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不過大部分人都認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世民。不可否認的是,在唐朝的存亡時間中,李世民是非常優秀的,即使是唐高祖李淵也不一定能夠超過李世民。即使是在古代史上,李世民也是能夠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


李淵當初在太原起兵,這時候的李淵萬萬想不到,在當時的眾多反王中,李淵竟然能夠成為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只不過在李淵的晚年時期,出現了讓他非常痛心的事,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發生。無論是不是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這一天對於唐朝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這一天發生了後人盡人皆知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太極宮玄武門發動了一場奪取皇位的政變,無論是在唐朝還是在歷史上,玄武門之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的皇位來路不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資治通鑑中記載,“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其後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齡回答說“史官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李世民想要修改歷史。通過這樣的事蹟來看,李世民對於玄武門之變是非常忌諱的,以至於不想談到玄武門之變,甚至是想修改歷史。正史中,對於這段歷史的描寫是遮遮掩掩。即使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描寫也出現了不同之處。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的干預對史官記載歷史產生了作用。玄武門之變後,對這段歷史的記載出現了不同之處。史書記載了“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憂啟聖。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作為玄武門之變的失敗者,李建成無疑是不可能名留青史的。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李建成是有很大機會勝利的,只不過在謀略和佈局方面,李建成不如李世民,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李建成兵敗身亡,弟弟李元吉也是兵敗身亡。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自古都是成王敗寇,李建成失敗後,他的墓不可能修建的很龐大。李建成失敗後,他被埋葬在了長安區郭杜鎮附近。由此說來,李世民並沒有對待李建成非常殘忍,也就是給李建成修了一個墓。這個古墓是非常寒酸的,不可能是龐大奢華的。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2013年一件李建成墓誌銘的出土,讓人們對李建成以及玄武門之變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出土的墓誌銘上刻有“大唐故息王墓誌之銘”,這就是李建成墓誌銘的最好證明。墓誌銘的全文僅僅55個字。上面的內容包含了死者名字、死亡時間、下葬時間和地點,對生平、功績等隻字未提。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這樣的記載顯然是李世民授意的,否則刻寫墓誌銘的人肯定會刻上去。墓誌銘的全文為“大唐故息隱王墓誌,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這樣看來,墓誌銘沒有什麼不對的。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隱”是李建成的諡號,可是墓誌銘上面的“隱”字被明顯的塗改過。史書記載了“貞觀二年三月,有司奏諡息王為戾,上令改諡議。”,也就是說李世民對李建成的諡號產生了爭議,大臣們給李建成上的諡號為“戾”,李世民不同意。

李建成墓誌銘出土,關於玄武門之變,又有了新的發現

通過這樣的記載來看,李世民對李建成的評價是非常在意的,也是非常糾結的。古代的時候,諡號出現“戾”字,肯定是不好的。戾字在當時的解釋就是兇暴、猛烈、違背、違反的意思。後來御史大夫杜淹建議改為“靈(靈)”


不過李世民還是沒有同意。最終因為李世民的反對,大臣們將諡號改為“隱”。諡號在古代的時候,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那麼“隱”字是什麼意思呢?根據古代的諡號法來看,“隱”字並沒有刻意的貶低李建成。


也許就是在最後一刻,李世民還顧及了一絲兄弟之情。最終的李世民成為了貞觀之治的開創者,同時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只不過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一生的敗筆。不過好在李世民之後成為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