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孩子一碰到難題,就繞開不做了”

“因為沒有被老師表揚就不願意上幼兒園”

“孩子膽子好像特別小,稍微高一點的地方就不敢攀爬”

“我家孩子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就大哭”

……

以上孩子的這些表現,其實都是因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弱的原因。

抗挫折商又叫逆商,是在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及情緒狀態,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一般而言,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消極思維反應強烈,表現出不知所措,且持續時間長;而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面對困境時,積極樂觀、接受挑戰,努力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曾形象的將挫折比喻為一塊石頭,對於強者,它可以成為墊腳石,讓人看得更高;對於弱者它可以成為絆腳石,使人一蹶不振。

生命之旅無坦途,挫折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父母們為了增強孩子的抗挫力,挫折教育便應運而生,但是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多家長或許走進了死衚衕,存在著以下兩個誤區。

誤區1:自信心,抗挫力是誇出來的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年齡小,心理承受能力差,對孩子過多的批評會打擊孩子的抗挫力,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奉行“只有不斷的誇讚孩子,孩子自信心才會不斷提高,才能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因此,當孩子做完一件事時,無論結果如何,就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驚喜的表情,誇獎孩子是最棒的,對於孩子存在的問題從不指出或者批評。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做過研究,在“自尊教育”盛行的時代,美國公立學校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處理,不對外公佈所有學生的成績,學生僅能獲得個人成績,而對他人的成績一無所知,以此保護低分數孩子的自尊不受傷害。卻發現在這種教育長大的孩子,行為被動、猶豫不決,感情上憂愁悲哀,比20世紀30年代出生的人,患抑鬱症的比例要高出10倍。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由此可知,孩子的抗挫力並不是誇出來的,這種儘量的讓孩子避免挫折,反而會讓孩子對挫折的免疫力下降,從而將孩子澆灌成”溫室花朵“,擁有一顆玻璃心,最終導致孩子長大後不能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的挫折。

誤區2:抗挫力就是要讓孩子多經受挫折

有的家長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誤以為挫折教育就是要不斷給孩子經受挫折。其實不然!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如果只一味製造挫折,而不給予任何幫助和支持,那麼當孩子屢屢受挫之後,就很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重複的失敗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和熱情,最終陷入“越教育,孩子挫折力越弱”的境地。其實真正讓孩子成長的並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下,最終戰勝了挫折,從而獲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抗挫力時,應給足孩子安全感。如孩子在玩社區的攀爬架時,因為怕高而猶豫不決,不敢攀爬,此時家長可告訴孩子大膽的去攀爬,爸爸媽媽在你的身後支持你,做你堅強的後盾,讓孩子知道即使不小心摔下來,爸爸媽媽也會在身後接住我,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才能放心大膽的去攀爬。

孩子受挫後,你需要做的四個步驟

與孩子共情——

我理解你現在覺得很難過/生氣/沮喪

在孩子情緒爆發的當口,家長應淡定、不焦慮,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給孩子時間排洩負面情緒,可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讓孩子知道我們認可他/她當下的情緒、感受,不會責怪他/她。

幫助孩子複述事實——

平復孩子情緒

在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幫助孩子複述事實具有一定的魔力,它可以讓孩子逐漸冷靜下來,給孩子自我修復的時間。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複述事實或者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完整的複述整個過程,為孩子補充細節,這有利於分析孩子失敗的原因,看到事實的本質,增強孩子對事情的掌控感。

及時的鼓勵孩子——

你比第一次的時候已經做得好多了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當孩子做某件事多次失敗後,往往會發脾氣,退縮。此時父母要珍視孩子的努力,看到孩子的進步點,鼓勵孩子不要放棄。我們可以跟孩子說:”你比第一次的時候已經做得好很多了。“孩子會認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鼓勵,也注意到自己已經取得的進步,重拾信心,敢於再次嘗試。

引導孩子思考解決的辦法——

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做會更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一味的幫孩子掃清前行路上的障礙,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遇到挫折時不知所措,選擇逃避;不如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尋找解決的辦法,戰勝挫折。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要讓孩子知道,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勇敢面對,看到挫折紙老虎的本質,積極的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戰勝挫折。可引導孩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樣做才會更好?“長此以往,孩子以後遇到問題和挫折就懂得先自己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下面小編以一個案例來給大家分析。比如孩子滿心歡喜的彈鋼琴,彈奏幾遍之後,在某一個音頻片段,反反覆覆的出錯,無論怎樣都不能彈好,於是沮喪的放棄了。你出來後便看到孩子悶悶不樂的坐在鋼琴旁,眼裡噙著淚,滿臉委屈的看著你。那麼,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首先我們先不要急於安慰孩子,應充滿關愛的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第一步我們可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因為你沒有很完美的彈奏好這首曲子。”

2)第二步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複述或者引導孩子自己複述事實的整個過程,瞭解孩子難受的前因後果。在複述事實的過程中,孩子逐漸的擺脫了情緒的控制,幫助孩子懂得如何梳理清楚事實的原委。

跳出“挫折教育”的誤區,別讓孩子“越挫越弱”

3)瞭解到孩子沒有彈好整首曲子是因為某個片段的原因後,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繼續嘗試的勇氣。我們可跟孩子說:“看得出來,要彈好這首曲子並不容易,其實你已經比第一次彈奏的時候好很多了,你在努力一下,相信你之後一定會彈得更好。”

4)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折。“我聽到整首曲子你都彈得挺順利,只有一段還不流暢,我想我們與其重彈,不如就反覆練習這一小段,等練好了,再從頭到尾彈一遍,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