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位传弟不传儿子却换不回孙权对他后代善待,为什么会这样?

羽落沧海


众所周知,孙吴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虽然从228年孙权登基才开始起算,但是其肇基者却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又经过孙策的六年铺垫,才过渡到孙权手里。那么孙权登基后他是怎么对自己的父亲的呢?

孙坚:被追谥为武烈皇帝,庙号孙吴始祖;

孙策:被追谥为长沙桓王,其子孙绍被封为上虞侯,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顾邵、陆逊和朱纪;其孙孙奉承袭父爵,后来被孙吴末帝孙皓杀害。

这么看来,孙权对孙策确实是有些过分凉薄了。作为孙吴的第二代领导者,孙策别说被追谥为皇帝了,连一个亲王都没捞着,其子更是只给了一个侯爵,实在令人心寒。相比之下,司马炎登基后,不仅给爷爷和爸爸上了帝号,连大伯司马师也没忘掉,堪称比较有良心。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孙权这么做也没什么毛病。

原因一:江东基业是孙策传给孙权的,但却是在孙权手里成为一个国家的。孙策死时,只留给孙权江东六郡,内部还不甚稳定;是孙权一步一步拿下扬州、交州和荆州,建立起孙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孙权是有理由不给哥哥谥号的(老爸不能不给)。

原因二:防范孙策的后代。尽管孙策只有孙绍一个儿子,但是仍然无法消除孙权对他的戒心。孙权晚年,连自己的儿子都已经不甚相信,以至于爆发“南鲁党争”了。对于自己的侄子,他又怎么会信赖?如果给了他王爵,是不是这小子也会对自己图谋不轨?

原因三:自觉得位理所应当。刚刚已经交代,孙策只有一个儿子孙绍;而根据孙策死时年仅二十五岁来推断,这个孩子不会太大。对于当时的孙氏军阀集团内部,大权也许可以交给孙权的弟弟们,却绝不可能给这么一个小孩子。因此,孙权也许会认为,你把权力过渡到我手里是理所应当的,不然交给你的儿子,恐怕我们早就喝西北风了吧??

综上所述,孙权对孙策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恩之情是可以理解的,而帝王心术的背后,又有多少亲情可以存续呢?



青言论史


孙策是三国时最有魅力的人物,短短几年时间,几乎从零开始奠定江东基业。这么一位有为青年,又容貌俊美,气质超群,时称“孙郎”。郎在当时是“小伙子”的意思,有才有貌称为郎,并不是长得帅就行。

孙坚遇刺身亡,孙策年仅十七岁,尚无战场经验。他是孙坚长子,按说可以继承孙坚乌程侯的爵位,但他让给了最小的弟弟孙匡。

孙策创业异常艰难

孙坚安葬父亲后居住江都,名士张紘在江都避难,正替母亲服丧,孙策多次去请教对时局的看法,他一再表示无可奉告。孙策下跪道:“先生大名远播,众望所归,求你裁决,何不指点一二?若成功,得报父仇,全是先生之力呀!”就这样,孙策有了第一位重量级的谋士。

当时孙策20岁,无一兵一卒。他向袁术求情,袁术没有交还他父亲旧部,让他自己到丹阳募兵。孙策带着吕范、孙河,在丹阳招募了几百人,在泾县遭到当地豪强袭击,人马损失殆尽。孙策回到寿春求袁术,袁术把孙坚旧部一千多人交给孙策,孙策才正式成为一名将军。

孙策把政权交给孙权,源于江东现实

孙策去世时,江东不仅时局不稳,连家族势力都在捣乱。一方面深山老林里的宗部不服从,地方豪强借机想要驱逐孙氏集团;另外世家大族们为自身荣华富贵,都想脱离孙氏集团投靠曹操的中央。

孙权的堂兄、孙静之子孙暠,时任定武中郎将,驻扎在乌程(今浙江湖州),他整顿军队,欲南下袭占会稽。孙策嫡系、会稽郡功曹虞翻听闻,遣人对孙暠说:“讨逆大人(孙策)英年早逝,我等当然要支持孝廉(指孙权),我已经率全城将士登城固守,下定了替孝廉除害的决心,望你三思!”孙暠知难而退。

孙暠明目张胆搞分裂,还有暗中跟曹操勾结的,此人就是孙权堂兄、孙贲的弟弟庐陵太守孙辅。孙辅给曹操写信,请求曹操率军南下,送信的人转而向孙权报告,孙权大怒,将孙辅的心腹全部斩杀,将孙辅软禁。

孙权还有个庶弟孙朗,后做到定武中郎将,与曹魏作战时故意烧毁己方茅草,致使军资短缺。孙权大怒,将其革除宗室户籍,并禁锢终身。

孙策托孤孙权,是正确选择

孙策临终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也看出来,孙权是守业型的人物。孙权的军事能力一般,五次亲征合肥都失败。又嘱托到:“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赤壁之战,听了周瑜的,果然取胜;但是在荆州、刘备的问题上,孙权一直不信周瑜,而是信任主张孙刘联合的鲁肃,果然得不到荆州。

孙权并未加害孙策后人。孙策有二女一子,长女嫁给江东四大家族之一顾氏的顾邵,次女嫁给朱纪。儿子孙绍,表现不算突出,孙子孙奉因卷入谋反被孙皓诛杀,至此孙策绝后。






周朝文DMU


孙权在历史上的评价很不错,知人善任、雄才大略的标签足以让他自傲。

但他的刻薄,也向来为人所诟病。孙权继承的是孙策打下的江东,所以他称帝后,于情于理都应追封孙策为帝。

可他却只是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而孙策的儿子孙绍,连王位也不能继承,只是个侯爵,而且毕生郁郁不得志。

孙权对臣下都是极其大方,不吝赏赐的。吕蒙取荆州,“封孱陵候,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对于陆逊,则是“诸军振旅过武昌,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入出殿门,凡所赐逊,皆御物上珍”。

对比同时期的魏国,纵使曹植和曹丕争储闹得势同水火,曹丕篡位后照样封了曹植为王。而孙权独掌大权,孙绍对他没有任何威胁,为什么还这么刻薄?

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孙权独断乾坤,心狠手辣,当然这也是帝王的通性,天家本来就是不讲感情的,孙权连自己儿子都杀,更不要说侄子了

二是因为曹魏是曹操打下的基业,曹丕子承父业,天经地义,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而江东是孙策打下来的,很多武将谋士都是孙策的心腹。孙权兄终弟及得以即位,难免担心孙绍长大以后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儿子造成威胁,所以就对孙绍不断打压,只是给一个侯爵,侧面断了孙绍以及暗地里孙策的死忠份子的念想,也是为了避免皇权之争引发内耗。但孙权没想到的是最后自己却一手导演了争储的大戏。

赵匡胤

不过孙绍仍不失为个富家翁,乱世之中已经不错了。相比孙策,赵匡胤才是亏到了姥姥家。

孙策传位给孙权,是因为孙策儿子太小,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为了孙氏家族,只能传位给孙权,没得选。而赵匡胤死时,次子德昭都已经二十三岁了,可他还是选择传位给赵光义,结果两个儿子一个被逼死,一个死的不明不白,比孙策还要悲催。


煮酒论千秋


孙权这个比较无情,他特别防备孙策,毕竟江东的基业都是孙策奠定的。

《三国志》记载,孙权登基后,追封孙坚为帝,但对孙策,只追封一个桓王。对比司马炎,对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全追封皇帝,高下立见。

而且,孙策的儿子孙绍,也没有继承王位,仅仅封侯。到了东吴末帝孙皓的时期,袭侯的是孙策的孙子孙奉,孙皓找个理由把孙奉杀掉了。

孙家的几个兄弟都刚强,孙权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防止其他弟弟有非分之想,所以对孙策及其后人非常绝情,猜忌颇多,孙权再生子当如孙仲谋,也改不了他无情的本质。


甲申十七年


慈不撑兵,善不从政。


天马909张冰河


和他的做人之道,处事有着很大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