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不要在该承担时选择逃避

妾若稍有生机—线,断不敢惊君听闻。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无日矣.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由妾故,妾死则亲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牵挂。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如无力携妾骸骨归,不妨暂居于此,待君将来可耳。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言至此,痛肠欲裂,不觉惨然大恸。

浮生六记已经读了不下三遍,每一次读到芸临死之时所说的这段话,我都会忍不住为这个女子感到心痛和悲哀。

“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由妾故。”芸将所有的罪责揽在自己身上,她实在是一个太过善良贤惠的女子,“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芸对自己的不幸没有任何的抱怨,唯一放不下的是丈夫和一双儿女。

活着时如此,生命即将结束时,亦如此。

我为芸这样的傻女子感到不值,更为她到死都看不清丈夫的真正面目而感到遗憾,沈复这样一个只会饮酒玩乐的书生,在她活着时尚且不会为他们的将来考虑一二,在承受失去所爱的打击之后,又怎会徒然生出发愤图强的斗志,护他们的儿女周全?

芸注定无法瞑目!

《浮生六记》: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不要在该承担时选择逃避


芸聪慧可爱,善解人意,事事为别人考虑,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难得的好女子,最终却无法得到一个圆满幸福的结局,所以,我一边羡慕芸能得到沈复真挚的爱情,一边却又忍不住在心中提醒自己,若将来女儿遇到一个像沈复这样的男人,决不能答应将她嫁出去。

在我看来,芸的悲剧,有一部分是她自己的原因,但大半是由沈复造成的,他给芸的爱太过短浅,太过浪漫,以至于失去了现实生活中该有的踏实稳定,我甚至认为,他称不上一个好丈夫,更不配做一个好父亲,因为他从未为芸和两个孩子的未来长远考虑和努力奋斗过。

《浮生六记》: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不要在该承担时选择逃避

1.在该奋斗之时,沈复选择了寻欢作乐,享受安逸。

沈复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与芸成婚,算起来还不满十七周岁,芸比沈复大十个月,也就刚满十七周岁罢了,两人在最青春灿烂的年华里结为了夫妻,每日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法用言语形容。

然而,新婚足月后,沈复接到赵先生催他回馆学习的信,不得不回去继续学业,他与芸依依不舍的告别,离开时,心绪恍惚,仿佛林鸟失群,天地变色。

沈复在书馆待了三个月,却因太过想念芸,根本无法专心做学问。

他想念芸到了什么程度,每当竹院里起风,盈窗芭蕉托起月轮的时候,对景思人,梦魂颠倒,甚至连先生都看不下去,忍不住为他写书信向沈父求情,给他出了十道题,就让他回家跟芸团聚了。

书中原文如下:

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

新婚不久,相爱的夫妻就要面对分离,日日夜夜不得相见,的确是很残忍,但娶妻之后,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要守护的妻子,怎能还像以前那样躲在父母的庇佑下,任性玩乐,不思进取?

我常常在想,若沈复不曾任性归家,留在书馆努力读书,在挣得功名之后,再与芸团聚该多好,又或者,回家团聚几日,解了相思之苦,继续踏上求学之路,也未尝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即使相爱的时间少一些,相聚的时光慢一些,那又如何呢,他们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一起走。

可沈复是怎么做的?

回到家中后,他带着芸在沧浪亭消夏避暑,终日只是研习书卷、谈论古史、品月评花。

而后,因弟弟成亲,沈家迁至仓米巷,沈复又带芸去了老仆妇的家中,躲避暑热的漫长白日。

芸在此处曾说出自己对未来的向往,“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在喜欢的地方,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买十亩菜园种瓜果蔬菜,一个画画,一个刺绣,布衣菜饭,终身快乐……芸不求沈复求取功名,加官进爵,嫁给沈复也不是为了过富太太的风光日子,她对未来的期许简单而又朴实。

但沈复只是深为赞许,并没有为此做过什么实际打算,直到芸去世,也没能实现芸心中这个小小的愿望。

《浮生六记》: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不要在该承担时选择逃避

2.芸先后被公婆猜疑误会之时,沈复没有真正尽到维护妻子的责任

芸曾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沈复对芸浪漫而又充满雅趣的爱在书中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余调其言,如蟋蟀之用纤草”,芸初嫁沉默寡言,沈复引逗芸说话,就像用纤草拨弄蟋蟀,渐渐地,芸活泼起来,话也多了起来。

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沈复被朋友邀请去水仙庙插花布置,芸十分羡慕,也想跟去凑热闹,但因是女子无法前去,沈复便让芸戴上他的帽子,穿上他的衣裳,女扮男装随之前去。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但这些爱在我看来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锦上添花罢了,芸能得到这样的爱是十分幸运的,但仅有这些爱可以依傍的芸也是可悲的。

乾隆五十年,在沈复和芸成亲的第五个年头,沈复随父亲到海宁官舍,芸给沈复写的信被公公得知,公公见芸能提笔写字舞文弄墨,便让芸负责婆婆的家信。但后来,婆婆听了一些关于芸的闲言碎语,对芸生疑,以为她在家书里叙述不当,就不再让芸代笔写家书,而公公见家信不是芸的手笔,也误会芸不屑代笔,就此动怒。

沈复回到家中,得知了其中原委,原本应该尽快帮芸解释清楚,以免芸在公公心目中的印象越来越糟,但因芸担心会失去婆婆的欢心,加以阻拦,沈复便未再替芸辩解。

又过了五年,芸又因替公公物色小妾之事,在婆婆那里失了欢心,但这件事是沈复交给芸去办的,在那个出嫁从夫的年代,芸没有拒绝的权利,只能听夫命,结果招来婆婆的冷落,而沈复这个始作俑者,依旧未曾替芸解释过一句。

又两年之后,沈复的弟弟向邻人借钱,找芸作中间担保人,事后被人讨债,芸便写信给沈复诉说此事,被公公发现,而沈复的弟弟却说不知此事,公公便以为是芸背着丈夫跟邻居借债,还进谗言诽谤小叔,一怒之下,要将芸赶出家门。

这种情形下,沈复仍然没有想方设法替芸澄清,而是听从父命带芸离家,任由芸受尽委屈。

将心爱的姑娘娶回家,每日形影不离,恩爱无比,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而又向往的事情,只是,因着沈复的不作为不负责,原本要呵护在手心里的姑娘变成了家人厌恶的对象,不知此时的沈复可曾自责反省过?

想来,应该是没有的,若不然他也不会走到妻死儿亡,女儿给人做童养媳的地步。

《浮生六记》: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不要在该承担时选择逃避

3.为人担保招来祸端,舍弃儿女逃离,沈复没有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从这两段描写童稚之时的文字可以看出,沈复幼时的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十分惬意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拿蚊子蛤蟆之类的来逗乐,但他的儿女却没有这么好的命。

“芸生一女名青君,时年十四,颇知书,且极贤能,质钗典服,幸赖辛劳。”女儿青君十四岁之时,便要操劳家事,“隆冬无裘,挺身而过,青君亦衣中股栗,犹强曰不寒。”隆冬季节,青君冻得腿发抖,却还要强撑着说不冷。

此时的沈复没有工作,以书画为生,三天的收入还抵不上一天的开支,儿子逢森跟着老师读书,也是要花钱的,芸此时生了病,但因家里贫寒不但不请医问药,还要日夜辛劳绣经换钱,补贴家用。

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沈复竟然还因友情难却,替人担保,结果朋友拿钱远遁,而他却被放贷人追上门来讨债,以至于到了不得不舍弃儿女,偷偷逃离的境地。

仓促之下,青君给人做了童养媳,逢森去学贸易,沈复和芸逃往华家躲避债务。

此后,沈复和芸寄人篱下,日子过得更加艰难,沈复没有任何赚钱的本事,只能四处寻友求助,芸拖着病身在外流浪,最后惨死异乡,连儿女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失去母亲的青君和逢森何其可怜,好在还有沈复这个父亲在,芸在临死之时,也曾嘱托沈复要照顾好一双儿女,但他却“叩辞吾母,走告青君,行将出走深山,求赤松子于世外矣。

如此没有担当,只会逃避现实的男人对妻子固然情深义重又如何,对女人来说,一个不能护其周全,眼睁睁看着她丧命的男人,一个要撇下可怜的儿女,去做方外道人的男人,实在不是良缘,而是孽缘。

《浮生六记》: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不要在该承担时选择逃避

在这个恋爱自由的年代,像沈复与芸这般浪漫相爱的男女有很多,但若被爱情蒙蔽了双眼,有些小小的缺点和不足裹藏在其中,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直到步入婚姻,过起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平凡日子,才发现曾经的微不足道,竟会成为致命打击。

现实的压力如此之大,甜言蜜语,浓情蜜意根本无法让人填饱肚子,等到双方被现实的艰难一次又一次打击,接踵而来的便会是争吵,冷战,甚至离婚,走向陌路。

不管男人女人,都该在最青春的年华努力奋斗,闯了祸更要勇于承担责任,一走了之是懦夫作为,更可怕的是,躲藏的时间长了,久久见不到阳光和希望,便会落入自卑颓废之地,再想翻身,难上加难。

爱情不可或缺,却不该成为生活的全部,若能成为锦上添花的部分,生活才会稳定安然,而又不失温馨浪漫。

即使没有爱情,即使生活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努力奋斗,要相信幸运之神会眷顾努力拼搏的我们,命运的转机也会恰逢其时的来到面对艰难从不后退的我们身边。

《浮生六记》:不要在该奋斗时选择安逸,不要在该承担时选择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