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柏林戰役是蘇德戰爭中蘇軍以攻克第三帝國首都柏林為目標發動的大規模進攻戰役,為了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蘇軍統帥部集結了三個方面軍約250萬人的龐大兵力,由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三大名帥分別率領,由北、東、南三面向柏林及柏林以西的德國腹地實施突擊,摘取搗毀法西斯巢穴的最後榮譽。


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1945年4月奧德河前線的蘇軍炮兵陣地。

以希特勒為首的德軍統帥部在窮途末路之際,依然糾集了80~100萬部隊,在柏林以東的奧德河西岸佈防,妄圖阻止蘇軍的攻勢,做困獸之鬥。參與柏林防禦戰的德軍部隊主要分為三部分,即由海因裡希大將指揮的“維斯瓦”集團軍群、由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左翼集團和由雷曼中將指揮的柏林衛戍部隊。


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1945年春季,柏林市民被動員起來在市區修建防禦工事和佈設路障。

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很清楚只有在柏林外圍的阻擊取得成功,才能保住柏林,因此在兵力部署上幾乎所有正規野戰部隊全都派往柏林以東的防線上,而在柏林市內沒有一個完整的陸軍師或黨衛軍師,實際上在戰役打響時柏林市內的衛戍部隊實力相當虛弱,有資料顯示僅有約40000人左右,而且其中正規部隊非常少,只有“大德意志”團、黨衛軍“警衛旗隊”等衛戍部隊的留守單位和零星的後方部隊,更多的是由警察、希特勒青年團員、人民衝鋒隊等組成的非正規部隊。在柏林戰役初期,柏林衛戍部隊中最強大的部隊是空軍第1高射炮師,掌握著柏林城區的巨型防空塔和大量高炮陣地。


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動物園防空塔上的105毫米高射炮,到1945年時已經更換為威力更大的128毫米雙聯裝高射炮,是柏林衛戍部隊手中最強大的火力。

不僅如此,柏林衛戍部隊的指揮也很混亂。當時柏林市區被劃分為九個防區,其中市中心的政府區為Z區,由黨衛軍准將蒙克指揮的數千黨衛軍部隊防守,他們直接聽命於希特勒本人,不歸柏林衛戍司令指揮。Z區周圍的A-H防區分別任命一名防區司令,軍銜從中校到少將,但他們大多缺乏作戰經驗,手下也只有少量正規部隊可以指揮,而佔據衛戍部隊大部分非正規單位,包括警察、普通黨衛隊、希特勒青年團和人民衝鋒隊的指揮權卻被以戈培爾為首的納粹黨大小頭目們掌握著。因此,柏林衛戍區的防禦部署相當糟糕,城區及城郊的防禦陣地構築和各類障礙物的設置都遠遠低於預期,大部分橋樑也沒有被炸燬,軍備部長施佩爾從中作梗,使希特勒下達的破壞命令被打了折扣。


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列隊接受檢閱的人民衝鋒隊,他們裝備低劣,幾乎沒有訓練。

在戰役開始後,蘇軍主力經過激烈戰鬥突破了德軍的奧德河防線,“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左翼兵團均遭到重創,由於蘇軍突破防線後快速向縱深推進,導致柏林城外的很多德軍部隊的後路被切斷,無法向城區撤退,只有少數守軍撤到城內,加入了衛戍部隊行列。有資料顯示,當柏林巷戰開始時,柏林城內的德軍部隊大約有85000人左右,其中包括45000人的正規軍和約40000人的非正規軍。正規部隊主要來自第20步兵師、第9傘兵師、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第18裝甲擲彈兵師和“慕欽堡”裝甲師,它們大多在外圍戰鬥中蒙受了很大損失。這些部隊得到了第1高射炮師的火力支援,此外大量人民衝鋒隊、希特勒青年團員、普通黨衛隊、警察部門的零星部隊也投入到與蘇軍的巷戰中。不過,也有資料顯示,在巷戰階段至少有12~15萬德國人參戰。


當蘇德戰爭最後一戰打響時,柏林幾成一座空城,都是雜牌軍

在戰火中變得面目全非的柏林國會大廈,在這座建築物頂部升起的紅旗被視為蘇軍最後取得勝利的標誌。

相比柏林城內的殘兵敗將和烏合之眾,蘇軍攻城部隊要強大得多,據統計至少有150萬蘇軍部隊從四面八方湧入柏林城內。不過,在殘酷的巷戰中,佔據絕對優勢的蘇軍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當戰役結束時,蘇軍至少有75000人陣亡,超過30萬人受傷。擔負主攻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傷亡率均在20%以上,而德軍至少有10萬人陣亡,另有17.5萬平民殞命,而雙方的實際傷亡數字可能還要更高。所以說,柏林戰役的勝利是用屍體堆積起來的,這並不誇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