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鼠疫专家伍连德在东北抗疫成功后,让全城放鞭炮,说到硫磺可以消毒杀菌,科学吗?

秋风500


有些时候有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虽然说不清楚根源,但是既然流传肯定有它的道理啊!因为那有可能就是人们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也有可能有着它存在的特殊意义。就比如说到的鞭炮,虽然现在被人们作为喜庆之时表达心情的东西,也有人考证是先人为了吓跑怪兽,那么依伍连德大夫的说法联想来看,当初为了吓跑的怪兽是不是就是被先人们形象化了的瘟疫呢,这也未可知啊!也就真的有可能先人们用鞭炮控制住了瘟疫,然后一直把这个做法延续下来,以至于被后人演化才成为现在喜庆节日时用来增加气氛的一种道具,这也是很有可能啊!当然,科学归科学,我们普通人只是闲谈而已,但是古人的智慧有时候现代人也不一定解释的了啊!


就是说说而已


哈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火药里面确实有硫磺。传统火药是一硫二硝三木炭,指的是火药里面硫磺、硝酸钾、炭粉三者的配比(物质的量之比)。但是,火药在爆炸以后,其中的硫磺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硫磺转化成二氧化硫。所以,在爆竹爆炸以后,没有硫磺存在的,有的是二氧化硫气体!

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其在空气中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硫酸)!酸雨的危害很大,毁坏农田,破坏庄稼,酸化土壤河流,腐蚀建筑物…… 在工业煤炭中就含有硫元素,所以,在煤炭燃烧后也会产生不少二氧化硫气体。过去我们生煤球炉时候,就会闻到淡淡刺激性味道,这就是其中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的味道。

二氧化硫作为一种常见化合物,其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硫是处于地面的对流层(靠近地表)。并且二氧化硫还可以漂白,有些商家用硫磺熏银耳,馒头,使其颜色发白,卖相更好。但是,这么做,对于食品是有害的,因为二氧化硫对刺激性会诱发呼吸系统的病变。所以,二氧化硫是有毒的,不适于用于食品行业!

二氧化硫具有杀菌作用,这是早已发现的性质作用。但是二氧化硫的杀菌作用是有限的,只是针对霉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而对于病毒等病菌,其可以有限抑制其活性,并不具有杀灭作用。所以,放爆竹杀毒,大多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翰钧


1935年,伍连德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资格,这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伍连德祖籍广东台山,1879年生于马来西亚。先后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圣玛丽医院实习、就读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实习、研究。他是中国防疫、检疫的创始人。

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扑灭1910年东北肺鼠疫、1919年哈尔滨的霍乱疫情、1920年的东北鼠疫、1926年营口霍乱疫情、1932年流行全国各地的霍乱疫情。

他还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人,第一任中华医学会会长。(1910-1911年东北鼠疫期间征用的火车车厢作为医院进行防疫,口罩是伍连德设计的)

1910-1911年鼠疫——中国6万多人去世

1910年11月9日,沙俄人士经中东铁路将鼠疫传入中国东北哈尔滨的付家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2月下旬的时候已经有数百人感染了鼠疫,蔓延到哈尔滨全市,然后继续扩大范围,危及东北全境。

这场鼠疫最终传染了大半个中国,重灾区在东北。1911年4月底,疫情被扑灭,根据清政府当时的统计约有6万多人死于这场瘟疫。

鼠疫爆发之后,清政府紧急电召伍连德到东北主持消灭鼠疫的指导工作。他第一次向世界提出了“肺鼠疫”这一医学名词,制作了中国第一个口罩,也是一次性口罩的推广者。进入鼠疫集中高发地,口罩使用一次就不能在使用了,已经沾染了细菌或者病毒。

在伍连德的指导指挥下,清政府不到半年就扑灭了这次鼠疫疫情,清政府特别嘉奖了他,授予蓝领军衔、医科进士的头衔。(伍连德军装照,曾经帮助张作霖创建东北陆军医院)

哈尔滨鼠疫结束伍连德建议全城放鞭炮杀菌,科学吗?

哈尔滨是1910年鼠疫疫情的中心城市,疫情结束之时正好赶上中国的农历春节(哈尔滨疫情结束的早)。伍连德建议哈尔滨地方官员,要求哈尔滨全城放鞭炮,要比平常的春节要多放,多多益善。

伍连德将自己在西方学习的医学知识和中国传统的新年放鞭炮的习俗结合起来,要为哈尔滨全城进行消毒。1910年,医用消毒剂短缺,不可能进行全城大规模的消杀作业,清政府也没有那个财力。

鞭炮到底能不能消毒呐?答案是肯定的。鞭炮里面是火药,火药是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来进行制作的,实际上的的质量配比是硝酸钾占比74-75%、硫磺占比10-11.5%、木炭占比13.5-15%,最佳爆炸配比为74%、11.5%、13.5%。

爆竹爆炸之后,产生的主要化学变化如下:

2KNO3+S+3C =点燃= K2S+N2+3CO2。

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等气体。

二氧化硫(SO2)很不稳定,遇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亚硫酸(H₂SO₃)。亚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繁殖增生。

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二氧化硫主要用于三氧化硫、硫酸、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的制备,也是熏蒸剂、防腐剂、消毒剂、还原剂制备的主要化工原料。(鞭炮齐鸣,烟雾缭绕)

伍连德这是巧用中国节日放鞭炮的习俗,给哈尔滨全城来了一个全面消毒。

中国放鞭炮的习俗,除了驱邪,还有消毒的妙用!


穿越再现彼岸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伍连德是广东台山人,出生于马来西亚,他是中国现代卫生防疫、检疫事业的创始人,在现代医学领域有着巨大的贡献。

1910年,东北爆发了严重的“肺鼠疫”,伍连德赶往疫区进行指挥工作,成功地控制了疫情。当时他设计了“伍氏口罩”,也是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采用口罩预防传染病的先例。

伍连德与鞭炮的故事

伍连德提倡放鞭炮的故事出现在《国士无双伍连德》这部书里,但当时他鼓励大家放鞭炮并不是为了给空气消毒!

事件经过:伍连德在疫区指挥疫情工作,当时已经接近春节,他忽然问身边的人说:“过年怎么没人放鞭炮啊?”身边人告诉他是因为疫情发生后,居民都被隔离,彼此之间禁止走动,而且疫情严重,百姓们也没有心情放鞭炮了。

伍连德想了想说:“我觉得现在应该鼓励民心士气,应该让百姓放鞭炮。”

然后他决定从防疫经费里拿出钱来买鞭炮,再免费发放给百姓。当晚,疫区的鞭炮烟花格外灿烂!

伍连德的鞭炮不是为了消毒

我们先分析一下前因后果,伍连德在东北抗击的疫情是“肺鼠疫”,这种病毒主要传染途径是老鼠身上的跳蚤,也就是“血液传播”为主。

鞭炮燃放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只是存留在空气中,这与肺鼠疫的传播影响并不大。有人提出一个观点,鞭炮声音可能会吓跑一定数量的老鼠,所以对控制疫情也是有帮助的。我如今生活的农村没有禁止燃放鞭炮,但我们这边的老鼠也没有减少,鞭炮吓跑老鼠的机率是超级小的。

伍连德放鞭炮是为了鼓励大家,让大家感受到春节的气氛,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对于提升自己的免疫能力是有帮助的。俗话说“心宽体胖”,有时候心理上的调节对于疾病的治疗可以收到意外效果。

结束语

伍连德那个年代生活比较单调,百姓们的业余活动项目也很少。疫情隔离其他们可没有多少娱乐活动,所以趁着春节放鞭炮可以活跃气氛,并不是用鞭炮来给空气消毒。


水煮汗青


有作用但作用不大,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空气污染物反而会适得其反,古人受限于科技水平,现在有燃放爆竹的时间你还不如喷点酒精。


伍连德先生是一个很传奇的人,剑桥大学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协和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并且是第一位诺贝尔奖华人提名者。

1910年的冬天,东北发生了一种怪病,病人先是发烧,而后咳嗽,并且伴随着吐血的症状,不久便不治身亡。正在国内一筹莫展之,伍连德用显微镜发现此次瘟疫是令人胆寒的鼠疫病毒,当即前往东北。

由于中西医理念的不同,中医提倡万物相生相克,采用猫尿猫屎来治疗鼠疫,不久九位中医不幸牺牲四位。

而此时的伍连德虽然有着“东三省防疫总医师”的头衔,但手底下登记医生总共只有32名,一个月后,其中17名不幸牺牲。


1910-1911伍连德在处理哈尔滨鼠疫的时候,有许多举措,其中除了对数量极多的尸体进行火葬,还用老祖宗春节除邪祟的习俗,鼓励市民、商家燃放鞭炮,鼓舞士气,迎接新年。

亦鼓励百姓在自己的家里、屋内烧放鞭炮,消灾避邪,庆祝新春。伍连德医生中西医都有学习,并且深谙此种作法的多层意义,利用鞭炮散发出的硫磺味道消灭邪祟,认为鞭炮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全城燃放鞭炮,满城硫磺对弥漫在空中的病菌是一次极好的驱赶和灭杀。

而伍连德先生采取的方法远不止这一种,最主要的其实是弄清楚了鼠疫的传播方式——飞沫传播。

并且严格检查来往的人员流动,并且对有可能染病的病人采取隔离措施,联系当时统治者建立防疫机构,并且采取火化措施。

并且发明伍连德口罩,先采购布条裁为长条,高温消毒而后分发给民众,并且规定不带者不允许出门。虽然无法阻挡鼠疫细菌,但至少有效减少了飞沫传播这一途径。


现代科学普遍认为鞭炮杀菌消毒是不科学的,大量鞭炮燃烧过后,硫磺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对空气无益,人体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但在古代,燃放烟花爆竹从来都不是陋习,也是一种原始的防疫手断,我们的祖先也许不懂科学原理,但他们也有着几千年传播而来的经验,但烟花爆竹燃放确实能起到消毒的作用,硫磺燃烧过后的二氧化硫也的确可以消毒,但我认为作用不大。


蝉鸣八月


伍连德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流行病学等方面的医学先驱,他因为成功控制了1910年东北肺鼠疫的传播和蔓延,成为了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传染病防疫专家,其地位比现在的钟南山院士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其出色的专业能力,之后几十年中国但凡出现重大传染病,都会委派伍连德先生前往。1919年哈尔冰爆发霍乱,1920年东北鼠疫再次横行,1926年全国霍乱大流行,1932年霍乱再次在全国蔓延等等公共卫生事件中都活跃着伍连德先生的身影,可以说是活人无数。

作为一个现代医学博士、防疫学专家,伍连德先生在东北抗疫成功后,让全城燃放鞭炮,这也确实有科学依据的。

鞭炮中的硫磺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是防腐剂、杀虫剂、漂白剂、消毒剂、杀菌剂等工业制品的原料,确实能够杀灭部分病毒和细菌,虽然燃放爆竹形成的二氧化硫浓度不会高,但应该还是可以起到部分抑制作用。

另外,燃放爆竹是自古以来的一种庆祝活动,振奋人心,提高士气,早就有科学研究证明,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疾病的医治有影响。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讲究养生,喜欢泡硫磺温泉,据说可以舒筋活络,尤其对皮肤方面的病变有好。还有个国货老牌子上海硫磺皂,我家常年买来用作洗手。


闲话说历史


鼠疫,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具有易感染性与易传播性还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在世界史上曾大规模的游行了三次,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欧洲。让欧洲上千万的人口因此死亡。据不完全统计,欧洲当时死亡人数超过了2500万人口,大约是欧洲1/3的人口。

1910年在我国的东北突然爆发属于鼠疫,众所周知在那个时期,我国经济实力弱,发展也不迅速,封建思想的弥漫,科学也得不到重视。但是顽强的东北人民却克服了这次巨大的困难。

当时中国有一名伍连德的医学博士,在这次鼠疫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他当时宣布的一项措施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让全城百姓放爆竹或者硫磺。


即使现在也有很多人说没有多大的用处,但不懂科学的人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伍德连是剑桥的华人医学博士,中国协和医院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位诺贝尔华人医学提名者。


大家知道二氧化硫,杀毒剂,漂白剂,消毒剂,杀菌剂的工业原料。而鞭炮中含有大量的硫磺。而硫磺燃烧以后会产生二氧化硫,

而二氧化硫对于杀毒抑菌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而且鞭炮自古就有驱除邪魔的用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鼓舞人心。

最后东北的这次鼠疫被成功地控制住了,这是流行病防治学上的的一场奇迹,但如此艰苦而又缺乏医疗条件下的,依旧顽强的赢得了这次抗击鼠疫的胜利。

我是 ,关注我,有更多精彩回答!


如:日本为什么允许兄妹结婚?


黑白史


放鞭炮杀毒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硫磺只是鞭炮里的一种成分而已,还需要其他的成分如:硝酸钾和木炭,按比例混合起来使用,才能起到杀毒的作用。

伍连德,近代中国医学界的第一人,从1910到1932当时全国各地爆发疫情,东北的鼠疫,其他地方也有霍乱,在他的带领下,这些肆虐的疫情都一一被先后扑灭了,开创了中国防疫的先河。



1910年,鼠疫在中东北爆发,伍连德临危受命,只身前往东北防疫,在他的带领下,鼠疫被控制在了东北一隅,并未因此扩散到全国,并且在疫情将要结束之时,恰逢赶上了中国的最重要的日子,春节。


由于当时政府被军人把控,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消毒用品,于是伍连德便建议人们在春节时多多方鞭炮,一来可以一扫往日病疫的时的颓势,而来鞭炮燃烧还能起到杀毒的作用。

伍连德利用节日给人们来了一次大大的消毒,方便,利民。


这个历史很正


我一直以为,春节禁放烟花爆竹,是一些洋奴抛弃中国传统具体嘴脸的一种体现 ,中国好多传统习惯不是这些洋奴能够理解的。春节,俗称过“年”,“年”是什么?其实是春天快到了,病毒显现,古人不理解病毒,惧怕,称之为“年”,以放鞭炮、洒石灰、贴桃符等拒之,人称过年,实际是一种有效的消毒措施。


江泰公475


专家们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真理!鞭炮确实有毒性,而且对细菌等微生物有害!但是对人的危害程度,是不是如专家所假想的那样,首先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证实,拜神敬天用烟花爆竹清洁大气与生态是非常好的办法”!而且我们老百姓个人成长的经历,也告诉我们,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没有见过因放烟花爆竹产生瘟疫的事件!那么是专家错了吗,不是的!而是专家没有想到的是,他设立证据的前提是封闭的人类,与自然生态隔绝的空间!而人类的宇宙大气是一个流动循环的空间,并且自然生态时刻影响人类生存的空间!这两点使人类趋利避害,而细菌病毒趋害避利,这样春节燃放烟花炮竹,就使人类进入良性的生态平衡空间,导入喜气祥和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