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教育孩子?臣妾做不到啊!

父母近期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學校什麼時候開學。因為每天對著神獸有種精力衰竭的無奈,為了控制他們的一系列錯誤行為,常常要扯著嗓子吼叫才能暫時鎮壓住。相信我,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著吼叫的問題。

不吼不叫教育孩子?臣妾做不到啊!


現在大家都提倡對孩子要心平氣和的溝通,儘量避免吼叫,但吼叫有時候也是有用的。比如當孩子面臨危險或者緊急關頭的時候,父母的吼叫是能給孩子帶來安全的。過馬路不看紅綠燈,不遵守交通規則,及時的吼叫有可能是救了孩子的命。當然,這只是特殊情況,那為什麼父母總是忍不住吼叫呢?

不吼不叫教育孩子?臣妾做不到啊!

1、來自於遺傳,代代相傳。很多父母小時候就是在被自己父母吼叫的環境下長大的。比如我們,小時候被吼叫是一種常態,你是否曾經暗下決心:等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會這樣吼叫,而現在你卻變成了父母的樣子。這都是無形中遺傳了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2、遷怒於人。“不遷怒,不貳過”出自《論語.雍也》篇的一句話,即不會把憤怒發洩在別人身上,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是著名的“踢貓效應”。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踢貓效應”長長鏈條上的一個環節,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將憤怒轉移出去的傾向。當一個人沉溺於負面或不快樂的事情時,就會同時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當他把怒氣轉移給別人時,就是把焦點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3、身體原因。為什麼老人帶孩子尤其喜歡大吼大叫,還有很多寶媽,因為生完孩子氣血兩虧,失眠等一系列身體問題,使的他們的精力不夠用,跟不上孩子的節奏,只能用吼叫的方式去控制孩子的行為,這個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不吼不叫教育孩子?臣妾做不到啊!

怎麼做才能不吼叫或者減少吼叫?

1、帶上氣質的“眼鏡”。我們總說氣質這個詞,那究竟什麼是氣質?氣質被醫生分成了9個維度。在《不吼不叫教育孩子》一書中,氣質被醫生分成了9個維度:活動量、節律性、接近或迴避性、適應性、敏感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

衡量孩子的這9個方面,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讓父母更加了解孩子和自己的氣質。透過這些,父母能看到並理解自己和孩子之間的分歧和契合,然後調整親子間的相處模式,這樣孩子會減少犯錯,父母也會更少的生氣。

2、理解自己,找到改變的方法,而不是找到一個對孩子發脾氣的藉口。告訴自己下一步該怎麼做,才能有行動的方向,改進吼叫的頻率。

3、ABCDE方法。這個方法來自《不吼不叫教育孩子》一書,Ask 自問 ,Breath呼吸,深呼吸,Calm yourself平靜自我,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決定你的孩子需要什麼,Empathize同理心。

4.多和孩子用鼓勵性的詞語,發揮“你”和“我”的力量,把話說清楚。怎麼才是把話說清楚?比如去遊樂場玩,你只告訴孩子注意安全。但孩子並不知道安全的含義。但如果你告訴他,那個地方旋轉很快,你要離遠一點,不然會碰疼你,這樣孩子就會很好理解你的話了。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我們每個人努力的把各自的家庭做好,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