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山哈 鳳凰霓裳

我的眼前,是一群舞者。他們在閃爍的霓虹燈下跳著一種原始的舞蹈,一位老者在中間吹著彎曲的號角,唱著山歌,眾多年輕舞者圍在他的身旁,騰挪跳躍。歌聲高亢、飽滿,舞蹈粗獷、豪邁,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一股豪情在心中升騰。這是畲族的舞蹈,它的名字叫——《龍角巫舞》。

霓虹閃爍,舞蹈正酣。《龍角巫舞》是以建陽漳墩的畲族民間祈福活動為背景設計,融入農耕、獵狩、祭祀、娛樂等活動,既有“巫”的神韻,又有“舞”的美感,充分展示了畲民們對祖先的崇敬,對大自然的祈禱,希望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建陽區代表隊在第十二屆皖浙贛閩四省四市民間藝術節上以《龍角巫舞》的精湛舞蹈獲得金獎。

隨著回憶中遠古的歌聲和原始的舞蹈,我的思緒翩飛……

很久很久以前,中國南方,一群人越過山山水水,從廣東大遷徙,到福建、浙江等地甚至更遠的地方。他們刀耕火種、篳路藍縷,在中國南方安下營寨,繁衍生息。直至南宋末年,他們有了自己的稱呼“畲”,後來衍生為中華56個少數民族之一“畲族”。

由大山經過遷徙,後來者為客。因此,畲族人稱自己為“山哈”,意義為“山裡的客人”。千年山哈,萬千氣象,從原來大山深處的柴門草舍,到現在的極富特色的畲鄉建設,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節慶、服飾、歌謠、舞蹈……三月三,在畲鄉,畲族人盡情展示自己特定的文化樣式,那歌唱舞蹈的熱鬧場面和祭祀祖先的儀式感,早已成為獨特的民族文化,凝聚著每一位“山哈人”,召喚著每一位“山哈人”,回到精神的原鄉,回到溫暖的懷抱。

畲族盤、藍、雷、鍾四姓,傳說頗具浪漫色彩,據畲族人愛唱的《盤瓠歌》可以瞭解到春秋時期歷史人物盤瓠殺敵立功與公主結婚,後生三男一女,大男出生用盤裝就姓盤,二男出生用籃裝就姓藍,三男出生正好天上雷鳴就姓雷,女兒嫁給鍾姓就姓鍾。千百年來,盤瓠的傳說在畲族人的心中昇華為一種圖騰,而姓氏文化的魅力讓畲族世世代代堅守,深深植入骨髓和血脈,在畲族人民心中紮根千年。

前年的三月三,去參加漳墩鎮舉辦畲族文化節,去感受畲族感人的文化氛圍和民族特色的審美經驗。天空晴朗,車子行走在寧武高速上,閩北雲白天藍,山清水秀。車子的音響播出的是《故鄉的原風景》,陶笛之聲給行程帶來美妙的感受,曲子的主旋律優美舒緩,如一泓清澈的山泉汩汩而流。

我要去的地方就是畲鄉,那裡有畲族的原風景。走在漳墩鎮的街道上,迎面而來的是許多身著節日盛裝的畲族朋友,我在此親歷一次畲鄉的文化節日,被畲族朋友的熱情感染。

記憶中,有一位身著畲族盛裝的姑娘的影像,那是在景寧畲鄉見到的:白天看完畲族男女青年對歌回來,我餘興未盡,夜晚在一個畲族村寨旁,哼唱著白天學的畲歌,忽然,在月光下,陌上花開,星星點點。一位姑娘身著畲族盛裝緩緩走來,她頭上戴著高聳的帽子,衣服以黑色為主,圓領窄袖寬褲,見到我熱情地打招呼。祖輩對日月星辰敬仰和崇拜,體現在她的服飾上。以黑色和藍色為主調,莊嚴樸實。黑色藍色的底子上,繡了多彩的圖案,方格是農田、彩條是江河、十字是樹木,這種美學來自於畲族血脈中的文化傳承。對於自然,人類永遠是她的孩子,相生相融,相依相偎。日月在頭頂,赤紅、銀白、純藍;草木在胸中,翠綠、醬紫、湛青;大地在腳下,金橙、赭黃、墨黑。

今天的畲鄉也一樣,到處是熱鬧的氣氛,眼前閃現的盡是黑紅和彩色相間的身影。我們徑直去主會場,一會兒遇上畲族朋友在做烏米飯,一會兒又遇上一個展示畲藥的鋪子……未到主場,心裡已經是滿滿的畲風畲韻。

畲族文化節活動在漳墩民族中學舉行,一臺表演有對歌、有舞蹈,充分展示了畲民們能歌善舞的特點。竹竿舞還是整場的高潮,這舞蹈充滿了舞的魅力和巧的智慧,熱情、奔放。他們表演不同的節目時,服飾也有不同。

畲族婦女最出彩的服裝是“鳳凰裝”。我曾經多次的想象她們做“鳳凰裝”場景:夜晚,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家家戶戶傳來漿洗植物纖維的搗衣之聲。東方未明,她們又早起蠟染、紡線、織布,織布機上縱線是經、橫線是緯,經緯交錯織的布匹,經過世世代代畲族婦女們的巧手,將這一民族對自然的理解、對天地的崇拜、對生活的期盼以及長期勞作之中深刻有趣的想法都融入服飾之中。“鳳凰裝”是他們對自然的認識中美學和哲學的充分體現。衣領、袖口和衣襟繡著紅、黃、藍、綠、紫等繡制的牡丹、月季等。上衣、下裝、頭式、銀飾,朋友曾告訴我“鑲繡的金絲銀線象徵著鳳凰頸、腰和美麗的羽毛,金色腰帶象徵著鳳凰尾巴,周身叮噹作響的銀器象徵著鳳凰的鳴叫”。

多麼美麗的服裝啊!我想起孔子的盛世華服,想起了老子的披褐懷玉,想起了屈原《離騷》中的“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中華民族千年的服飾之美,不僅體現在經典故事和千古詩文之中,也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我不止一次的看過畲族的青年男女們穿著這樣服飾唱著他們自己的歌:

蝴蝶成雙飛採花,鯉魚成雙躍溪灘。

畫眉成雙撲枝頭,郎妹成雙共一家。

歌聲裡表達了青年男女的愛慕之情,喜慶、歡快、祥和,這樣的場景在《詩經·桃夭》中唱過,那灼灼桃花下的男女,一躍千年來到我們的面前,於是我們的內心就深深紮下了千年的影像,這些影響往往會隨著民間的傳唱鮮活起來。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參加了單位的大合唱,有一首參賽的規定歌曲是《愛我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唱起這首歌,許多民族的影像就在我的腦海湧現,尤其是我印象最深的畲族。他們自稱“山哈”,山裡的客人,其實不是客人了,56個民族是一家,不分你我、不分彼此,是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哈”字,到現在我更願意理解為快樂的生活“笑哈哈”,而“山哈”我更願意解釋為山裡的人笑哈哈。

如今,山哈人在各行各業做出了驕人的成績,他們的畲藥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他們吃苦耐勞、堅忍不拔、剛健勇猛的精神,是中和各民族進程中生命活動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千年山哈,鳳凰霓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