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醫院檢測結果,卻堅信自己患病焦慮恐懼多疑,警惕“恐艾症”

近段以來,臨床上遇到過不少的“恐艾”患者。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很多人會出現精神緊張、焦慮不安,一旦出現身體稍有不適,就習慣性的和艾滋病聯繫起來,雖經反覆多次地接受血清檢測和臨床評估,仍堅信自己患有艾滋病。“恐艾症”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將自己百度搜索或道聽途說的艾滋病一知半解的認識和自己的對號入座,甚至多方求醫,反覆檢查仍不能釋懷。到醫療機構、權威部門反覆做艾滋病檢測很多次,對檢測出的陰性結果產生懷疑不信任。

不信醫院檢測結果,卻堅信自己患病焦慮恐懼多疑,警惕“恐艾症”

前幾天,門診一位患者李先生說,幾個月前他出差網上交友有過一次不潔的性接觸後,擔心自己患上了艾滋病。他上網反覆查詢相關症狀,恐懼像噩夢般折磨著他的身心,嚴重的影響了他正常的生活工作。接診後,給他做了相關化驗,經檢查為陰性,可他半信半疑、仍不放心。他又多次檢測結果均為正常,多次陰性的結果也沒有讓他消除疑慮。

無獨有偶。線上一名患者馬女士,今年36歲,不潔性交後感覺身體不適,懷疑感染了艾滋病毒。在新鄉某醫院查艾滋病毒抗體陰性,又隨即到網上問診,成天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寢不能安,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還有一位年僅18歲的大學生,一年裡來醫院三四次反覆鑑定自己是否患上艾滋病。她認為可能將標本弄錯了或者試劑有問題了,反正就是不相信自己沒患艾滋病。

不信醫院檢測結果,卻堅信自己患病焦慮恐懼多疑,警惕“恐艾症”

上述的三名就診者,就是典型的‘恐艾症’。整天處於恐懼和焦慮之中,並伴隨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患者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據臨床調查恐艾者中超過半數的人有過不潔性行為。內心遭受強烈譴責,產生很強的罪惡感,並把這種矛盾衝突轉化為對疾病的恐懼。

究其深層原因,還是因為社會風氣的日漸開放,性道德約束變鬆,導致很多婚外高危性行為。恐艾症不僅僅是由於患者對艾滋病的臨床表現和傳播途徑的片面性認識和錯誤理解,雖然經過專業人員苦口婆心、反覆解釋後患者在短時間內能夠減少擔心,但事過不久仍惴惴不安。由於內心恐懼的存在導致患者無法自已。

不信醫院檢測結果,卻堅信自己患病焦慮恐懼多疑,警惕“恐艾症”

恐艾症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焦慮型“恐艾症”,患者容易“談艾色變”,一旦接觸到到“艾滋病”相關報道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經常提心吊膽、擔心自己已感染或會被感染艾滋病;高度警覺,如臨大敵。如坐立不安,唉聲嘆氣,天天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種類型艾滋病恐懼症通過艾滋病知識的教育和相應的心理治療可以得到緩解。二是恐懼型“恐艾症”,在接觸到所恐懼事物的時候會出現心慌、出汗、肌肉緊張、顫抖等植物性神經系統紊亂症狀。三是強迫型“恐艾症”,小心謹慎、疑神疑鬼,極力迴避各種場所等。而且伴有反覆洗手、洗澡、洗衣服,甚至消毒液進行擦洗。四是疑病型“恐艾症”,反覆檢查,權威機構也不認可。

不信醫院檢測結果,卻堅信自己患病焦慮恐懼多疑,警惕“恐艾症”

如何應對“恐艾症”,真正“脫恐”?“恐艾”是與心理密切相關的一種強迫精神障礙,除了需要和專業的靠譜的耐心的皮膚性病科醫生溝通外,也要積極求助心理醫生的診療。首先科普強調艾滋病的傳染途徑的艾滋病的傳染途徑它只有血液和性生活傳播或者是母嬰傳播的,艾滋病的檢測時間一般是和別人接觸兩到三週以後就可以去醫院抽血排查。是否患了艾滋病,如果是陰性還不放心的話,三個月以後再複查一次。如果還是陰性,就不用再檢查了。重要的是要做好個人衛生保護,同時潔身自好,不要發生不潔性生活,不採用一些不良血液製品的話;與此同時,對“恐艾症”的治療不應只是進行,而應針對其焦慮恐懼情緒進行心理疏導,恐艾症目前尚沒有普遍有效方法,艾滋病恐懼症心理治療主要是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上幾種類型很多患者是多種表現同時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綜合的心理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