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愛好者書寫行書時用墨有什麼講究嗎?

影影圈圈


書寫行書時的用墨

書法之美,一見可知,即便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書法藝術之美,書法藝術的美非常豐富多樣,“墨法美”就是其中一種,有關書法的“墨法美”,這和書法家書寫時的用墨有密切關係,這也是我們現在要談論的問題,書法愛好者書寫行書時的用墨講究,


行書章法中,用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其他書體進行比較,行書的用墨方法要更加豐富精彩,一個善於用墨的書法家,作品會更加豐富有情致,筆墨會增加作品的意趣,我們欣賞“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一目瞭然了,對於用墨,大書法家歐陽詢曾這樣說過:“墨淡則傷神彩,絕濃必滯鋒毫。”意思是說,墨色黯淡就會損傷作品的神采,而墨色濃重就會產生滯筆,從而影響運筆,使作品感覺不再流暢,


歐陽詢的這句話十分準確地概括出了用墨濃淡不適的弊端。然而,事實上,怎樣的墨色濃淡較為適宜,這沒有固定的標準,只要能夠表現出該有的藝術效果,濃墨與淡墨作品都是極好的,比如,劉墉就是濃墨高手,而王文治是淡墨高手,他們都是著名的書法家,作品同樣受到人們的喜愛,

其次,書法家在書寫行書時都會注意用墨的自然變化,用墨的變化主要有兩個影響的因素,一是用墨的技巧,二是用筆的技巧,二者共同影響和制約著墨色的變化,用筆緩慢迅疾的節奏不同,就會使墨色產生濃濃的變化,而墨色的飽滿與否,也會影響筆法的效果,比如,溼筆就需要加快行筆速度,而枯筆則需要緩慢行筆,只要二者相結合,那麼就會使章法佈局更具虛實感,藝術效果更加豐富多彩,



所謂“溼筆”就是含墨量多的筆,“枯筆”就是含墨量比較少的筆,如果是用枯筆書寫行書,行筆迅度太快時墨色可能就無法入紙,這樣字體就可能會顯得輕浮;如果用溼筆書寫行書,行筆速度比較緩慢,或者稍微有些停滯,那麼墨汁就會從旁邊溢出,容易使字體看起來臃腫,所以筆墨具有相互扶助表現的作用,

綜上所述,要書寫好一件書法作品(行書也如此)表現出書法作品的“氣韻生動”的墨法美,選擇好筆墨,掌握好用墨方法,顯得非常重要,唯有先將漢字書寫成書法藝術,才能追求書法藝術作品的精神面貌。



詩夜城主


行書用墨不可太濃,宜用中性墨,一得閣,紅星牌墨均可加水1:1。也有人喜用書中醮水,作品出現濃談墨色對比,也不錯。墨要濃些。現在書作大多都用瓶裝墨汁,使用比較方便。省去研墨之累。加水多少,還要靠平時的經驗。用生宣加水多,熟宣紙,半生紙加水少些。

以上是本人的用墨的經驗之談,僅供書法愛好者參考。具體用法還需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