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法的“權力遊戲”

1857年12月31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選擇渥太華,作為英屬殖民地加拿大省的首都。

當時的渥太華只是一座小鎮,遠不如多倫多、蒙特利爾這些城市繁華,英國女王為什麼選中了這麼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呢?“意外之選”的背後,其實是英國、法國、美國在北美大陸上演的“權力的遊戲”。

英國,是最早想將加拿大這片土地據為己有的國家。

英國為什麼對加拿大情有獨鍾呢?

第一:哥倫布的航行,刺激了英國向海外尋找財富的慾望。

我們知道,1492年哥倫布曾率領船隊到達美洲。哥倫布認為,這就是遍地黃金的印度。哥倫布的看法,後來誤導了整個歐洲的君主。(想了解哥倫布如何發現美洲,請穿越到1492年12月5日的伊斯帕尼奧拉島)

這件事刺激了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七世。當時的歐洲人知道,“印度”距離中國不遠。所以,他立即資助意大利商人卡博託,命他沿著哥倫布的航線尋找中國。卡博託來到了加拿大的紐芬蘭南岸,他認為這就是中國的東海岸。

英、美、法的“權力遊戲”

紀念卡博託發現紐芬蘭的郵票

第二:加拿大有豐富的海產品和物產。

紐芬蘭漁場,現在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由於它處在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區,所以鱈魚資源異常豐富。卡博託曾說:“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上岸”。

此外,這裡還出產海象和動物毛皮。尤其是毛皮,在歐洲是奢侈品,利潤很大。到了16世紀,女王伊麗莎白想要對加拿大徹底殖民。

然而,由於加拿大氣候比較寒冷,伊麗莎白的第一次殖民沒有成功。隨著英國在歐洲與西班牙開始交戰,英國沒有精力繼續佔領加拿大,殖民的計劃徹底落空。

英國的放棄,給了法國可趁之機。

法國為什麼也對加拿大感興趣呢?

除了上面說的物質條件之外,法王亨利四世還想通過殖民加拿大,樹立在歐洲皇帝間的權威

當時,亨利四世剛剛即位,很年輕。其他國家君主和臣民都不大看得起他。為了展示自己的統治能力,他想佔領加拿大,並利用基督教改造那裡的居民,以此贏得聲譽。

於是,亨利四世派探險家尚普蘭到北美進行考察,隨後在這裡仿效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新法蘭西公司。

不過,由於當時法國沒有發生英國那樣的工業革命,農民們沒有失去土地,所以不會像英國人那樣願意像美洲移民。截至18世紀中期,儘管新法蘭西的人口在100多年裡增長了20倍,達到6萬人,但是仍遠遠落後於英屬北美殖民地,也就是現在美國的150萬人。

英、美、法的“權力遊戲”

表現進攻魁北克的畫作《沃爾夫將軍之死》

到了18世紀,英法兩國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矛盾開始公開化。兩個國家不僅在歐洲較勁,戰火也延續到了北美殖民地。

英美圍繞加拿大,總共進行了兩次衝突,而且還讓英國失去了自己的北美殖民地。

第一次:英國趁著七年戰爭,奪取了加拿大。

1756年,歐洲爆發了七年戰爭。七年戰爭是歐洲兩大軍事集團英國-普魯士與法國-奧地利-俄國之間的戰爭。當時歐洲的主要強國都參與了這場戰爭,所以有人認為,“七年戰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英國趁著歐洲的戰爭,開始派軍隊前去佔領加拿大。我們前面說過,英法殖民地的人口相差懸殊,結果可想而知,英國擊敗法國,佔領了新法蘭西。

戰後的1763年,雙方簽訂《巴黎條約》,英國佔領新法蘭西的事實得到承認,法國幾乎失去了全部的北美殖民地。

第二次:法國為了報復英國,率先支持英國殖民地獨立。

七年戰爭消耗巨大,為了彌補開支,英國開始強迫北美殖民地大量購買本土的商品,並且加徵印花稅。這一舉動惹怒了北美殖民地的人民,他們製造了“波士頓傾茶事件”,美國獨立運動爆發。最終,北美十三殖民地決定脫離英國,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法國人開始幸災樂禍,七年戰爭他們吃了大虧,這次報復的機會來了。法國不僅出錢出人,還率先承認了新生的美國,與其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在法美聯軍的打擊下,英國人不得不放棄鎮壓美國革命。

美國的獨立讓英國人感到恐懼,英國人突然意識到,殖民地面積太大,自治權太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為了防止殖民地的居民過於團結,英國政府決定,把原先的加拿大進行分割。

1791年,英國殖民地政府頒佈憲法法案,以渥太華河為界,將加拿大分為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

雖然加拿大被分割成了兩塊,但是首都還必須是一個。和後來美國選擇華盛頓一樣,加拿大的法裔和英裔居民,都希望將首都設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

最終,殖民地政府決定,選擇渥太華作為首都。

英、美、法的“權力遊戲”

1912年的渥太華市中心

為什麼選擇渥太華呢?

第一:渥太華距離兩邊的首府:多倫多和魁北克城,都是500公里左右,不存在偏袒誰的問題。

第二:渥太華有麗都運河,還有鐵路,到各大主要城市都很方便。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渥太華原本是個伐木小鎮,四周密林環繞,距離美加邊境足夠遠,被攻擊的危險要小很多。

就這樣,渥太華成為了加拿大的首都,並一直延續至今,完成了從小鎮到首都的華麗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