋建交後,大哥是首任大使,大嫂當過駐美大使館公使和政務參贊,兩人都是離休幹部。”

長孫女褚巽元是離休幹部,任職於北京航空學院。褚律元說:“我二姐清華大學畢業後做財會。她解放前就曾參加過地下活動,二姐夫趙震炎也是離休幹部,西南聯大畢業,後任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二姐有三個子女:女兒趙燕星,大學畢業後成為中學數學老師,兒子劉羽,做服裝生意,生有一女;兒子趙憲立大學學橡膠工業,他有個女兒在英國大學任教,是一位信息工程師;兒子趙憲達定居美國,大學副教授,建築環保專業,他有三個女兒。”

孫子褚善元也是離休幹部,1946年加入中共地下黨。褚律元記得:“我三哥大通中學畢業後,從大通大學電機系畢業,大學時,他成為中共地下黨員。”褚離貞回憶,褚善元其實也在民豐呆過一段時間,

“當時,他由上海地下黨派到民豐來做技術員,他的任務是瞭解嘉興情況,不要活動。但他在學生運動時就已經暴露,當時,國民黨嘉興縣黨部書記王梓良收到國民黨的黑名單,我大伯褚鳳章是他的好友,他跟大伯說,三官要注意了。

褚善元就向上海組織報告,他就和一批已經暴露的同志被派到蘇北解放區了。”

褚善元1948年夏隨組織撤退,在那裡,他先在華中工委幹部大隊學習。據褚律元說,褚善元在解放軍呆的時間並不長。他之後被保送到蘇聯學習,回國後任原西安高壓電器研究所副所長,1988年7月調任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標準局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主編過電工詞典。

褚善元有一女褚思佳,學醫,是一位內科醫生,後來改行到保險業,有個兒子劉楚函,現在哈工大讀信息工程。

孫子褚象元,1944年在昆明參加空軍,褚律元回憶:“四哥曾和祖父救助過的韓國國父金九的次子金信是同學,當時他們不僅在昆明空軍共同訓練,後來還在杭州筧橋航校等另兩個訓練學校共同受訓,之後又同去印度受訓。兩人都開戰鬥機。”1948年,褚象元跟著國民黨空軍編制撤到臺灣,“三哥四哥在上海談過,四哥當時說,絕對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我們幾年後才得知,四哥據傳已因飛機失事逝世。”

孫女褚離元是離休幹部。“五姐是同濟大學醫科畢業的,後來是大連醫科大學教授。五姐夫夏經是她同濟大學同學,也是兒科專家。兩人都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都是離休幹部。”褚離元有兩個女兒,夏暢在央企做水電援外工作,夏葵定居美國。

孫子褚律元也是離休幹部。褚律元 在昆明西南聯大附小、附中讀書,高二 轉到光華大學附中, 他於 1947 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當時,他已是地下團員。

北京解放後,他從清華大學被抽調 到北京市公安局做文秘,他只在清華大學讀了一年半。 文革時, 他受到衝擊。“從 36 歲到 48 歲,我 12 年沒有做本職 工作。 勞動、檢討沒完沒了,接受批判。

文革前,我是北京市公安局辦公室副主任,相當於副處長。 ”直到 1973 年,褚律元才被分到工廠,做材料員,“當時我是行政 1 級。 廠裡只有兩個,除了我,另一個是一把手。 過了兩個月,一把手黨委書記來找我, 讓我做車間副主任,一當就是 年。

其間,又讓我去接受工農 兵再教育,1976 年地震, 我被派到平谷 山裡支援社辦工廠, 當支農隊隊長,在這裡呆了一年半。 ”

1978 年, 褚律元進了中國社科院, 在調研處做文秘,之後,他到了西歐研究所,後任副所長,直到 1990 年離休。離休後, 褚律元開始翻譯外文書籍,“大概有二十多本,五花八門,有政 治、經濟、歷史、文學和醫學。

文革中我 失去十二年,特別想把它補回來。 再說,我不能砸了清華外文系的招牌,幾十年沒和外文沾邊,覺得有興趣,就越做越 高興。 我真沒想到,70 歲以後,還出了不 少書,更沒想到,2002 年,中國翻譯家協會給我發了榮譽證書,稱我‘資深翻譯家’,我經常想,如果一輩子,就搞這個翻譯,那我能翻譯多少書啊。 ”

2006 年,王天松編年譜,褚律元停 止了翻譯工作,幫助收集史料、校對,還多次到嘉興,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

褚律元夫人也是離休幹部。 兩人育有三個子女: 長子褚斯鳴恢復高考後,考上國際政治學院英語專業。 先在安全部工作,後下海,之後留學美國,攻讀旅遊休閒碩士,回來後做生意,有一子。

次子褚斯進清華分校汽車專業,現在做醫 療器械生意,有一子一女。 女兒褚思芳, 成績最好,在北京讀最好的中學,考上清華大學最難考的計算機工程,後來在清華本校直升研究生。再後來留美在佛 羅裡達大學學電腦,定居美國,電腦工 程師。 她兩個兒子在讀書。

孫子褚政元,他的母親朱佳蕊是褚鳳章繼室,也就是金九在《白凡逸志》所記載的,陪他同往海鹽朱家的女士。

當 時,褚政元剛出生。褚政元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曾參加抗美援朝,解放後在空軍某部任教員,文革後,在上鋼十 廠教育科任教。 他兩個女兒,長女學醫 藥,定居美國,醫藥工程師;次女,大學任教信息工程專業。

二子褚鳳儀留德,在柏林大學數學系,專攻財經、商業。 曾是上海法學院代 院長,當時的院長是褚輔成。 褚鳳儀後任上海法學院院長,1949 年後,曾任上海財經學院副院長,上海經濟研究所教 授。

同時,他又是著名的統計學家,著有《商業算術》、《投資算術》、《投資數學》、《速算》、《統計會計應用計算表》。 曾當選上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九三學社 中央委員。 褚鳳儀之妻為德籍猶太人, 兩人沒有子女。

三子褚鳳華後改名褚一飛,留學德國。回國後,曾任中央政治學院大學教 授,解放後,任北京鋼鐵學院(後改為北 京科技大學)教授,直到退休。

他有兩個兒子:褚雪元在北京,後在北京一家工廠工作;褚雪飛是中國五礦嘉興分公司的工程師,本來要公派出國深造,卻因 病去世。 褚雪元女兒褚思楠,大學學金融專業,現在北京做會計。

四子褚鳳翔從英國學習回來,一直留在嘉興,解放後任民豐造紙廠電氣工 程師。 褚鳳翔育有三個子女:女兒褚龔貞是北京育才學校英語高級教師,相當於副教授級別, 兒子張冕學建築工程; 兒子褚震貞是民豐造紙廠電氣技師;女 兒褚離貞是民豐造紙廠工程師,曾任九三學社嘉興市委委員,嘉興市政協委員。

褚輔成的三個女兒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也都與教育脫不了干係。褚律元回憶:“我三姑媽褚明生是家庭主婦,曾 在教會學校上過學,三姑父和大哥是美 國同學,也是大學教授,兩人沒有子女; 四姑媽褚明光曾任民豐小學校長,沒有結婚;六姑媽褚明馨後來去新加坡,當了老師,嫁給了美籍華人,六姑父也是經濟學教授。 ”

據褚離貞介紹,褚輔成的第四代共有九位,尚有兩位留在嘉興,褚震貞之子褚思彤在民豐集團工作,褚雪飛女兒 褚燕翎,就讀於浙江財經學院,而第五 代中唯一在嘉興的褚嘉豪,哈巧就讀於輔成小學。 師生們親暱地稱他為“褚五代”。

關心民眾的慈善家、教育報國的實踐者,九三學社創始人:褚輔成


關心民眾的慈善家、教育報國的實踐者,九三學社創始人:褚輔成

照片來自《褚輔成年譜長編》

1946年6月,褚輔成由重慶回上海,11日與部分家屬合影,前排右六為褚輔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