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电影再创烧脑高峰,以故事包装故事,谁才是主角?

看完这部电影,不免感叹西班牙电影圈都在嗑什么药,既然可以产出如此多的烧脑神作,甚至一度成为大家对该国电影的专有名词,而《坐火车旅行》虽然片名让人误以为是日本片(误),但这部改编自西班牙畅销金奖推理小说,将颠覆你对悬疑电影的想像,以故事包装故事的方式,让你傻傻分不清楚谁是说书人,谁才是主角?

电影从刚送完老公进精神病院的女编辑,搭火车返家时遇到该医院的心理医生,便开始聆听医生口中的神奇案例,离奇诡谲的故事是真是假呢?为父从军的垃圾清洁员、为爱被当成狗的编辑、努力经营战地医院的医生,究竟谁才是故事主角,谁又只是说书人?随着剧情的发展,看似光怪陆离的故事却又有蛛丝马迹可循,到底真相如何,不到最后一秒,一切真的不好说!


西班牙电影再创烧脑高峰,以故事包装故事,谁才是主角?


《坐火车旅行》在人物塑造方面非常鲜明成功,让观众很快就能跟着角色去感受那股紧张与未知,在质疑故事真实性的同时,又被眼前诚恳的说书人,以及立体的角色形象蒙骗,尤其在这个喜欢把自己问题称为「朋友的问题」的时代里,一时还真难以辨别说书人与故事主角的关系,而女编辑最大的错误就是错把病人当成医生,又错把故事中的主角当成说故事的人‧‧‧‧‧‧


西班牙电影再创烧脑高峰,以故事包装故事,谁才是主角?


我很喜欢电影里加入一些政治与社会议题,像是医生为了经营战地医院答应政商每个月交出一个孤儿,而他们对小孩做出的事情相当残忍,正好与现在韩国吵得沸沸扬扬N号房事件有点相似,最重要的是这些竟成为权贵人士的消遣娱乐,没有人愿意挺身而出制止这种行为,像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也不仅仅是少数国家正在发生的。

西班牙电影再创烧脑高峰,以故事包装故事,谁才是主角?


近几年烧脑电影不在少数,随着观众接受过越来越多厉害的悬疑电影后,标准确实会被提高,像是吕克·贝松的《安娜》后半段有点沦为毫无创意的反转、反转再反转,搞得观众最后看到又要反转都不免叹气连连。不过《坐火车旅行》却不会让人有这种厌烦的反转,他巧妙地在每个环节置入如一千零一夜般的故事中的故事,让人看得目不转睛,每个角色的背景与事件都丰富且生动,唯一的需要注意的可能是中间有段故事略为血腥,身为普遍级的观众,有点半遮眼的方式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