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豪門,拒絕張學良,臨終時,一張紙條暴露了她最在乎的身份

“你要休掉自己的丈夫嗎?”

“是的!”

“可是我沒有打過女人休夫的官司。”

“大不了我什麼都不要,兩手空空!”

1934年,在律師幫助下,因聞所未聞的“女子休夫”,23歲的藍妮成為輿論焦點。

藍妮不管這些,頭頂那片藍天,她渴望已久。

放棄豪門,拒絕張學良,臨終時,一張紙條暴露了她最在乎的身份

藍妮

為救父,嫁入豪門

藍妮原名藍業珍,1912年,她出生於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祖先是苗王;祖父是清末舉人,參加過康有為的“公車上書”;父親留洋歸來後,在朝為官;母親是大家閨秀,通曉文墨,寫得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

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藍妮從小飽讀詩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親講過的海外見聞,以及孫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既生得美貌又家世顯赫,藍妮集各種幸運於一身,被稱為“苗王公主”。她胸懷理想,決心要投考大學。

可是15歲那年,家裡的天塌了。父親在一次和同事外出時遇到了劫匪,目睹同事被亂槍打死,回家後,他瘋了。

家裡沒了收入,治病需要錢,兒女需要養,母親一夜白頭,靠變賣衣物首飾勉強維持生活。懂事的藍妮孝敬母親,疼愛弟妹,盡力為母親分擔憂慮。

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藍妮的美貌惹人垂涎。其中,就包括國民政府財政部次長的公子李定國。

藍妮18歲時,李定國以每個月給藍家一百元大洋為條件上門提親。儘管百般不情願,但心疼母親的藍妮,還是忍痛答應了。

然而在李家,藍妮毫無尊嚴。

李家把她當作“生育機器”,短短几年,接連生了3個孩子;婆婆認為她是花錢買來的,動輒責罵;僕人也仗勢欺人,時常給藍妮臉色看;而丈夫,更是整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結婚五年,他們鮮少交流,始終如同陌路。

失望之餘,藍妮決心冒天下之大不韙:休夫!於是,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以放棄三個孩子的撫養權、拿不到一分贍養費為代價,藍妮昂首走出“豪門”,換回了寶貴的自由。

為孫科,拒絕張學良

離婚後,為了養活父母弟妹,藍妮做起了跑街的行當。因她出身貴族,又曾是豪門媳婦,接觸過不少上層人士。利用這個優勢,她打入了汽車市場,這段經歷為後來的經商積累了經驗。

在昔日同學的邀請下,藍妮開始出入社交場合。良好的教養、優雅的舉止、異族風情的美貌讓她很快成為上流社會的一道風景。當時有上海記者說,誰想知道西漢趙飛燕和東漢貂蟬的美麗形象,只需看看藍妮就行了。

一次聚會上,美而不俗的藍妮,詩詞典故信手拈來,而且諳熟英文,孫中山獨子孫科對她一見傾心。

放棄豪門,拒絕張學良,臨終時,一張紙條暴露了她最在乎的身份

藍妮與孫科

雖然他談吐風趣,知識淵博,又是國父公子,可面對他的追求,她還是猶豫不決。他是有婦之夫,而那時,已是一夫一妻制;而他的身份,還是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

幾番掙扎,最終,為了愛情,藍妮不顧一切與孫科結合。她為自己另起了“志天”的名字,表示“其志高於天”。孫科卻認為不妥,併為她改名“巽宜”。在信中,他這樣解釋:

“你自取之‘志天’名字不大妥,我現代你改正。對‘巽宜’,‘巽’字與‘遜’通,辭避謙恭也,謂辭避恭順則宜也。”

從此,藍妮多了“巽宜”這一名字。以私人秘書的身份,她伴在他身側,出現在宴會和活動上。紅袖添香,孫科如沐春風。

既漂亮又有頭腦,孫科對藍妮一片痴情。出國在外時,他曾在信中寫下滾燙的文字:

“我的最愛的藍夫人,在沒有遠離之時,我不覺得什麼,但如今離了您三個月,心裡沒一天不想念您!越是離得遠,離得久,越是覺得您的可愛!越覺得您真是我的愛人呢!藍妮,我說您是世間最好的女人,最可愛的女人,巴黎的法國美人雖多,都沒有一個比得上您的!在巴黎街上看的女人越多越覺得您好!我真想馬上飛回去,和您永遠在一塊兒呢!”

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儘管關係尚未公開,但對孫科,藍妮同樣深情。

1935年,張學良在一次舞會上見到藍妮,頓時驚為天人,大獻殷勤。第二天,他便拿出一張5萬元的支票,請人轉交藍妮。對這個當時的天文數字,藍妮不為所動。請示孫科後,她退還了張學良,斷了少帥的春夢。

為尊嚴,放棄愛情

抗戰爆發後,孫科隨國民政府輾轉。1938年,女兒孫穗芬出生。藍妮把幼小的女兒留給父母,經香港前往武漢團聚。

在香港,藍妮的愛國熱情被點燃,她親歷了“保衛中國同盟(宋慶齡基金會的前身)”的成立,協助宋慶齡作抗日宣傳。為了動員募捐,還親自上臺表演。去武漢後,戰火硝煙中,她又結識了鄧穎超,並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放棄豪門,拒絕張學良,臨終時,一張紙條暴露了她最在乎的身份

宋慶齡與保衛中國同盟成員

因思女心切,藍妮獨自回到上海。父母要贍養,幼女要撫養,前夫家庭沒落,原先的三個孩子也要接濟,為了在淪陷的上海生存下去,藍妮闖入了男性主導的商界。

既聰穎又擅於交際,藍妮身邊不乏貴人相助。她賣掉孫科送她的房子,開始承包工程,以精準的眼光投資房地產並大獲成功。

“洋場女名流”聲名遠播,藍妮被房產大王楊潤身稱讚“既有魄力,又有外交手段”。她親自督建的“玫瑰別墅”,至今仍是老上海一景。

放棄豪門,拒絕張學良,臨終時,一張紙條暴露了她最在乎的身份

玫瑰別墅一角

抗戰勝利後,為幫孫科競選副總統,以苗王后裔的身份,藍妮出面會見雲南政要、宴請少數民族國大代表。然而,所有的付出都敵不過一個“藍妮事件”——競爭對手大肆渲染他們的“桃色新聞”,孫科因此落選。

媒體對藍妮的詆譭,他沒有出面解釋;同僚們認為是藍妮破壞了他的前途,他同樣沒有否認。

真誠的愛情被褻瀆,痛苦之下,性格剛強的藍妮選擇了分手。她帶著女兒去了香港,後又移居美國。

放棄豪門,拒絕張學良,臨終時,一張紙條暴露了她最在乎的身份

藍妮與女兒孫穗芬

事後,孫科一度悔恨,對她念念不忘。他曾託人帶話,希望重修舊好,可是藍妮的心已被傷透,她拒絕了。

1986年,在鄧穎超邀請下,藍妮回國定居。十年後,在親手建造的“玫瑰別墅”裡,她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臨終時,她手裡握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

“我只有原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

他的承諾,她保存了幾十年。她在乎的,不只是愛情,更有作為女性的尊嚴與自由。

放棄豪門,拒絕張學良,臨終時,一張紙條暴露了她最在乎的身份

孫科給藍妮的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