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魏延,乃是蜀漢名將。他的一生,雖然經歷無數戰陣,但是最終卻成不了人民英雄,也成不了國士無雙的義士、將軍。非但如此,魏延最後還被犯上作亂的罪名,誅滅三族。他為劉氏打工一生,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果,換成誰都想不通!

魏延為何會落得被誅滅三族的下場呢?答案其實很簡單,魏延不會做人,更不會做事。他在上司諸葛亮死後,說了3句話,句句不該說,句句該槍斃!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五丈原彌留之際,設下退軍之策,由魏延與姜維斷後,把軍權交給了楊儀。諸葛亮意在讓蜀漢大軍有續的回到漢中,然後再從長計議,等待機會,再圖北伐。

除了退軍之外,諸葛亮還留了一手,他讓馬岱斬魏延。(但這個不是一來就割了魏延的人頭,這個事件執行的前提是,魏延不聽調令,與蜀軍作對之時。)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在諸葛亮的交待之中,可以看出,他對魏延還是抱有希望的。畢竟,蜀漢本來就大將沒幾個。如果真的錯殺了魏延,那麼孔明也是不甘心的,開心的也就有蜀漢的敵人孫權和曹魏了。

往往,事與願違。在孔明去後,魏延不但不聽從他的遺令緩緩退回漢中,反而與同事楊儀互鬥。倘若不是姜維、王平等人救場及時,估計蜀軍便會自己打起來!此乃正是敵快,親痛之事。

在孔明死後,魏延一共說了3句該殺頭的話,一句比一句霸道!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第一句:丞相雖亡,吾自見在。(詳見魏延本傳),從魏延的這句話之中可以看出,魏延的確可以算得上是霸氣透頂的將軍。意思就是雖然諸葛亮掛了,還有我魏延在,不能因為他諸葛亮一人之死,而荒廢整個天下大事。此句話,絕對不是作為一個大將該說出口的,其一此乃是不符合軍令的行為,其二,也不符合人道。

要知道當時,去揣摩魏延意思的正是費禕,日後蜀漢的軍事防務領頭人。即便不是費禕,魏延也不應該說出如此之話。此話,不但不符合魏延將軍的身份,同樣不符合,他作為人臣的屬性。此話一出,離死也就不遠了。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第二句: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

第二句話,魏延也是萬萬不應該講的!字面意義就是,我自當繼續率軍與曹魏相抗,不能因為丞相身死,而退兵漢中。如果,站在魏延的角度來思考,他說的這句話,的確沒什麼毛病。但是你如果站在劉禪和蜀漢執政人的角度來看看。

如果站在劉禪及諸葛亮的角度來看,我頒佈的軍令,你魏延膽敢不從?是想要造反,況且。你魏延手中的軍隊,乃是我劉家的,並不是你魏延的子弟兵。一切高度,均需要遵從國家的號令。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你魏延,也只是給我蜀漢打工的!還沒有如此權利,敢擅自做主。此話,在最高領導層看來,魏延足以正法了!

第三句: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

當接到退軍命令之後,魏延首先是表示自己不會遵從。然後,又來了一句,我堂堂魏延,怎麼可能給楊儀斷後,做他楊儀的走狗。如若如此,恐怕是下輩子的事情了。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其實這話,魏延也是不應該說的,魏延此話如同3歲孩童所云。

諸葛亮在世之時,尚未討到司馬懿的便宜。不過,他卻發現,曹魏兵強馬壯,兵力懸殊。持續鬥下去,意義不大。二來,蜀漢本來就是弱小的國家,經濟消耗不起。三來,讓大軍撤回並且讓魏延斷後,並不是為他楊儀做工作,而是忠於蜀漢,忠於先主。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但是魏延,似乎把事情看得太簡單,認為諸葛亮就是故意如此安排。讓他天下第一大將軍魏延,去給楊儀打下手。其實,作為一個名將,不服從軍職安排,就是一個殺頭的罪!

魏延說了本不應該說的三句話,已然是罪大惡極,但是他後來還做了兩個事情,更是可以誅滅他三族的大罪!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其一,魏延帶兵攻打楊儀部隊。

其二,當發現蜀軍撤退之後,魏延率領輕騎迅速南下,不但追上了蜀軍的大部隊,而且還把過往的棧道全部燒燬。如此一來,蜀軍想要成功退回漢中,那便遇上小些困難,倘若這個時候敵人來襲,那將會是凶多吉少也!

魏延,說錯3句話,還可以當他是發發情緒,但是做錯兩件事情,這的確是無法饒恕的罪。

後來,魏延被馬岱斬殺。他的三族,也因為他所做的這兩件荒唐的事情,被滅了。

真是可惜了魏延一代名將,因為不會做人,不會說話,白白搭上了性命。還連累了三族家人,真是不划算啊。


孔明死後,魏延本可撿回一條命,可惜說錯3句話,句句該槍斃


倘若,魏延沒有說前面那三句該死的話,或許他還能撿回一條命。既然沒有說前面三句話,那自然魏延的修養亦非如此,見識亦非如此。只可惜,本無反叛之心的魏延,卻被他的愚蠢行為,安上了一個反賊之名。倘若,地府與劉備相見,又作何解釋,又如何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