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宋朝雖然當時經濟十分發達,但是宋朝歷來重文輕武,武將不得重用,少有皇帝關心軍事,歷來只是一有戰事,文臣主和,派使臣求和割地賠款了事。這個宋朝皇帝趙光義算是一個挺特別一個。宋朝雍熙皇帝在位第三年的五月份。他決心發兵北伐,一展自己宏圖抱負,準備一舉挫敗遼軍,宋軍分東西中三路大軍。東路軍總司令曹斌北征大遼在奇溝關損失幾十萬部隊。東路軍第一次戰敗,另外兩支軍隊受了很大打擊,遼軍開始集中在九州後面的群山中。太宗趙光義制訂北伐計謀的終極目的就是九州,這裡的軍隊一旦潰敗,整個宋國北伐也將必然失敗的情況下,趙光義開始擔心局勢的發展會失控,為了防止讓敗局板上釘釘,趙光義迅速命令田重進、潘美等人管轄大軍撤回大本營。田重進率領精銳大軍從蔚州,返回定州大本營駐守。楊繼業從雲州指揮軍隊,來到雁門,主力軍隊後撤防守。

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趙光義的聖旨方才下達到前線,中路軍田重進已經順利返回邊城。可是西軍潘美就不走,西路軍已經佔領了很多地方,久久攻不下雲州,終究遼軍也對他這股強大軍隊僅僅是處於一種對峙情形。 他認為為什麼要撤。趙光義看到他在雲州不想撤走,有一次下令允許退出,將已佔領朔州,應州,雲州四州民眾遷移到太原。東軍曹彬已經跑到了高陽地區,抵抗力量已經全沒了,潘美執意防守雲州存在被遼軍四面合圍的不利局面。而宋朝皇帝十分害怕遼軍南下進攻大好中原寶地,他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潘美不撤軍拖變得形式迅速變差。敵將耶律色管轄十萬雄師飛奔襲來,在安謐遂打死宋軍守將賀浦,遼軍分兩路雄師進抵靈丘,佔領此地,耶律斜軫的帥旗已經到了蔚州。敵軍抵達蔚州城下沒過多長時間,守城的人害怕遼軍不出門,而是可以選擇了守家準備。

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潘美知道形式太惡劣,遼軍已經飛虎口殺來,我們整個戰場局勢將完全被遼軍控制,為穩定戰爭局勢和士兵的鬥志,他率領軍隊前往魏州清掃外圍救援,耶魯色珍早已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命令屬下的士藏在兩翼溝裡,等待機會一舉擊敗宋軍。當然,遼軍走後,那些守城兵士聽到援軍來了州準備跑了,已經出城進攻。由於皇上已經讓軍隊返回國內,此時的遼軍打得正嗨,這些宋兵一點也沒有繼續打仗的戰鬥力。而對於城中的士兵已經聽聞潘美軍隊的喊殺聲,更加著急的從蔚州城撤出,準備和支援的大軍結合。他們不會想到自己剛剛撤離州城,藏在溝裡的敵軍衝向他們的陣型,衝出城門的士兵到處奔跑著逃命。宋兵不僅形成混亂,士兵將已經到達蔚州的援軍軍隊的陣型全都衝散。戰場的局勢瞬息萬變,就是因為蔚州城士兵的撤退,戰爭主動權已經喪失。遼軍將領命令順勢追殺宋軍,宋軍相繼一萬多人陣亡,潘美不僅沒能幫助救援,反而最後被動逃回朔州大營。耶魯色珍從小路一路追擊,相繼奪取了渾源、潁州和應州。

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在如此緊急的局勢下,潘美才明白沒有率部撤退犯下了大錯,但在如此危機的關鍵時刻,遷移老百姓太浪費時間了。如何將老百姓都遷移走是一個很大難題!這時楊業建議說: 主要兵力先掩護雲州,朔州人內遷,撤離完成之後,就一同駐紮到內地.. 同時,在撤退時,派一少量軍隊在石碣谷設下埋伏,攻擊前來追擊敵軍。監軍名叫王侁聽說楊業讓士兵回去駐紮,十分生氣。耶律色珍打下寰州,宋朝軍隊怎麼能撤退,王侁極力要求楊業揮兵攻打寰州!王侁不想後退堅持要和遼軍決戰。楊業官比監軍小,說不過他,只能服從。楊業在出發前,但願潘美和王侁可以領導士兵在谷口設伏,如果自己不幸失敗,防守此處的軍隊也可以剿滅敵軍。耶律色珍得到楊業率軍前來進攻,命令部下狼牙村設下陷阱,而親自帶軍隊誘騙楊業在此進攻。耶律色珍和楊業兩人的軍隊撕咬在一起,雙方打得難解難分,耶律色珍,楊業窮追不捨,認為敵軍已經敗了。狼牙村經過一次激烈交戰,楊業屬下的士兵和整個軍隊遭到致命打擊,士兵傷亡嚴重。楊業知道敗局已定,因此帶領著僅存的士兵退守回陳家谷,他知道那裡會有王侁和潘美的大量軍隊埋伏,爭取一擊制勝。楊業率餘下士兵到達陳家谷的時候,一個援軍也沒有看見。原來是王侁和潘美在陳家谷苦苦等待小半天時間沒有看到敵軍前來,他們本以為楊業已經擊敗了敵軍,想帶領軍隊前往爭搶戰利品,可他們興致勃勃剛走到半路聽到楊業軍隊戰敗的壞消息。一聽到這個消息,王侁和潘美兩個自己拼命帶領自己軍隊狂奔逃跑陳家谷,一直完全跑出戰場。樣子什麼狼狽可笑。剩下一個可憐的楊業率領區區只有剩下百餘名士兵,他憑藉僅僅餘下幾百名的士兵怎麼可能是敵軍的對手。陳家谷激烈拼殺後,他本人兒子楊延玉被殺死,他自己也被砍傷十餘處,最後楊業寡不敵眾,突圍時候被敵軍俘虜,有一顆報國之心,他寧折不彎最終餓死。這種氣節是受到很多人尊敬的。

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楊業作為曾經宋朝敵國將領,與宋朝作戰成績非常顯赫,在戰敗投降後遭到了很多人猜忌。宋朝朝廷上那些實力派將軍是不會忘記他是前朝降將,他曾經也是是宋朝可以說是最大的敵對勢力,楊業也曾經無數次打敗宋軍和殺死無可計數的宋朝士兵和將軍們。也正是因為眾說紛紜,這些話已經傳進了宋朝皇帝趙光義那裡,但是他相信選擇重用楊業是正確的。也許,趙光義他是為了招攬宋朝民心,也許趙光義也是為了培植新一代年輕將領,用楊業抗衡軍功卓著的的老軍將。

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經此一戰,對於一腔抱負的宋朝皇是一個很大打擊,本來的計劃並未成功。歷史真實事蹟種種表明,趙光義十分重視楊業的作用,一個聽指揮而且有著十分卓越的指揮才能。宋朝中興十分需要這種有才幹的將軍。經過這次戰役,最終宋軍大潰敗,損失大量士兵和很多優秀將領,給本來就優秀將領匱乏的宋朝雪上加霜,文臣把持朝局的現狀沒有什麼改變。雖然這次楊業被敵軍遼軍殺死,但是真正的首要罪臣就是王侁和潘美兩人,兩人均遭到皇帝重罰,顯示了楊業在皇帝心中作用無可替代。古代戰場上的戰鬥是十分殘酷的,不論你曾經多麼厲害,戰爭從不會講原則。這位已經因為戰功卓著被遼軍尊為楊無人能敵的楊業將軍,當他率領屬下到達陳家谷時,內心該是多麼無助和孤憤心。一生為了保家衛國而戰,不屈不撓,最終卻不能得到善終。在我們中華文化中,他們一直都是最亮的那幾顆星。忠君報國,為人民而死。

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的事蹟

參考文獻:

《遼史》

《宋史》

《資治通鑑鑑長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