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軍國主義”如此深入人心?看他們的考試題目就知道了

黑船事件後,雙方在橫濱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也是日本與西方國家簽訂的第一個貿易條約。其他西方國家跟隨著美國,紛紛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於是英國、俄國、荷蘭等西方國家都與日本簽定了親善條約(自由貿易條約)。日本被迫結束鎖國時代,幕藩體制也隨之瓦解。

日本國門被打開,看到了西方社會的先進性,然後,一頭扎進了向西方的學習之中。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全盤接受了西方的東西,開始變大變強,由被侵略者變成了侵略者,以搶奪自己的利益。在現代國家,文官政府可以形成穩定的政權,而日本則不一樣,他們的軍部大臣是由武官擔任的且只聽從天皇。

可以說,日本軍隊有特權,如果,他們對現在的政府不滿意,那麼,他們便可以通過軍部大臣向政府施壓,逼他們就範。

為什麼日本“軍國主義”如此深入人心?看他們的考試題目就知道了

經過日本軍方的宣傳,當時,大部分日本人相信侵略是有益的,他們覺得日本發動對全亞洲的侵略,完全是為了解放亞洲民族,聯合亞洲民族一起對抗西方白種人,進而實現“大東亞共榮”的目標。此外,戰爭肯定要流血犧牲,為了這個目標能夠實現,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犧牲還是殺人放火,都是被允許的。

由此可見,日本軍政府在青少年的教育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們必須將這些青少年塑造成無堅不摧的戰士,為了日本的利益不擇手段,這種思想源自日本古代的武士道精神。進入二十世紀,這種武士道精神不僅被重新提起,還被軍國主義者大量引用,用來激勵軍隊、鞏固軍隊的統一、禁錮國民的思想。

自此,武士道精神成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而且,軍政府採用的教育方式便是建立軍校。二戰前,日本設立了很多軍校,比如: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幼年學校、巨輪航空士官學校、陸軍經理學校、陸軍預科士官學校等。另外還有一些海軍學校,比如:海軍經理學校、海軍機關學校、海軍大學校等。

為什麼日本“軍國主義”如此深入人心?看他們的考試題目就知道了

這其中,屬陸軍士官學校和江田島海軍兵學校最有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前身為創建於1868年的京都兵學校;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建立於1869年,其目標是為了培養優秀的海軍軍官,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可以說,這兩所學校是軍隊幹部的培訓搖籃。

很多參與侵華戰爭的日本幹部軍官,都是這兩所學校畢業的。比如:戰犯松井石根、寺內壽一,首相小磯國昭,軍部大臣杉山元等。而且,日本軍政府還會在青少年的教科書上做文章。軍校為青少年準備的教科書,都是精心挑選過的,堪稱洗腦神器。

在陸軍幼年學校的國語書籍中,課文《靖國神社》是描述日俄戰爭時期戰鬥英雄乃木希典的,課文《水師營會見》是介紹海軍戰役的,課文《水兵之母》是記錄軍國主義的家庭的。還有一篇文章,題目為“無形的進城”,是以一個母親的口氣來勸誡孩子們:一定要勇敢,一定要為了大日本帝國奮鬥,在戰場上作戰要奮不顧身,不能有絲毫退縮......甚至,還說道:如果他們犧牲了,那也是光榮的,他們將成為天皇永世的盾牌,與天皇同在。

這些都是通過描述一個虛構的故事,讓國家的下一代相信,他們所作所為都是神聖的,都是為了他們崇高的天皇,即使犧牲也是值得的。

為什麼日本“軍國主義”如此深入人心?看他們的考試題目就知道了

此外,日本軍政府還在青少年的考試上做文章。隨著軍政府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在青少年的入學階段還設置了考試環節,讓他們回答一些帶有軍事色彩的問題。

在陸軍士官學校的入學考試考試題庫中,就有這樣的問答題:

“觀察現在東亞的局勢,各國之間經常爆發內亂,致使國家不振;雖然,波斯、暹羅現在還能夠保持獨立,但是,他們早晚會被兼併;由此,你們覺得應該由誰來主持大局,為世界做貢獻?”

這樣的題目,絕大部分的青少年肯定會選擇自己的國家,因為,這是一道引導性的問答題,不知不覺就回答了老師想看到的答案。

另外,還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日本在中國發動了滿洲事變,在這個事變中,滿洲最大的敵人是誰?而盧溝橋事變具體發生在哪一天?軍隊奮起的原因是什麼?”

軍校給出了“日本軍奮起原因”的參考答案是:

“不管是歷史還是條約規定,日本在滿洲必須享有合法權益。但是,中國將滿洲侵佔為自己的土地,侵犯了日本的權益,這是侵犯他人領土、破壞主權、無視條約的表現,使日本人無法在滿洲正常居住,無法正常開發林業、礦業等權利。日本為了維護國家權益,必須奮力打擊中國人。”

為什麼日本“軍國主義”如此深入人心?看他們的考試題目就知道了

對於這個答案,不知道日本政府有沒有向日本人解釋“為何他們能在滿洲享有合法權益”,這完全是一種強盜邏輯。

海軍學校的入學考試也是這種情況,他們也有這樣一道題目:

“簡單論述一下朝鮮、臺灣、關東洲和南洋群島是怎麼成為日本的一部分的?”

回答這個題目的人很多,包括日本駐美國大使野村吉三郎,戰犯永野修身,首相米內光政,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等。或許,就是這樣的題目,才讓他們走上了歧路。

日本國內最出名的詞彙包括尊皇、報國、玉碎等,這些都跟軍國主義有關。而且,日本的軍國主義蘊含了太多的日本特色在其中,已經成為影響日本的一種綜合性歷史積澱,這在短時期內是難以消除和改變的。它就像飄蕩在靖國神社周圍的幽魂一樣,在日本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冊》、《日本史》、《靖國神社》、《水師營會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