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家鄉陝西大荔縣雕像

閻敬銘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據說他身材矮小,眼睛一高一低,但目光炯炯有神。可縱觀他一生,為官剛正廉潔、不畏權貴,辦事一絲不苟、兢兢業業。時人說他是“大清戶部第一人。”

閻敬銘(1817年~1892年)字丹初,號約盦。陝西朝邑(今屬陝西大荔縣)人。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中舉,二十五年(1845)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戶部主事。

閻敬銘於1834年中舉後屢試不第,無奈,參加了舉人的“大挑”。這是清政府為了解決落第舉人的就業問題而採取的一項變通措施。辦法規定在會試之後,從落第舉人中選拔一批“年力才具可以及時錄用者”,授予知縣、教職等職銜。大挑的“標準”是以貌取人。由於閻敬銘外貌醜陋,臉孔像棗核,眼睛一大一小、一高一低,身材矮小,不足五尺,所以很難讓人有好感。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據說,當閻敬銘一班20人進入文淵閣後,剛剛行完禮,只報出名字,還未來得及自報履歷,主持“大挑”的親王便厲聲呵斥:“閻敬銘先出去”。

閻敬銘出局之後,沒有別的出路,只得更加發奮學習,終於在1845年考中進士,並進入翰林院,1847年被授予戶部主事。在戶部10多年間,閻敬銘刻苦鑽研,精於部務,得到了時任武英殿大學士文慶的賞識。

當時正處於太平天國起義時期,清軍與太平軍激烈交戰於長江中游地區,主戰場湖北軍糧吃緊。1859年,因了文慶的鼎力推薦,閻敬銘被任命為湖北糧道。由於在任職期間,閻敬銘把軍糧為重點的軍需管理得井井有條,獲得了湖廣總督官文和湖北巡撫胡林翼的讚賞,他們多次為他向朝廷請功。從而使閻敬銘晉升為湖北按察使。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咸豐九年(1859)湖北巡撫胡林翼奏調閻總司湖北糧臺營務,一年節約帑銀十萬兩,很快升為郎中。旋經胡林翼舉薦,又擢授為湖北按察使。同治元年(1862),繼任湖北巡撫嚴樹森亦向朝廷舉薦閻為“湖北賢能第一”。朝廷命署湖北布政使。不久,又詔命署理山東巡撫,到任後組織鎮壓捻軍和宋景詩領導的起義軍。1864年1月,閻敬銘上書皇帝,認為捻軍起義的根本原因在於吏治腐敗。他說:地方官吏“斂鄉里之財以為餉,集耕種之民以為兵,於事有害無益”。因此,他在山東督師“剿”捻的同時,特別注重整頓吏治,參劾州、縣官近百人。時山東連年災荒,土地荒蕪,他用兩年時間疏治河流,安撫災民,親自前往災區調查,食宿在農戶家中,瞭解了不少真實情況。離任後,山東紳民在濟南大明湖南岸修建閻公祠,以表崇敬。

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閻敬銘的因喪父回鄉,清正廉潔的閻敬銘不接受朝廷賞賜的辦喪補助,自己出錢辦理喪事,負債1000多兩,許多人為他耿直清廉的作風所感動。

因當時正值國難之時,朝廷沒有答應閻敬銘回鄉守孝三年的請求,而是讓他署理山東巡撫,次月實授。在山東任上,閻敬銘鎮壓黑旗軍、捻軍等農民起義取得很大的成果。同時,他還治理運河,開礦山、工廠,為山東做出很大的貢獻。他離任之時,又舉薦了時任山東布政使的丁寶楨接任巡撫。

在擔任按察使期間,閻妥善處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得以名聲大震。案件的主角是湖廣總督官文手下的一員副將。一天,這員副將率領幾名新兵闖入民宅,強搶民女,女子死活不從,竟被他們亂刀砍死。死者父母進城告狀,縣、府官員都不敢過問。閻敬銘聞知此事後勃然大怒,決心為民除害。聽說按察使閻敬銘要親自出面問案,犯事副將便趕緊跑到官文的總督府中藏匿。閻敬銘找到總督府,向官文要兇犯。官文推說自己有病,拒不接見。閻敬銘就拿了被子在總督府的門房過道里住宿、辦公。三天後,被困府中的官文實在想不出拒客的辦法,只得出來相見,要求閻敬銘留個面子。閻敬銘當即提出:交出兇犯,當眾剝奪兇犯的官職,馬上押回原籍。無奈的官文只得接受條件,把兇犯交出。

光緒三年(1877)山西發生旱災,清廷令閻去察視賑務。閻敬銘奉旨與曾國荃一起赴災區實地考察,為了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他上奏朝廷從周邊各省調集錢糧撫慰災民。當時他派人到湖北、安徽、寧夏等地買糧入晉;又奏請朝廷將湖北、江蘇未提入京的六百萬石漕米悉數調晉;還奏請裁減山西、陝西等省差役,使災情逐步緩解。在山西考察時,閻敬銘發現知州段鼎耀侵吞賑災的公款,將其繩之以法。對剋扣賑災錢糧的吉州知州段鼎耀等人,在查清事實後判處死刑。同年底,禮部尚書恩承、吏部侍郎童華等奉旨赴川,途經山西滋擾州縣,每日揮霍白銀達千餘兩。閻先以個人名義致函恩承、童華,勸其檢點行事;在其置若罔聞時,又上書追彈,恩承、童華等被嚴加處置。此舉一時震動京華,秦晉百姓交口稱快。

光緒五年六月(1879年8月),閻敬銘以山西辦賑已畢奏請病休,獲清廷允准。八年正月(1882年3月)奉召回京,出任戶部尚書。到任不久,就發現時任廣東布政使姚覲元、湖北荊宜施道道員董擕翰和候補道員楊鴻典,十年前任戶部司員時納賄營私,假公罔利。在查清事實後,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30日)上本參劾,請求將其“一併罷黜”,上諭從之,三人皆被革職。他決心以此為訓,下氣力整肅部風。在親自調閱戶部賬冊,查驗各庫庫存之後,斥革了一批徇私枉法的書辦、差役,並建章立制,防止官吏貪汙。九年正月(1883年3月),新授兵部尚書彭玉麟未到位,清廷命閻兼署兵部。他疏陳在新疆實行屯田,所產糧食充作軍餉,以減輕朝廷負擔。

1882年閻敬銘在相繼擔任山東巡撫等地方職務後,上調中央政府任戶部尚書。由於閻敬銘曾在戶部任過職,深知戶部弊端。上任第一天,他就親自上檔房查賬。閻敬銘查完了賬目再查三庫即銀庫、緞匹庫和顏料庫,親力親為,入庫清點,認真查對出納檔案,並清查了200餘年的庫存和出納賬目,使戶部工作面貌一新。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清王朝建立後200多年間,作為全國財賦總部的戶部北檔房,一直由滿族官員把持,財政收支一片混亂。此外,閻敬銘還對戶部進行了一次力度較大的改革,北檔房是總理國家財賦的機構,一直是滿人掌管,但滿人大多不懂理財,財權多由其屬下胥吏掌握,這些胥吏藉此日益猖狂,財政問題也日益嚴重。除了啟用漢人執事戶部錢糧,他又實行了各州縣錢糧收信冊,以杜絕官吏舞弊。此舉得到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閻敬銘的這個建議得到實行。經三年治理,庫銀積蓄達1000多萬兩,受到清廷的器重。光緒十年(1884)升任軍機大臣兼總理衙門行走,晉協辦大學士,翌年冬又升任東閣大學士,賜黃馬褂,仍主管戶部。

十二年(1886)閻七十壽誕,慈禧太后於元旦日親筆題賜“龍”“虎”字匾。同年,他以年老奏請將軍機處或戶部二職去其一,朝廷準免其軍機大臣職,俾得專心部務。十四年(1888)因反對重修清漪園(即頤和園),被革職留任。不久復職。但他以有病四次上疏辭官,得到允准,同年八月迴歸故里。

清代的戶部在六部中沒有吏部那麼顯赫,不過卻是事務最繁雜、最瑣碎的部門。戶部的各級官員相對其他部門來說也最為專業,整天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就好像是個賬房先生。清代戶部尚書中,比較著名的有三人,除了和珅、翁同龢,還有一位就是聲名顯赫的閻敬銘。

和珅分管戶部多年,又逢乾隆盛世,國庫充盈。因此,他就不必為銀子發愁,唯一苦惱的就是如何將銀子花出去。可是到了晚清時期,大清朝的家就不那麼好當了,翁同龢剛剛接任戶部尚書時就覺得壓力太大,生怕辜負了朝廷的重託。不過,翁同龢死豬不怕開水燙,除了李鴻章要錢不給外,凡是慈禧用錢從不吝嗇,在他的擔任戶部尚書時,國庫的賬上基本是個負數。

要說會當家,會在艱難的時候當家,那還得數閻敬銘。這個人是清代歷史上著名的“理財專家”,八年戶部尚書任上,但凡經過他手的銀子沒有一兩不是用在刀刃上的,他一生最看不慣的就是鋪張浪費和貪汙腐敗。

咸豐四年,閻敬銘遷為戶部員外郎。咸豐九年,湖北巡撫胡林翼上奏朝廷,希望派閻敬銘到湖北協助他辦理糧餉事宜。到了湖北以後,閻敬銘總辦湖北前敵後方糧餉,胡林翼佩服他的才能,不久上奏朝廷說他“公正廉明,實心任事,為湖北僅見之才。”兩個月後,閻敬銘升為湖北按察使,仍兼辦糧餉事務。雖然他不在前線,可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也是一個幕後功臣。

光緒八年,閻敬銘被擢升為戶部尚書,九年正月,賜紫禁城騎馬,署兵部尚書。十一月,因餉款艱難,上疏陳述新疆屯田事宜,要求裁勇以節約軍費開支,他的建議通過並在新疆實行。在戶部任職時,慈禧每次向閻敬銘諮詢理財的辦法,他都能非常詳細地給出滿意的答案,因此博得太后的信任。當時朝廷凡是關於裁減或刪除或合併軍餉、俸餉、軍糧及各省製造局經費等事宜都與閻敬銘商議,再作最後決定。

光緒十年,閻敬銘被任命為軍機大臣、總理衙門行走,又晉升協辦大學士。十一年,授東閣大學士,賜穿黃馬褂。後因慈禧要大興土木,重修圓明園,閻敬銘上疏加以諫阻被革職留任,光緒十五年,閻敬銘因病請求回家休養。此後由翁同龢接替戶部尚書,讓人意外的是,在大清財政及其嚴峻的時期,閻敬銘居然瞞著慈禧積攢了八百萬兩白銀。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閻敬銘故里陝西大荔縣豐圖義倉

閻敬銘回到陝西后熱心地方公益事業,不僅捐款修建義學,而且倡導、督促在(朝邑)縣城西側(今大荔縣城東17公里處的朝邑南寨子)建起一座豐圖義倉。這是當時全國唯一的一座民間糧倉,可儲糧1000萬斤。慈禧太后題寫倉名:“天下第一倉”。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仍沿用作為糧站,是陝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光緒十八年二月初九(1892年3月7日),閻敬銘逝于山西寄寓。清廷追贈太子少保,諡文介。

人生多磨難,有煩惱就要消解,所以,從古至今,人們創作了許許多多《自勸詞》,其中目前民間流行很廣的“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時無人替;請來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倘若不消氣中氣,誠恐因病將命棄;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則是清代戶部尚書閻敬銘所創作的《不氣歌》。(盧劍利)



(歷史名人)閻敬銘:晚清重臣、“救時”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