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会是孙权杀的吗?

王铎8


是的,孙策就是孙权杀的。

孙权九岁那年,他的父亲被荆州牧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所暗杀,从那年起,孙权的内心充满了复仇和野心,到孙权15岁任阳羡县长时,孙权的野心更加增长。



看着自已的哥哥孙策在江东南征北战,逐渐成为江东的首领和开创者,孙权的内心开始不平衡了,孙权自此开始策划。

于是孙权联合了许贡的三个门客,提供了孙策的行踪给刺客,三个刺客将孙策刺成重伤,于是孙策觉得自已快要死了,想起立继承人来托孤了。



偏偏孙权还猜中了孙策一定会立自已为继承人,就连孙策自已的儿子和孙策的三弟孙诩也没有立,偏偏就立了孙权,于是19岁的孙权在花一样的年龄就继承了江东的事业。

之后,孙权就开始了厚黑、残忍、不择手段的一生,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毒死了36岁功高盖主的周瑜,接着孙权又在襄樊之战后毒死了不听命令的吕蒙,再后来,孙权又逼死了在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立下大功的陆逊,反正孙权是不待见功臣的。



就连重臣张昭也差一点被孙权烧杀或者拿剑砍死,然后孙权还让自已的两个儿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借此机会,又废掉了自已的儿子太子孙和,赐死了自已的儿子鲁王孙霸,同时又将臣中一批重臣贬的贬,杀的杀。

这就是孙权在某些人心目中的形象,薄情、寡义、嗜杀、擅权。按照你们的意思,这么说,你们满意了吗?



在你们的眼中,孙权就是这样一个野心家吗?

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想告诉你的是:孙权是一个政治家,但不是一个野心家,孙策不是孙权杀的,连史书都没有怀疑的事,究竟是谁在制造阴谋论?



孙策被杀的时候,孙权只有19岁。孙策在江东创业的时候,孙权还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当他的县长,孙权如果要当家上位,是怎么断定孙策一定会选自已当接班人的?孙策有儿子,有其它弟弟孙诩,虽然孙策的儿子很小,但是孙诩这个弟弟可不小,并且孙诩得到孙策手下大臣的支持率远高于孙权。

是不是孙策如果不传位孙权,孙权还要接着杀?他不过就是孙氏宗室的一个小小县长而已,如果没有自已的班底,如果没有自已的支持者,孙权拿什么夺取?靠自已一个人?还是孙权下面有一支军队?



孙权敢杀孙策,不怕周瑜、张昭这些孙策旧部知道?孙权除了是孙策弟弟之外,基本上是不有资本的,他如何掌控大局,江东军队系统的人全是他哥孙策的人,他孙权胆子再大,有这个胆吗?

况且当时是乱世,不是太平盛世,在太平盛世干掉皇帝,如果你有继承权的话,那肯定就有机会,但是那是乱世啊,别说天下没有统一,就连江东也是刚刚平定,各地反叛时有发生,孙权就是再性急,也可以等孙策多活几年打下天下再动手也不迟,何必在事业未完成之际动手?他就不怕江东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吗?万一他控制不了局势,不就是折腾吗?



孙权虽然在后来的当政时期,有很多的黑手段,但那是孙权作为政治人物的决策,与野心无关,周瑜与吕蒙的死也与孙权无关,当然他确实逼了自已的儿子孙霸和功臣陆逊,那不过是孙权为了政治稳定所采取的政治手段而已,孙权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是成功的,但并不是野心家,用不着靠杀人上位。

所以孙策不是孙权杀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小霸王”孙策的死,让人感到惋惜,孙策死后,孙权顺利接过了江东,那么孙策会不会是孙权为了权利杀死的吗?毕竟在古代为了权利,兄弟相残的事,并不少见。

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中关于孙策的死是怎么记载的。

《三国志》记载,孙策曾经与许贡闹过矛盾,许贡的地盘也被孙策占了。许贡为了报复孙策,上书给天子,要求调孙策去京城,对孙策的权利有一定的约束。这件事被孙策知道后,孙策大怒,孙策对许贡施行了绞刑。

许贡这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为人还是比较厚道,门生故吏很多,许贡死后,许贡的3位门客决定给许贡报仇。

一天孙策去狩猎,许贡的门客潜伏在树林里,突然出现。孙策由于自身英勇,所以经常只身一人,不要左右保护,许贡门客一箭射中了孙策脸部,孙策重伤而死。

看到这里,不少人就会想,许贡门客是如何得知孙策何时何地去狩猎,难不成孙策身边有他们的内应?如果真有内应,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孙策特别亲信的人,否则也不会对孙策的行踪了如指掌,而孙策死后,孙权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有人怀疑,孙策是被孙权害死的,那么真相如何呢?


孙策之死与孙权无关,证据有两点。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这时孙权只有18岁,孙权15岁时被举荐为孝廉。据说当时孙策每次和臣子讨论时,都会把孙权带在身边,孙策经常指着大臣说:“这些人以后都是你的手下”。

当时的孙策一心只想拜访贤才,追求学问,根本不过问军中之事,军中之人,也大多觉得孙权太过软弱。反倒是孙权的弟弟孙翊,性子刚烈更像是将门虎子,所以当时东吴的张昭等人都比较拥护孙翊,孙权并没有自己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就算是害死了孙策,那么很有可能继承东吴的也不是他,而是他的弟弟孙翊。


孙策非孙权所杀,原因二。

东吴虽然是孙坚开始经营的,但是孙坚战死后,东吴就成了一盘散沙,孙策接手东吴后,东吴尽管壮大了,但是内部矛盾还是很多的。就是在孙权手里,东吴也是矛盾重重,曹操来犯时,东吴大臣还都不能统一支持孙权。

孙权也清楚,在这种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如果大哥孙策出点事,那么东吴基业很有可能就毁于一旦。东吴都没有了,孙权去哪争权,所以孙权此时不会去害孙策。

孙策之死,曹操的谋士郭嘉早就预料到了,郭嘉曾经说,孙策勇武,但是轻敌,自以为天下无敌,不带随从,早晚死在刺客手里,结果还真是如此。


斯幽说历史


说孙策是孙权杀的,那不太现实,孙权当时没有这种实力,也没必要承担这种风险 ,但如果说他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却是很有可能的。

孙策很厉害,也很威风,这是我们都认可的。

在父亲死后,短短几年横扫江东,打下了一片大大的基业,看上去风光无限。但仔细想想,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逼得这些江东士族臣服,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无外乎杀戮。

虽然孙策在江东杀伐果决,但由于杀戮过多,树敌太多,江东士族对孙策只不过面服心不服。而且孙策野心太大,江东基业还没巩固,又想着北伐中原,更引起本地士族不满。毕竟,本来江东是他们的地盘,孙策带了一帮淮南人打过来,已经抢了他们很多权力。现在还要让他们去给孙策打仗,对他们来没有利益只有风险,他们自然怨恨孙策。

江东士族们武力不怎么样,但脑子还是很活络的。正面打不过孙策集团,那么换种方式,让他换个温和点的领袖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至于选择谁,非孙权莫属。孙绍作为孙策的儿子,虽然年幼,但肯定被周瑜为代表的淮南势力控制,而且统治能力成谜,可能会引发江东动乱,也不符合世家大族的利益。而孙策的三弟孙翊性情太像孙策,继位以后很可能延续孙策的做法,更不受他们欢迎了。只有孙权,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展现了出众的能力,让人相信他能应对孙策死后的乱局,更重要的他早早的开始与江东士族们接触,和大族出身的朱然等人都是同窗好友。

而事实也是如此,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孙暠企图夺权,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我们可以看出孙策的淮南旧部,孙家宗室,山越民族都有反叛孙权的动作,而被孙家杀得人头滚滚江东大族不但没有造反,反而支持孙权,成为他的依靠力量。这让人很难相信,他们之间没有一些约定和默契。

总的来说,孙策绝不会是孙权亲手派人所杀,他也必要如此。但孙权这个人重权力而轻亲情,对于孙策的儿子百般打压,连个王爷都不给。为了权力,连自己的长子都能下手,更何况兄弟了。如果说孙策真的是死于江东士族的阴谋,那很难说不是得到了孙权的默认甚至推波助澜。


娄南散客


孙策继承父业以后提着三尺之剑杀遍江东,建立了江东政权,这种掠夺式的进攻激怒了江东士族豪强,结果孙策被江东大族许贡的门客暗杀,关于孙策之死牵扯到一个人郭嘉,郭嘉准确的预测到了孙策会被暗杀,被很多人封神为三国第一谋士,神算子等,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孙策死前所做的事就会发现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曹操当时正准备跟袁绍开战,兖州中原腹地四面受敌,所以曹操在和袁绍大战之前必须解除后顾之忧,向东进攻徐州把刘备赶跑,南征张绣使其投降,西面派遣钟瑶进入关中安抚当地军阀豪强,西北占领河内,最让曹操头疼的就是东南方的孙策,论打仗曹操真不见得能打过,而且江东地势复杂进攻起来耗时费力,曹操对付孙策的方案不多,最省事最能见效果的就是联系当地不服孙策统治的士族豪强让其内部叛乱,阻挠孙策趁机袭击许昌,许贡就是曹操联络的对象之一,谁知许贡通敌曹操的事被孙策知道,许贡也就成为刀下鬼,而孙策又被许贡门客所杀。

我们有理由怀疑这幕后主使就是曹操和郭嘉,这也就解释通了为什么郭嘉能准确预测到孙策会被暗杀,曹操也就顺利北上与袁绍大战。孙策之死说到底就是没有处理好与当地士族豪强的关系,孙权继任后改变了孙策的强势镇压政策,改为主动安抚当地士族豪强,对于那些实在安抚不下来的才考虑军事行动,江东政权这才逐渐稳定下来。


龙舞


方圆论坛在线

虽然《三国志》记载,孙策死于许贡门客的刺杀。但是事情的一切经过又太过于巧合了。首先许贡被孙策杀掉之后许贡的势力就已经灰飞烟灭了。只有许贡的小儿子和几个门客侥幸逃过一劫。但孙策被刺杀的时候,刺客是佯装成韩当的士兵。要知道保护在孙策身边的士兵肯定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士兵。身家清白这一点是必须的。而且可能都经过了多项的考核。而且孙策的行踪这也不是一般热门可以探查到的。许贡的小儿子和几个门客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混进孙策军队当中,并且混成了孙策的卫兵。并且还对孙策的行踪了如指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就有理由猜测。刺杀孙策的幕后黑手并不是所谓的许贡门客给许贡报仇。而是另有其人。



而有嫌疑又有动机刺杀孙策的人有两个。其一是曹操。其二是孙权。他们二人都有足够的动机刺杀孙策。

首先我们来分析曹操方面。要知道孙策被刺杀之前正好已经完成了对江东势力的巩固。孙策当时想趁着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之际,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都迎汉献帝南下东吴。而以曹操当时的情报收集能力。很可能曹操得知了孙策想要偷袭许都的计划。而曹操当时又无暇顾及后方。所以曹操只能派遣杀手刺杀孙策,阻止孙策北上偷袭许都。而以曹操的势力想要混进东吴军中以及了解孙策的行踪貌似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在曹操和袁绍会战之前有人提醒过曹操小心孙策。但当时曹操并没有在意。由此看来曹操是否早就安排好了人手随时刺杀孙策呢?



在说孙权这方面。孙权此人少儿聪慧,长大之后更是权谋无双。孙策在很多场合都公开表示自己都不如弟弟孙权。而孙权作为一个枭雄想要上位主宰江东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如果孙策还活着的话就永远轮不到他孙权。而且孙策年纪比他大不了多少。而且孙策也有儿子。即使孙策百年之后也轮不到自己。所以孙权很有可能想到了刺杀孙策。而当时孙策的儿子还在吃奶。所以能继承江东之主的就只有他孙权了。

而且从孙权继位后对哥哥孙策的孩子百般打压也能看出一苗头。孙权对于孙策的孩子孙绍那可以说是不闻不问。原本孙权继位后封孙绍为吴侯,但后来可能怕产生什么影响。所以孙权又废了孙绍吴侯之位,改封为上虞侯。而且孙权继位后追封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而对于同样当过江东之主的孙策却并没有追封为帝。而是追封为了长沙桓王。由此来看孙权根本就不愿意承认孙策统治的历史时期。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到奇怪了。所以说孙权刺杀孙策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孙权不可能派人暗杀孙策,孙策死的时候26岁,孙权才多大呢?17岁!江东局势未稳,孙权一个17岁的未成年找人刺杀自己打天下的哥哥,那也不是明智之举。笔者认为孙策的死问题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孙策:

“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也就是说,江东的基业大多都是孙策打下来的。毫无疑问,孙策是一个大英雄,“小霸王”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但是孙策也有三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爱杀人和太爱面子还疏于防备。

据《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记载,对此曹操的谋士郭嘉就早有预言,他说:

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事实也正如郭嘉所料,孙策就是死在了三个门客手上。

孙策本来是一个偏向于武将的人物,但是他也想做一个文韬武略的英雄,所以孙策想学文化知识。

当时江东有一个名叫高岱的隐士,听说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孙策就想请教他关于《左传》的一些事情,孙策太爱面子,不喜欢别人说话的时候压制他,认为高岱太过于傲慢,瞧不起自己,所以把高岱给关了起来。

高岱的名望确实挺高,被孙策关押以后,很多士大夫和文化名人都为他求情。孙策一看这么多人都帮高岱说话,越想越气直接下令把他给杀了。

如果说杀高岱不足以影响孙策,那么杀许贡则是要了他的命。许贡本来是吴郡太守,他认为孙策野心太大,就向朝廷(其实就是曹操)打小报告,说应该把他关起来。

孙策哪里受得了别人背后有人捅他刀子?所以直接把许贡给杀了。许贡也算是当时江东的名门望族,他生前喜欢养一些门客。其中有三个门客堪称许贡的死士,他们感念许贡恩德,想方设法的想要刺杀孙策给故主报仇。

孙策这个人呢,不仅爱面子,爱杀人,他还喜欢一个人出去打猎,在野外独自思考人生。许贡死士终于找到机会并用暗箭刺伤了孙策,好在孙策的侍卫及时赶到救下了他。

孙策的伤虽然有点重,但还不致命,他只需要静养一段时间就可以痊愈。可问题是孙策脸上有很大的伤疤,大夫给他贴的膏药在脸上实在太难看。

孙策本来是个美男子,每当照镜子就看到自己的脸,就气的死去活来。

据《三国志》记载,孙策受伤后曾说:“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

看到没有?孙策的脸被毁容了,他竟然会想到影响自己建功立业。最终孙策因常常动怒,伤口破裂流血不止而亡。

综上所述,孙策之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爱杀人,杀人导致对方的门客前来复仇。而孙策自己又喜欢独自打猎思考人生,这些规律性的习惯让复仇者找到了机会。

树敌太多,自己又不多加防备,就算不死在许贡的门客手上,以后也很可能死于其他复仇者之手。曹操和刘备如果发现了孙策的这个习惯,要安排人刺杀孙策也是易如反掌。

且不说17岁的孙权是否有胆量刺杀孙策,以孙权的智慧,他还不至于蠢到刺杀自己挑大梁的哥哥,因为一旦控制不住江东的局面,孙氏家族很可能会被灭门,所以我认为孙策之死还是他自己的原因。


醉爱侃足球


孙策死时,是公元200年,当时的天下形式,黄河流域及以北的战区,主要是曹操与袁绍正在对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官渡之战时期。

而长江流域战区,随着刘繇,袁术的败亡,孙策集团基本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区域,整个形式上,孙氏集团正在逐渐壮大。而就在这一年,孙策暴亡,年仅26岁,而关于他的死,《三国志》记载得非常明确:是死于仇家刺杀。

孙氏家族的势力与实力虽然不断壮大,但毕竟乱世,与她们结怨的仇家也非常,杀死孙策是之前被孙策消灭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

被刺杀当天,孙策正在打猎,刺客们抓住一个孙策脱离大部队的时机,劫杀孙策,刺客共3人,突然出现在孙策马前,孙策问:“你们是什么人?”他们回答说:“我们是韩当的士兵,在这里射鹿。”孙策质疑说:“韩当的士兵我全部认识,从没见过你们”。孙策再次展现了英武果敢的一面,突然用弓箭射杀了其中一人,其他二人反击,用弓箭向孙策射击,孙策面颊中箭。此时,大部队赶到杀死刺客,而孙策面部中箭,被救回军营,匆忙中交代了后事,当天夜里去世。

以上是正史的基本说法,而后事有人认为是孙权为了谋夺江东基业而谋杀哥哥孙策。而笔者个人认为,此为无稽之谈。孙氏家族生逢乱世,共同在血与火的乱世厮杀,靠着勇猛与智慧,才取得了一些成绩,兄弟情谊理当稳固,史书上也没有基础她们有不和,从情感方面分析,不可能是孙权谋杀孙策。

其二,从当时孙氏集团的境遇来看,假设孙权真相谋害孙策,此时也绝不是最佳时机,北面有曹操,长江流域仍是叛乱四起,内部各种势力也仍在角力。

其三,孙策死时,孙权才刚刚满18岁,换作今天,高中还没毕业,完全没有理由与可能性是孙权杀死孙策。


小黑屋里聊历史


这个说法搞笑了。

孙策是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伤重而亡。

公元195年,孙策进攻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兵败,逃往投奔大山贼严白虎。后来,孙策打败严白虎,对许贡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许贡不点不识好歹,竟偷偷给朝廷上了一道密奏,称孙策乃是一代枭雄,必须尽早铲除。

密奏不密,既没有交到曹操手中,也没交到皇帝手中,被孙策截获。孙策大怒,绞死许贡。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许贡生前豢养许多门客与死士,他死后,这些门客流落各地,处心积虑要为主子报仇。

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200年,孙策大军进抵丹徒,粮食耗尽,不得不就地休整。精力充沛的孙策闲来无事,便外出打猎。岂料他早被许贡的门客们盯上了。当他追逐猎物时,埋伏在树丛中的三名死士,三把弓射出致命的箭。其中一枝利箭正中孙策的脸颊。孙策翻身落马,脸上血流如注。许贡的三个门客冲了出来,手持利刃,正欲结果孙策的性命时,被孙策的随骑赶到,一阵乱箭射死。

孙策的伤很重,但并未无药可救。

大夫小心翼翼地拔出箭镞,清洗伤口。他嘱咐说,只需好好调养,不要生气发怒,静卧三四个月,便可痊癒。换作是别人,定有康复的机会,可是孙策却没能活下来。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没错,他各方面都十分完美。他是天生的王者,有非凡的统御力,胆力绝伦,慷慨大度,连他的敌人也不能不称赞其胸襟。他的事业顺风顺水,他娶了天下最美的女人之一,一切都那么完美,似乎上苍对他眷顾有加。

完美主义者注定是悲剧性的人物。

因为人生注定是不完美的。

孙策躺在病榻上,手持一面铜镜,他看到自己受伤后丑陋的面孔,大叫一声,把铜镜扔在地上,喃喃自语道:“我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能建功立业!”人生的许多事是不可逆的,一张俊美的脸庞毁了,就永远变得丑陋无比。如果他不敢以丑陋的面孔示人,那么征服天下又有什么意义?一念及此,他怒火攻心,这一怒,伤口复发,神仙难救。

这天夜里,孙策溘然长逝。

自从春秋战国始,吴越便有复仇的文化传统。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别看许贡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他作为吴郡太守,能被大山贼严白虎收留,说明他颇有江湖义气,所以有人死心踏地跟着他,甚至为他复仇,这都是吴越文化薰陶的结果。不能认为孙权是最大得益者,便怀疑他害死哥哥,没这回事。


君山话史


最近我在写作《史上男女那点事儿—江南大小乔》,有感于英雄早逝,美人命薄,对孙策之死特别关注。为此,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对题主这个问题,做一个粗糙的回答,以期与友友们交流。

根据我的理解,我认为对于历史资料需要自己再思考、再感悟,但不必过于解读。对于孙策之死,史料记载的已经非常清楚,与孙权没有任何关系。

01

据《江表传》记载:

原吴郡太守许贡上表汉献帝,说孙策骁勇善战,如果放任其发展,势力会逐步扩大,将来不好约束。应该召其回京师,限制使用,免生后患。

此表被孙策驿吏截获,孙策便招来许贡对质。许贡否认此事,于是孙策下令将其绞杀。

许贡的门客为了替他报仇,就潜藏下来,伺机刺杀孙策。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他骑着一匹精骏宝马奔驰在前,扈从骑兵被远远甩在后面。忽然间遇到三人,孙策询问之际,一人突放冷箭,孙策猝不及防,被射中面颊。

孙策的扈从赶来,一起诛杀了刺客,将孙策抢救回营。

由于伤势过重,孙策不治身亡。


02

孙策被刺身亡,绝非偶然。

孙策喜欢单身出行,从不设防。

当时,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孙策欲趁机渡江北上,袭取许都。曹操的将士们听到这一消息,都十分惊恐。

谋士郭嘉却说:“孙策这人做事轻率鲁莽,自恃武力而不做近身防备。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江东豪杰,寻找他复仇的人不在少数。他虽拥兵百万,但如果有刺客袭击,他就只不过是一人之敌而已。“

而且郭嘉断言,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

诚如郭嘉所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许贡原为吴郡都尉,盛宪因病离任后接任吴郡太守。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脱离袁术,自己经略江东。先灭掉了扬州刺史刘繇,后平定丹阳郡、吴郡。吴郡太守许贡被孙策击败后投奔了山贼严白虎。

许贡失势后,积极寻找机会欲夺回吴郡。于是上表许都,建议朝廷召回孙策。不料为孙策得知被诛杀。

许贡门客得到机会,刺死孙策,替许贡报了仇。

如许贡之人不在少数。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孙策自恃骁勇,东征西讨,杀戮过重,不施仁德怀柔,导致江东豪强世族和原有官僚故吏强烈反感,寻机复仇的大有人在。

加之,疏于防范,遇刺身亡,并非偶然。不死于许贡门客之手,也会死于其他人之手。郭嘉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言,绝非天神大仙,是基于江东混乱局势及孙策的行事方式得出的判断。是在情理之中。

03

孙策中箭后,自知不久于人世。便找来张昭等人,托以后事。

《张昭传》记载:孙策担心孙权不能胜任,把孙权托付给张昭,说“如果孙权不能胜任,请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在实在无法保守住江东的时候,先生您才可以漫步返回江北,无需挂牵。”

此时,张昭等人属意孙策三弟孙翊,希望由他继承孙策的职位。

但孙策还是力排众议,叫来孙权,亲自给他配上印绶,并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纵横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

此时孙权年仅一十九岁。

04

从上面介绍的情况来看,孙权不可能参与谋杀孙策,其理由有二:

其一,江东局势并不平稳,豪强故吏虽一时屈从于孙氏集团的淫威,表面顺服,其实暗流汹涌,伺机报复。孙策被刺身亡,就是例证。

在这种情势下,如果作为统帅的“小霸王”孙策被杀,对于孙氏集团的利益十分不利,孙权不敢贸然做此下策之事。

其二,只有孙策一人看好孙权,其他众人并不支持他。

孙策认为孙权的长处在于举贤任能,能使其各尽其心,这理应得到众人的支持才是。而恰恰相反,张昭等人并不看好孙权,而是看好其三弟孙翊。

在之后的重大问题上,就足以证明,张昭等人依然没有坚决的站在孙权一边。

曹操攻占邺城之后,逼迫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作为人质。孙权本意不想如此,但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只有周瑜坚定地支持孙权不要送人质到许都,以免受制于人。

赤壁大战之前,张昭等人力主求和,只有孙权、鲁肃力主对抗。

从此看来,孙权在孙策死前死后都不能有绝对的能力,摆平孙氏原有的部将和臣属。

外部局势险恶,内部得不到支持,孙权有再大的欲望也不敢去谋害其兄孙策。

否则,不仅自己不能上位,而且还可能导致孙氏集团既得利益的丧失。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种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是孙权所为,必将导致孙氏集团内讧。即便孙权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无法避免孙氏覆灭的命运。

坚定支持孙权的就一个周瑜,而这个周瑜恰恰是孙策的铁哥们。周瑜忠诚的是孙氏集团,而非孙权一人。如果孙权有非分之想,恐怕第一个饶不了他的就是周瑜。

无论如何,孙权不敢把宝押在孙策的老基友周瑜身上。

总而言之,孙权不可能参与谋杀孙策,这件事不必过于解读。


豹眼看历史


公元200年,孙策外出打猎,他骑快马在前,随从在后,被许贡的三个刺客暗杀,创伤很重,请来张昭等人嘱托后事。

许贡曾向朝廷上表,觉得孙策太狂妄,希望朝廷将他召到京城。这份表被孙策截获,后来孙策绞杀了许贡,孙策为人的缺点就是有些残暴。

孙策

那有没有可能是孙权想夺权,故意派杀手呢?

基本不可能!为什么呢?

其一,孙策死时,孙权才19岁,未成年,此时的他就在想着如何谋害兄长了?是不是太不道德了呀?料想孙权不会那么坏吧。

其二,孙坚的老婆吴夫人,相夫教子,是个很合格的母亲,她对孩子的教育不会差。包括孙策把江东之主让给孙权,吴夫人肯定也给孙策出建议了。孙权

其三,孙策死了,江东之主就一定是孙权了吗?还有孙策之子孙绍,孙策的三弟孙翊呢。如果孙策知道孙权那么阴险,还会让他继位吗?部下知道了岂不更为寒心?

孙策之死确实可惜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