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朱元璋為了皇太孫朱允炆能夠順利繼位並坐穩皇位,的確是煞費苦心,然而為何朱元璋去世僅一年,朱棣便起兵造反,並最終奪了天下呢?事實上這一切都是朱允炆自己所致,不僅一手將朱元璋為他打下的基礎給毀了個乾淨,將朝廷弄得烏煙瘴氣,還把自己穩固的皇位弄得搖搖欲墜,更是成功逼反了朱棣。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朱允炆和朱棣

錯誤之一:削藩接連犯錯,使朱棣失去牽制

為了皇位的穩固,削藩本無錯,但在削藩的手段、方式和順序上,朱允炆卻可以說是一錯再錯。

1、削藩太過急躁,喪失一定人心。要知道,朱允炆原本並非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排在他前面的乃是朱標的嫡次子朱允熥,而朱允炆之所以能獲得朱元璋欣賞,便是因為其表現出的“仁孝之心”。然而,朱元璋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6月24日剛剛去世,朱允炆便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開始了削藩之舉,周王朱橚便因“謀反”被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爺爺去世僅一個多月,一向表現“仁孝”的朱允炆便對自己的親叔叔下手了,這令天下臣民怎麼看?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朱允炆

2、太過重視羽毛,既當婊子又立牌坊。原本齊泰等人建議從實力最強的燕王下手,黃子澄卻認為燕王有功無過,削之毫無道理,而應該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可有的親王的確有過錯,但有的親王根本就沒過錯,朝廷只能“栽贓嫁禍”了,更為可笑的是,朝廷為這些王爺羅列的罪名,竟然大多都是“謀反”大罪。以“謀反”之罪削其爵位,不僅名正言順,而且還能體現出朱允炆寬宏大量的一面,當可謂一舉兩得。可問題是王爺們不傻,文武百官也不傻,天下百姓更不傻,朱元璋剛剛去世一年,難道就有這麼多王爺要“謀反”嗎?尤其是湘王朱柏不堪受辱舉家自焚,更是狠狠扇了朱允炆一記耳光。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朱棣

3、削藩順序出錯,給了朱棣準備時間。如果削藩之時,能夠以雷霆之勢從實力最強的朱棣下手,那麼或許根本不會發生之後的一系列事情。可朱允炆偏偏選擇了“有簡入難”,結果不僅使得朱棣逐漸堅定了起兵之心,更是給了他足夠的準備時間。

4、削藩使得朱棣失去牽制。如下圖所示,按照朱元璋的佈置,燕王朱棣東北有遼王、北面則有寧王、西邊是谷王、代王、晉王,而其南下途中則有齊王、魯王、周王,不僅全部都是實權王爺,而且多人都曾有帶兵出征的經歷,這些藩王原本可以相互牽制。結果建文帝將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先後削去,又將谷王囚禁,使得朱棣失去了牽制,獲得了極大活動空間。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事實上,朱棣成為皇帝之後,也進行了削藩,可採用的方式卻與朱允炆截然不同,從而順利達成了削藩的目的。

錯誤之二:人才選拔錯誤,重用方齊黃三人

朱元璋統治時期,在處理事情上的確有些矯枉過正,因而對於朱允炆這樣一位“仁厚”君主,滿朝文武百官本是抱有極大信心的,然而他的所作所為,卻導致朝廷變得烏煙瘴氣。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朱允炆偏偏重用方黃齊三人

1、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的惡劣影響。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新氣象,朱允炆即位後重點提拔了方孝孺、齊泰、黃子澄三人,並將三人引為心腹,開始推行朝政改革。這三位的確算得上飽學之士,奈何卻沒有任何執政經驗,黃子澄和齊泰兩人主要傾向於以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論,他們的目的在於改組帝國的行政和加強皇帝的權威;而方孝孺更加極端,他始終抱著《周禮》不放手,竟然一心想要恢復“周禮”,完全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朱允炆任用這三人位改革大將,結果今天改個衙門名稱,明天改個地理名字,今天裁撤官員,明天又大肆提拔官員,不僅沒有見到任何成效,反而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忠心耿耿的徐輝祖卻不得重用

2、疑心過重,有將不會用。雖說朱允炆時期朝廷早已不像明初那般名將雲集,然而朝廷並非沒有能征善戰之將。整個靖難四年,朱允炆先後任用耿炳文、李景隆、梅殷三人為帥,這裡面除了耿炳文曾有一定的戰陣經驗外(還因為一次小敗而被撤換),李景隆只參與過練兵,卻從無帶兵經驗,而梅殷更是隻有過一次檢閱鳳陽留守司軍隊的經歷。而平安、徐輝祖、瞿能等表現極為出色之人,卻始終未得重用,有的是畏手畏腳、不敢大膽啟用,有的則是因為與朱棣有關,不敢予以重用。結果,先後百餘萬大軍被李景隆、梅殷白白糟蹋,反而導致駐守南京的京營兵力出現空虛,給了朱棣可乘之機。

錯誤之三:軍隊調度錯誤,京師城防空虛

朱棣以一隅之地對抗坐擁整個天下的朱允炆,如果朱允炆不在軍隊調度方面出錯,那麼朱棣想要用四年時間奪取天下,無異於天方夜譚。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坐擁天下的朱允炆卻出現兵力空虛

1、失去武將支持,兵力出現空虛。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整個靖難四年,不僅沒有軍隊主動勤王,建文帝甚至沒有辦法調動距離較遠的軍隊。這一方面源於朱允炆的重文輕武,另一方面則源於削藩帶來的影響,明初的王爺可都是真正的實權藩王,通常有節制地方軍政的權利,尤其是封地在北方的王爺,因為經常征討北元,培養出了不少能征善戰的戰將,在開國將領紛紛離世的情況下,鎮守各地的武將大多是隨同藩王出征後被晉升上來的,這些武將與藩王的關係,顯然要比朱允炆這個新皇帝密切的多,在朱允炆大肆削藩的情況下,這些武將多少心有怨言。再加上朱允炆疑心較重,對於這些將領也不敢用,故而導致朝廷兵力出現空缺,到最後竟然不得不派人到地方徵兵。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朱棣渡江之後迅速攻克南京

2、抽調京營力量,南京城防空虛。洪武年間,為了保證京城的安全,設有京軍有48衛,按照明朝制度,每衛滿編5600人,光是京營就有多大27萬的軍隊,如果再加上京城內部的兵力和京城周邊的兵力,這支軍隊至少有近40萬。然而,由於李景隆先後兩次大敗,到最後朱允炆不得不從京營抽調兵力送往前線,再由大臣外出募兵補充京營,可是還不等這些募兵大臣回來,朱棣便迅速渡過長江,一口氣殺到了南京城下,進而攻破了擁有完備防禦工事的南京城。當然,南京城破有李景隆大開城門的功勞。

​總之,如果不是朱允炆自己拆臺,如果按照朱元璋的佈置,朱允炆的皇位將足夠穩固,而朱棣也很難翻天。奈何朱允炆自己想要做些大事,但卻一個接一個的犯錯,最終使自己走上了不歸路。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