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起勢的練法 (吳式)

無極勢:(原地靜立)

拳架:面南,雙腳間距一腳之隔,身心虛靜,全身放鬆,頭頂正直上懸,舌砥上顎,下額微收,兩眼平遠視,涵胸拔背,兩臂下垂,雙掌心向內,指尖向下扎,意在兩掌指尖,順褲線向地下扎,松腰松胯,尾閭中正,精神內守,重心在兩腳中間。

意念:身上的氣裹襠而下,經兩腿內側,行到“內懷骨”,由內懷骨行到“湧泉穴”,由“湧泉穴”意念下行,地下紮根,(氣好像是向水裡投一塊石頭一樣起波紋,慢慢散開(擴大),象樹一樣向下紮根,形成根團),再慢慢聚回來,(縮成氣團)向上行到“湧泉穴”通過大腳指,二、三、四、小腳指,繞到“外懷骨”(雙腳外側)向上行雙側“環跳穴”再順環跳穴,穿向“丹田”穴,再裹襠而下,與大地相接,這個根越深,越粗越好,好像下半身和手臂都扎到地下似的穩重不晃,這就是自己踩在腳下的“氣場”;

丹田氣上行至“天突穴”貫入雙臂內側至雙掌指尖,再原路返回“丹田穴”,再順“丹田穴”經“會陰穴”裹襠而下,與腳下氣場相合形成一個更大的氣根,頭接天,腳連地,形成天地人“三才”即人天合一,循環無端。

勁別:上下氣接通後,再用“六合”向下松沉,膝與肘向下松,腳與手向下松;胯與肩向下松,松胯時,使雙胯向外撐脹,雙肩同樣向外撐脹,這時胯,肩有微妙感覺。

一、 太極起勢:

接無極勢圖,左胯松力,重心逐漸移右胯,虛左腿,提左腳,這時右胯向外撐脹,整個重心通過右腿下扎,提頂,上半身不能往下縮,左腳提起後以孤形向左移半步,兩腳與肩等寬,

兩手鬆掌,兩小指外翻。(即拿住對方手腕)徐徐棚起(是棚勁),雙掌臂提高到15°時,合肩,含胸氣沉丹田,雙掌繼續上提與肩等高,成前平舉。

接著雙掌下采:(1)十指下采指不能彎(2)“勞動穴”下采(掌心採)(3)雙腕採(4)雙肘下采(這四個勁不斷相合力度逐漸加大)繼續全身放鬆,雙掌慢慢向雙胯擾按,

雙掌到胯外側時,就象坐木椅一樣,全身氣向下松沉,雙腿屈蹲雙掌下按同時進行(就是一個整勁),

注意:左腳向左橫移時下落,先大腳指、二、三、四、五依次落平(即把右移的重心再調整過來),目的是貼靠拿住對方左腳下踩,即用肩發對方;二目平遠視。

手掌:(1)先小指外翻頜領掌上浮,(2)約15°時大指領掌掌心逐漸成向下,合肩(肩內扣)涵胸,氣沉丹田,(3)15°以上再上浮,兩臂如水浮木棍,繼續上浮與肩等高。

勁別:(1)小指一外翻全身氣下沉,雙腳向下沉踩,出棚勁;(2)左腳左橫半步慢慢落平,是把右移重心調整過來,出擠勁和靠勁;(3)指採,“勞動穴”採、腕採。肘採,出按勁;(4)雙掌接近雙胯,如對方按我雙手,我氣向下松沉,即可把他棚出去;(5)如果雙掌已在胯處,對方抓住我手腕不放,我可沉肩,墜肘雙腕往後拉壓。雙腿向下沉踩,(坐木椅式)可把對方空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