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很多專家建議還是不會帶娃?這三個觀念是用好育兒知識的前提

養育孩子是一個對父母要求很高的工作,它不僅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為重要的是感情的付出。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身上有資本傾注更多的資源,可以付出時間和精力對陪伴孩子的成長。

聽了很多專家建議還是不會帶娃?這三個觀念是用好育兒知識的前提

對於各種育兒知識也是瞭然於心,從奶粉選擇,到視力發育,從英語啟蒙到藝術教育。隨著家長們越來越專業化,孩子的成長似乎並不會出什麼問題。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父母還是會陷入懂得了很多育兒知識,但還是不會帶娃的困境。

這是因為在育兒觀念出了問題,導致對於知識的運用僅僅是走過場,沒有觸及孩子發展的本質需求。

關注孩子所處的時期比年齡更重要

孩子的成長髮育更多的時候是遵循一定的階段順序,而非速度。

心理學家都知道,世間所有健全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階段順序大多是一致的,但他們成長和學習的速度因個體而異。

聽了很多專家建議還是不會帶娃?這三個觀念是用好育兒知識的前提

心理學上經常使用“時期”這個詞而不提“年齡”,就是想鼓勵家長關注孩子當前的狀態及未來的變化,而不要糾結於孩子是否與同齡的小孩發育得一樣快。

當然,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某些年齡階段應該顯現出的特徵,可能就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關注了。

所以,通常情況下,父母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發展階段,而不是與同齡小孩的比較當中。例如,拿自己2歲的寶寶與其他2歲的寶寶作比較。

培養獨立生存能力是留給孩子最貴的遺產

幾乎沒有父母會認為自己比孩子更長壽,所以你的長期目標應該是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

即便以後你不在她的身邊,她也能自己獨立生活。要做到這點並不難,只要你遵循以下三點:

1、訓練孩子掌握獨立生存的技能

學會照顧自己,具有社交能力,充滿自信,具備就業能力,掌握理財技能,作出負責任的決定等。這些獨立生存的技能只能通過言傳身教才能獲得。

首先父母要剖析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全面的反思,想想面對困難你是否積極樂觀,能否照顧好自己。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你就要慢慢地教會她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任。這樣,她才能不斷自我嘗試,犯下錯誤並吸取教訓。

2、確保孩子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

學會與他人相處、協商,有自己的主見,清楚何時該做妥協,這些技能在長期來看往往比出色的學業水平等其他因素更能助人成功。

聽了很多專家建議還是不會帶娃?這三個觀念是用好育兒知識的前提

孩子一天天長大,親子互動本身就會成為鍛鍊這些必備技能的重要平臺。

3、時刻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要堅持以上這兩點,並鼓勵她相信自己,最重要的是,無條件地愛她。如果你善待自己,並表現出你的自信,那就能更好地讓孩子也自信起來。

要想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愛護她。

聽了很多專家建議還是不會帶娃?這三個觀念是用好育兒知識的前提

孩子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既不在於她獲得了多少獎項,也不在於她是否每天練習鋼琴或者在其他方面實現了你對她的期望。

當然,父母要能做到在她獲獎時分享她的喜悅,也能做到在她練習鋼琴時表揚她的刻苦。你要為孩子的成績感到驕傲,愛她,但不僅僅愛她的成績。

孩子是世間無與倫比的美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憑這一點,父母就沒有理由不愛她,不以她為傲。

付出一切養育成人,但你的孩子並不真正屬於你

許多家長尤其不樂意聽到“你的孩子並不欠你的”這句話。

你們會這樣解釋:“你去看看,我為了養育她長大成人,付出了多少艱辛和汗水!你再想想我為她做的犧牲,我付出了多少代價!”

事實的確如此,可這也不是孩子們自己做的選擇呀。他們沒有爭搶著要出生,也沒有在出生前與你簽訂書面合同和保證書。

聽了很多專家建議還是不會帶娃?這三個觀念是用好育兒知識的前提

撫養孩子這件事本就不涉及損益平衡,完全是自願給予。當然,父母也要能教會孩子敏銳地感知他人的需求和願望。

可即便你這樣做了,她也不“欠”你什麼。如果她也愛護你,樂於與你分享她的希望和夢想,那就再好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