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企業帶動、組織農技指導、提供小額貸款就業有門路 產業送幫扶(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三)

 四川攀枝花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孫琳:

  加強農技指導 助老鄉提高收成

  “老孫,又來了!”3月26日一早,我驅車兩個多小時從市裡趕到米易縣丙古鎮牛棚村,又碰到了60歲的姜國海,他興沖沖地向我打招呼。

  最近正值芒果盛花期,怎麼提高芒果成果率、如何做好田間管理、施什麼肥料、施多少肥,這都是老鄉們最近關注的問題。作為駐村農技員,我當然得常來給大家做點兒指導。

  姜國海家兩口人,兒子殘疾,全靠政府扶助種植的8畝芒果、6畝枇杷作為全年生計。今年一月低溫,每畝枇杷的產量有所下降。這個時候,種好今年的芒果尤為重要。一想到這兒,我趕緊開始了講課的主題。

  五社的陳義榮夫婦兩個人都來了。老陳說,他心裡急,不知道該選啥肥料。聽完他的話,像往常一樣,我想不能只由自己講,灌輸式的培訓,老鄉聽不進去,還是要讓種得好的大戶分享經驗,然後我再給指導。

  於是,幾位種植大戶先後分享了他們選擇肥料的經驗。“肥料不是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要根據芒果樹的實際需要”,我著重給大夥兒講了用肥原則,給他們傳播“適度用肥”的理念,提倡減少農藥和化肥用量,做到綠色有機生產。

  就這樣,大家一討論,一思考,種植經驗得到充分共享。3個多小時的培訓很快結束,大夥兒還不願散去,很多人還在商量下一步的種植計劃。

  牛棚村海拔落差大,低的地方有芒果、枇杷,高的地方可以種核桃、花椒,山上還能養羊和雞。目前看來,芒果收入很不錯,去年全村3000畝芒果,總產值400多萬元,平均一畝有1萬多元!

  培訓完見到第一書記沙文生,我們4個駐村工作隊員又商量了今年農技指導的工作任務。另外,我要給大家做好種植情況調查,通過追蹤比較為貧困群眾提供更好的業務指導。

  同時,一些老鄉打藥時經常不注意田間的自我防護。農藥會通過皮膚等進入身體,對人造成傷害,所以要戴口罩,不能穿拖鞋。這方面,下次我還得再說說。(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