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01童年喪父 少年落榜

朗朗晴空,雲捲雲舒,落英繽紛,彩蝶紛飛,波光粼粼,青山飛掠,駿馬奔騰。汾州司馬王處廉手勒韁繩,迎著熠熠生輝的旭日疾馳,如一支拉滿彎弓的箭一般射回府中。嬰兒呱呱墜地啼哭聲響徹耳畔時,王司馬早已翻身下馬,連奔帶跑地衝回後院。


此時,接生的穩婆正將襁褓中的孩子遞到崔氏懷裡,王處廉一把搶過來,愛不釋手地抱在懷裡,惹得崔氏著急地笑起來。“哎,夫君,輕點。”夫妻二人默默地相視而笑,沉浸在“弄璋之喜”的幸福之中。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為了能給兒子取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名字,飽讀詩書的王處廉翻遍“經史子集”,也沒能想出令自己滿意的好名字,不禁望著窗外發起呆來。崔氏順著夫君目光的方向望去,見一群喜鵲在枝頭歡快地載歌載舞,樹梢之上的陽光,如佛光一樣普照大地,她會心一笑地合上手中的經書,輕聲喚醒王處廉。

“夫君,你看,給兒子取名‘維’,字‘摩詰’如何?”崔氏手指佛經《維摩詰》柔聲相問。

“像維摩詰居士一樣潔淨,一塵不染。妙哉,夫人不愧是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如此困擾為夫的難題,竟然被你在片刻之間就迎刃而解。”王司馬興奮地抱起夫人來連連轉圈。

“夫君,快放我下來,我滿眼都是星星”崔氏面色緋紅地央求說。王維自幼天賦異稟,讀書一目十行,過目皆不忘,且悟性非凡。無論經史子集,還是琴棋書畫音韻,他都能學得有模有樣,讓寄予厚望的父母欣喜不已。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九歲這年,王維信手拈來一首原創詩,隨即一鳴驚人十里八鄉,當地人無不羨慕王家出了一個神童才子,王處廉夫婦開心得合不攏嘴,遙想兒子將來必定是國之棟樑,前途無量。

或許是樂極生悲,這一年王處廉不幸罹患怪疾,一病不起猝然離世。突遭如此巨大的變故,一夜之間,王維成為家中的頂樑柱,與母親崔氏一起支持殘缺的家。他白天隨母親辛勤勞作,夜裡就到發小盧少陵家中一同耕讀,既為家中節省不少燈油錢,也積下“授人以漁”的功德。在日積月累的惺惺相惜中,兩個志趣相同的少年,結為親密無間的異性兄弟、文中摯友。

15歲這年,王維拜別母親崔氏,帶著哥們兒盧少陵西去長安考取功名。年少成名,滿腹經綸的王維,此去本是信心百倍,掐指一算即使不能高中狀元,閉著眼睛考個進士及第,那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然而,現實卻偏偏要戲弄他,無心插柳的盧少陵及第,他卻偏偏榜上無名。王維就像捱了一悶棍,半晌回不過神來。盧少陵見兄弟悶悶不樂,就熱心地請他到酒樓吃飯。本想趁微醺的時候好言相勸,誰知他卻喝得酩酊大醉,好兄弟的苦口良言這邊耳朵進那邊耳朵出,反而把盧少陵給灌醉了。

夜半三更,瑟瑟的冷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像鞭子一樣抽打在身上。兩個半醉半醒的人,不停地打著寒顫,搖搖晃晃歪歪扭扭地走在河邊。一聲落水巨響驚醒了王維,他循聲望去發現盧少陵在水中拼命掙扎,驚恐地扯起西北漢子的嗓門呼救。可是,轉瞬之間,他的兄弟就被滾滾河水吞噬。

旱鴨子王維從上游追到下游,從夜半追到天明,始終沒能找到盧少陵遺體。他內疚地給盧少陵立了一個衣冠冢,悔恨交加地痛苦了三天三夜,反覆痛斥自己害死了兄弟。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02心灰意更冷 歸隱終南山

王維從此落下心病,終日借酒澆愁,他不是對盧少陵的死耿耿於懷,就是接受不了科考落榜的現實,整個人頹廢至極憔悴不堪。每天像王維一樣買醉的人,是同年落榜考生祖自虛。二人同病相憐,一見如故,幾番同醉以後結為至交。在京城短暫逗留後,心灰意冷的難兄難弟,結伴歸隱終南山。終日讀書、作詩、彈琴、修佛,以此來麻痺受傷的小心靈。

轉瞬之間,重陽佳節又至,兩位隱世才子在終南山登高望遠,席地而坐微醺小酌。王維想起遠在家鄉的老母、弟妹,還有曾經每年都陪他插茱萸的兄弟們,尤其是已故的盧少陵,心中不禁湧起無限感傷,脫口吟出千古思念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次年,聽聞玄宗在洛陽招納隱逸賢士,兄弟二人興高采烈地奔赴東都。原本想借此機會謀個好前程,誰知命運又開起了殘酷的玩笑。一路鞍馬勞頓,又遭寒氣侵襲,身體單薄的祖自虛一到洛陽就病倒。日咳夜咳。咳得肺出血,轉眼就病入膏肓,不久之後不治而亡。

王維不禁悲從中來,提筆寫下悼亡之詩《哭祖六自虛》:“否極嘗聞泰,嗟君獨不然。憫兇才稚齒,羸疾主中年。餘力文章秀,生知禮樂全。翰留天帳覽,詞入帝宮傳。國訝終軍少,人知賈誼賢。公卿盡虛左,朋識共推先。不恨依窮轍,終期濟巨川。才雄望羔雁,壽促背貂蟬。福善聞前錄,殲良昧上玄。何辜鎩鸞翮,底事碎事與。”以此紀念他們短暫而寶貴的友誼。

才失發小盧少陵的舊傷未愈,又添六哥祖自虛病逝的新傷,對於獨自漂泊在異鄉的遊子而言,這簡直就是雪上加霜的沉重打擊。安葬好友人祖自虛,勉強平復好心情以後,王維再次回到長安備考。

此時的京城,“每逢佳節倍思親”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金句,王維也成為達官貴人爭相結識的名人,就連李氏宗親也對他倍加青睞。寧王、岐王、薛王尤其賞識其才華,尊其為府中上賓,以師友之禮相待。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這一期間,王維結識了京城名伶頭牌,皇家御用音樂藝人李龜年,成為音韻知音。一日,王維前去看望李龜年,發現他正握著一串紅豆手鍊發呆,好奇心頓時湧上心頭。還沒等好友開口相問,李龜年已經先傷感地道來,這是一個南方流落京城的女伶所贈。如今物在人已去,陰陽兩隔叫人如何不垂淚……李龜年話未說完,卻先哽咽了起來。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王維見好友如此傷悲,也不好再追問緣由。他沉吟了片刻以後,感慨地吟出一首《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李龜年聽完此詩,淚水洶湧而出,感激地對王維拱手致謝。此時無聲勝有聲,世上最懂他的人莫過於王摩詰。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王維回到家中時,恰逢寧王差人來請他到府中一聚。王維趕到的時候,岐王、薛王也相繼道來。一番賓主寒暄之後,寧王鄭重地笑著相問。“摩詰先生來京城,已有好些時日,可曾去過九公主府上?”

“說來慚愧,尚未有幸拜會公主,還煩請寧王不吝引薦”王維心領神會地拱手回道,寧王連聲稱“好說”。

“玉真公主,那可是皇上最疼愛的小妹,她也和陛下一樣愛才。”岐王弦外有音地說。

“摩詰先生,早就在公主那裡如雷貫耳了,希望能一睹先生的絕世風采,領略先生的曠世才華,不知道摩詰先生可有閒暇?”薛王盛情相問。

“摩詰不才,承蒙各位王爺與公主抬愛,實在是不勝感激。至於何時拜見公主,在下主隨客便”王維心花怒放地拱手致謝。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03深受玉真公主垂青 中狀元授官太樂丞

公主府家宴上,王維先彈奏了一曲《鬱輪袍》,玉真公主聽得如痴如醉,眼裡流淌著如溪水潺潺般的秋波,曲罷她激動得拍手稱絕。“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放下琵琶,王維又信手提筆作畫。尚未收筆,幾位王爺已經開始驚歎,“真是栩栩如生,如同故事發生在眼前一般,又頗有詩意。摩詰先生果然是神來之筆!”

“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詩中有畫’?”玉真公主欣喜地問。

“當然是!九妹果然秀外慧中!摩詰先生詩中也有畫。”寧王讚不絕口地豎起大拇指。王維微微頷首致謝,隨手在畫旁題上《相思》一詩。他每寫一句,玉真公主就跟著讀一句,待到王維收筆之時,玉真公主卻走起了神,沉浸在詩畫的故事中。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寧王連聲輕喚,玉真公主這才回過神來,一抹紅霞悄然掠過臉頰。“摩詰先生,請隨我過來坐。”玉真公主柔聲細語地引路在前走,王維略有遲疑地裹足不前,見幾位王爺都笑著衝他眨眼,王維屁顛屁顛地隨公主入座,心裡一群小鹿胡亂奔跑衝撞。

“摩詰先生的《相思》,可謂是立意新穎,意境唯美,情思細膩,扣人心絃,詩中有畫,引人入勝!不知這麼美妙的詩句,摩詰先生是如何想到的?”玉真公主閃爍脈脈的眼波,凝視眼前的天才少年郎。她成熟女人的知性美,也深深地吸引著王維。

片刻的羞澀之後,王維侃侃而談起來。“公主殿下,這首詩的靈感來源於一個民間故事,相傳一男子出征,死在邊塞。妻子日夜思念,常在樹下哭泣。淚水流乾了,又哭出血來。血滴化為紅豆,紅豆又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然後結滿紅豆,人稱相思豆!”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玉真公主聽罷,連聲讚歎怎麼一個“妙”字了得。她無限感慨地對王維說,“摩詰真乃全能天才也,琴棋書畫詩舞樂,哪一樣的造詣不是登峰造極?當今天下,恐怕唯有皇兄之才在你之上。這樣的曠世奇才,若不能為天子所用,那簡直暴殄天物!”王維感激地叩首致謝。

來年開科取士,21歲的王維果然高中狀元。授官太樂丞,管理皇家文藝部。玉真公主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時常召王維到府中獻藝,曲罷舞散促膝而談。王維心有隱憂,李龜年卻勸他既來之則安之,朝中有人好辦事。

一天玉真公主傳王維到府中一敘,女官卻回來告訴她,王維告假回鄉娶親去了,氣得她當即大發雷霆,將閨房摔砸得滿屋狼藉,咬牙切齒地發誓,一定要給這個一當官就忘本的小子好看!新婚燕爾過後,王維辭別青梅竹馬的新娘,姍姍回到京城長安後,果然大禍臨頭。宮中派人來宣聖旨,斥責他縱容屬下伶人排演《黃獅子》,犯下僭越大罪,逐出京城發配濟州。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這一去就是4年多,遇赦回鄉省親時才發現,髮妻已經不幸病逝。這時,玉真公主的心頭之恨,早已煙消雲散。王維再次回到長安城後,積極向丞相張說獻詩,公主也熱心地為其引薦,很快就成功地得到提攜,入秘書省任職。後來,王維又向張九齡獻詩,再次受到賞識與重用,被提拔為八品右拾遺。

不久之後,張九齡受李林甫排擠,被貶謫出京城為官。王維暗中與張九齡通信,感念他當初的知遇之恩。但是,為了在官場能夠生存下去,他對李林甫、張九齡之流不乏阿諛奉承之詞,並相贈不少歌風頌德詩篇。夜深人靜時,他時常忍不住哀嘆“偷祿苟活,德在人下”。

此後,王維升任監察御史赴塞外,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驚世名句。

後來,五維又回到朝中主持南方科考。路過襄陽聽聞好友孟浩然病故,悲痛欲絕地寫下《哭孟浩然》,不久後,張九齡也駕鶴西去。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04安史之亂出任偽職 遇赦後官運亨通

此時,楊貴妃越來越受寵,玄宗越來越少上朝,楊國忠越來越飛揚跋扈,朝廷越來越烏七八糟。王維對官場越來越失望,人在朝堂之上心在山水之間。他以孝養母親的名義,買下宋之問的山水別墅,擴建為輞川別業,終日與友人泛舟吟詩作賦,不問朝堂紛爭之事。優哉遊哉的山水田園生活,《輞川別業》一詩描繪得淋漓盡致:“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優婁比丘經論學,傴僂丈人鄉里賢。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亂突然爆發。駐守在范陽的河北三省節度使安祿山,親率15萬邊塞精兵大舉南下,東都洛陽、京師長安相繼淪陷。玄宗倉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奔逃寧夏,並趁機在寧武登基為帝,架空李隆基為太上皇。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王維對這場叛亂反應過慢,還沒來得及準備逃跑,就被安祿山叛軍捕獲。一番威逼恐嚇,外加獄中折磨之後,王維終於屈服安祿山出任偽職。但是,他卻拒絕任何出席演出活動,有叛軍將領叫囂處死他以儆效尤,安祿山卻擺手大笑。“你理他幹嘛,他不過是我附庸風雅、禮賢下士的一個招牌而已。你要是弄死了他,顯得朕這個皇帝多沒文化,多沒風度……”

聽聞不少伶人拒絕為安祿山獻藝,而遭到叛軍的殘忍屠殺,王維無限感慨地寫下明志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8年以後,唐軍終於平定安史之亂,唐肅宗班師回朝,著手清算出任過偽職的大小官員。王維也被捕入獄,面臨被砍頭的大禍。王維獻上明志詩,肅宗念其心繫大唐,並非主動叛國求榮,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

詩佛王維一生半官半隱,安史之亂出任偽職,為何反而能平步青雲?

此時,王維胞弟王晉懇請削去官爵,以換取其兄自由之身,肅宗念其隨李光弼平叛功勳卓著,格外開恩釋放王維,將其降至為蜀州刺史留用。大難不死之後,王維被貶為太子中允。

那時的王維,已經57歲高齡。官運卻像開掛一樣,一路飆升到尚書右丞,但他卻一直想逃離官場,徹底歸隱山水田園之間。胞弟王晉始終窩在蜀地,也是王維的一個心結。他上書肅宗請求辭官,換取王晉調回京師。得償所願次年,王維含笑九泉。

對於王維出任偽職一事,唐代朝野大多持包容態度。但是,此事也被歷代不少人詬病,將王維與南宋文天祥相比較,認為其缺少文人的骨氣,是一個苟且偷生的軟骨頭,各位看官覺得如何呢?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2020年3月2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