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不要在該承擔時選擇逃避

妾若稍有生機—線,斷不敢驚君聽聞。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無日矣.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由妾故,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牽掛。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歸。如無力攜妾骸骨歸,不妨暫居於此,待君將來可耳。願君另續德容兼備者,以奉雙親,撫我遺子,妾亦瞑目矣。”言至此,痛腸欲裂,不覺慘然大慟。

浮生六記已經讀了不下三遍,每一次讀到芸臨死之時所說的這段話,我都會忍不住為這個女子感到心痛和悲哀。

“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由妾故。”芸將所有的罪責攬在自己身上,她實在是一個太過善良賢惠的女子,“願君另續德容兼備者”,芸對自己的不幸沒有任何的抱怨,唯一放不下的是丈夫和一雙兒女。

活著時如此,生命即將結束時,亦如此。

我為芸這樣的傻女子感到不值,更為她到死都看不清丈夫的真正面目而感到遺憾,沈復這樣一個只會飲酒玩樂的書生,在她活著時尚且不會為他們的將來考慮一二,在承受失去所愛的打擊之後,又怎會徒然生出發憤圖強的鬥志,護他們的兒女周全?

芸註定無法瞑目!

《浮生六記》: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不要在該承擔時選擇逃避


芸聰慧可愛,善解人意,事事為別人考慮,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難得的好女子,最終卻無法得到一個圓滿幸福的結局,所以,我一邊羨慕芸能得到沈復真摯的愛情,一邊卻又忍不住在心中提醒自己,若將來女兒遇到一個像沈復這樣的男人,決不能答應將她嫁出去。

在我看來,芸的悲劇,有一部分是她自己的原因,但大半是由沈復造成的,他給芸的愛太過短淺,太過浪漫,以至於失去了現實生活中該有的踏實穩定,我甚至認為,他稱不上一個好丈夫,更不配做一個好父親,因為他從未為芸和兩個孩子的未來長遠考慮和努力奮鬥過。

《浮生六記》: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不要在該承擔時選擇逃避

1.在該奮鬥之時,沈復選擇了尋歡作樂,享受安逸。

沈復生於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與芸成婚,算起來還不滿十七週歲,芸比沈復大十個月,也就剛滿十七週歲罷了,兩人在最青春燦爛的年華里結為了夫妻,每日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愛戀之情無法用言語形容。

然而,新婚足月後,沈復接到趙先生催他回館學習的信,不得不回去繼續學業,他與芸依依不捨的告別,離開時,心緒恍惚,彷彿林鳥失群,天地變色。

沈復在書館待了三個月,卻因太過想念芸,根本無法專心做學問。

他想念芸到了什麼程度,每當竹院裡起風,盈窗芭蕉托起月輪的時候,對景思人,夢魂顛倒,甚至連先生都看不下去,忍不住為他寫書信向沈父求情,給他出了十道題,就讓他回家跟芸團聚了。

書中原文如下:

每當風生竹院,月上蕉窗,對景懷人,夢魂顛倒。先生知其情,即致書吾父,出十題而遣餘暫歸。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後,反覺一刻如年。

新婚不久,相愛的夫妻就要面對分離,日日夜夜不得相見,的確是很殘忍,但娶妻之後,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要守護的妻子,怎能還像以前那樣躲在父母的庇佑下,任性玩樂,不思進取?

我常常在想,若沈復不曾任性歸家,留在書館努力讀書,在掙得功名之後,再與芸團聚該多好,又或者,回家團聚幾日,解了相思之苦,繼續踏上求學之路,也未嘗不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即使相愛的時間少一些,相聚的時光慢一些,那又如何呢,他們還年輕,還有很長的路要一起走。

可沈復是怎麼做的?

回到家中後,他帶著芸在滄浪亭消夏避暑,終日只是研習書卷、談論古史、品月評花。

而後,因弟弟成親,沈家遷至倉米巷,沈復又帶芸去了老僕婦的家中,躲避暑熱的漫長白日。

芸在此處曾說出自己對未來的嚮往,“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在喜歡的地方,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買十畝菜園種瓜果蔬菜,一個畫畫,一個刺繡,布衣菜飯,終身快樂……芸不求沈復求取功名,加官進爵,嫁給沈復也不是為了過富太太的風光日子,她對未來的期許簡單而又樸實。

但沈復只是深為讚許,並沒有為此做過什麼實際打算,直到芸去世,也沒能實現芸心中這個小小的願望。

《浮生六記》: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不要在該承擔時選擇逃避

2.芸先後被公婆猜疑誤會之時,沈復沒有真正盡到維護妻子的責任

芸曾被林語堂先生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沈復對芸浪漫而又充滿雅趣的愛在書中也表現的淋漓盡致。

餘調其言,如蟋蟀之用纖草”,芸初嫁沉默寡言,沈復引逗芸說話,就像用纖草撥弄蟋蟀,漸漸地,芸活潑起來,話也多了起來。

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為男之法也”,沈復被朋友邀請去水仙廟插花布置,芸十分羨慕,也想跟去湊熱鬧,但因是女子無法前去,沈復便讓芸戴上他的帽子,穿上他的衣裳,女扮男裝隨之前去。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但這些愛在我看來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錦上添花罷了,芸能得到這樣的愛是十分幸運的,但僅有這些愛可以依傍的芸也是可悲的。

乾隆五十年,在沈復和芸成親的第五個年頭,沈復隨父親到海寧官舍,芸給沈復寫的信被公公得知,公公見芸能提筆寫字舞文弄墨,便讓芸負責婆婆的家信。但後來,婆婆聽了一些關於芸的閒言碎語,對芸生疑,以為她在家書裡敘述不當,就不再讓芸代筆寫家書,而公公見家信不是芸的手筆,也誤會芸不屑代筆,就此動怒。

沈復回到家中,得知了其中原委,原本應該儘快幫芸解釋清楚,以免芸在公公心目中的印象越來越糟,但因芸擔心會失去婆婆的歡心,加以阻攔,沈復便未再替芸辯解。

又過了五年,芸又因替公公物色小妾之事,在婆婆那裡失了歡心,但這件事是沈復交給芸去辦的,在那個出嫁從夫的年代,芸沒有拒絕的權利,只能聽夫命,結果招來婆婆的冷落,而沈復這個始作俑者,依舊未曾替芸解釋過一句。

又兩年之後,沈復的弟弟向鄰人借錢,找芸作中間擔保人,事後被人討債,芸便寫信給沈復訴說此事,被公公發現,而沈復的弟弟卻說不知此事,公公便以為是芸揹著丈夫跟鄰居借債,還進讒言誹謗小叔,一怒之下,要將芸趕出家門。

這種情形下,沈復仍然沒有想方設法替芸澄清,而是聽從父命帶芸離家,任由芸受盡委屈。

將心愛的姑娘娶回家,每日形影不離,恩愛無比,是一件多麼令人羨慕而又嚮往的事情,只是,因著沈復的不作為不負責,原本要呵護在手心裡的姑娘變成了家人厭惡的對象,不知此時的沈復可曾自責反省過?

想來,應該是沒有的,若不然他也不會走到妻死兒亡,女兒給人做童養媳的地步。

《浮生六記》: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不要在該承擔時選擇逃避

3.為人擔保招來禍端,捨棄兒女逃離,沈復沒有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從這兩段描寫童稚之時的文字可以看出,沈復幼時的生活應該是無憂無慮,十分愜意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這種閒情逸致,拿蚊子蛤蟆之類的來逗樂,但他的兒女卻沒有這麼好的命。

“芸生一女名青君,時年十四,頗知書,且極賢能,質釵典服,幸賴辛勞。”女兒青君十四歲之時,便要操勞家事,“隆冬無裘,挺身而過,青君亦衣中股慄,猶強曰不寒。”隆冬季節,青君凍得腿發抖,卻還要強撐著說不冷。

此時的沈復沒有工作,以書畫為生,三天的收入還抵不上一天的開支,兒子逢森跟著老師讀書,也是要花錢的,芸此時生了病,但因家裡貧寒不但不請醫問藥,還要日夜辛勞繡經換錢,補貼家用。

在如此艱難的情形下,沈復竟然還因友情難卻,替人擔保,結果朋友拿錢遠遁,而他卻被放貸人追上門來討債,以至於到了不得不捨棄兒女,偷偷逃離的境地。

倉促之下,青君給人做了童養媳,逢森去學貿易,沈復和芸逃往華家躲避債務。

此後,沈復和芸寄人籬下,日子過得更加艱難,沈復沒有任何賺錢的本事,只能四處尋友求助,芸拖著病身在外流浪,最後慘死異鄉,連兒女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失去母親的青君和逢森何其可憐,好在還有沈復這個父親在,芸在臨死之時,也曾囑託沈復要照顧好一雙兒女,但他卻“叩辭吾母,走告青君,行將出走深山,求赤松子於世外矣。

如此沒有擔當,只會逃避現實的男人對妻子固然情深義重又如何,對女人來說,一個不能護其周全,眼睜睜看著她喪命的男人,一個要撇下可憐的兒女,去做方外道人的男人,實在不是良緣,而是孽緣。

《浮生六記》: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不要在該承擔時選擇逃避

在這個戀愛自由的年代,像沈復與芸這般浪漫相愛的男女有很多,但若被愛情矇蔽了雙眼,有些小小的缺點和不足裹藏在其中,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直到步入婚姻,過起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平凡日子,才發現曾經的微不足道,竟會成為致命打擊。

現實的壓力如此之大,甜言蜜語,濃情蜜意根本無法讓人填飽肚子,等到雙方被現實的艱難一次又一次打擊,接踵而來的便會是爭吵,冷戰,甚至離婚,走向陌路。

不管男人女人,都該在最青春的年華努力奮鬥,闖了禍更要勇於承擔責任,一走了之是懦夫作為,更可怕的是,躲藏的時間長了,久久見不到陽光和希望,便會落入自卑頹廢之地,再想翻身,難上加難。

愛情不可或缺,卻不該成為生活的全部,若能成為錦上添花的部分,生活才會穩定安然,而又不失溫馨浪漫。

即使沒有愛情,即使生活艱難,也要迎難而上,努力奮鬥,要相信幸運之神會眷顧努力拼搏的我們,命運的轉機也會恰逢其時的來到面對艱難從不後退的我們身邊。

《浮生六記》: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不要在該承擔時選擇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