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医院检测结果,却坚信自己患病焦虑恐惧多疑,警惕“恐艾症”

近段以来,临床上遇到过不少的“恐艾”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很多人会出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一旦出现身体稍有不适,就习惯性的和艾滋病联系起来,虽经反复多次地接受血清检测和临床评估,仍坚信自己患有艾滋病。“恐艾症”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将自己百度搜索或道听途说的艾滋病一知半解的认识和自己的对号入座,甚至多方求医,反复检查仍不能释怀。到医疗机构、权威部门反复做艾滋病检测很多次,对检测出的阴性结果产生怀疑不信任。

不信医院检测结果,却坚信自己患病焦虑恐惧多疑,警惕“恐艾症”

前几天,门诊一位患者李先生说,几个月前他出差网上交友有过一次不洁的性接触后,担心自己患上了艾滋病。他上网反复查询相关症状,恐惧像噩梦般折磨着他的身心,严重的影响了他正常的生活工作。接诊后,给他做了相关化验,经检查为阴性,可他半信半疑、仍不放心。他又多次检测结果均为正常,多次阴性的结果也没有让他消除疑虑。

无独有偶。线上一名患者马女士,今年36岁,不洁性交后感觉身体不适,怀疑感染了艾滋病毒。在新乡某医院查艾滋病毒抗体阴性,又随即到网上问诊,成天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寝不能安,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还有一位年仅18岁的大学生,一年里来医院三四次反复鉴定自己是否患上艾滋病。她认为可能将标本弄错了或者试剂有问题了,反正就是不相信自己没患艾滋病。

不信医院检测结果,却坚信自己患病焦虑恐惧多疑,警惕“恐艾症”

上述的三名就诊者,就是典型的‘恐艾症’。整天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并伴随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据临床调查恐艾者中超过半数的人有过不洁性行为。内心遭受强烈谴责,产生很强的罪恶感,并把这种矛盾冲突转化为对疾病的恐惧。

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因为社会风气的日渐开放,性道德约束变松,导致很多婚外高危性行为。恐艾症不仅仅是由于患者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虽然经过专业人员苦口婆心、反复解释后患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减少担心,但事过不久仍惴惴不安。由于内心恐惧的存在导致患者无法自已。

不信医院检测结果,却坚信自己患病焦虑恐惧多疑,警惕“恐艾症”

恐艾症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焦虑型“恐艾症”,患者容易“谈艾色变”,一旦接触到到“艾滋病”相关报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高度警觉,如临大敌。如坐立不安,唉声叹气,天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种类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二是恐惧型“恐艾症”,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三是强迫型“恐艾症”,小心谨慎、疑神疑鬼,极力回避各种场所等。而且伴有反复洗手、洗澡、洗衣服,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四是疑病型“恐艾症”,反复检查,权威机构也不认可。

不信医院检测结果,却坚信自己患病焦虑恐惧多疑,警惕“恐艾症”

如何应对“恐艾症”,真正“脱恐”?“恐艾”是与心理密切相关的一种强迫精神障碍,除了需要和专业的靠谱的耐心的皮肤性病科医生沟通外,也要积极求助心理医生的诊疗。首先科普强调艾滋病的传染途径的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它只有血液和性生活传播或者是母婴传播的,艾滋病的检测时间一般是和别人接触两到三周以后就可以去医院抽血排查。是否患了艾滋病,如果是阴性还不放心的话,三个月以后再复查一次。如果还是阴性,就不用再检查了。重要的是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护,同时洁身自好,不要发生不洁性生活,不采用一些不良血液制品的话;与此同时,对“恐艾症”的治疗不应只是进行,而应针对其焦虑恐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恐艾症目前尚没有普遍有效方法,艾滋病恐惧症心理治疗主要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上几种类型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