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人育兒理念有衝突怎麼辦?3點建議幫你避免80%的婆媳矛盾

前段時間收官的《安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劇中的海清扮演的是一個有名的婦產科醫生宮蓓蓓,她跟老公劉斯禮(郝平飾)是大學同學,兩人都是博士畢業,屬於高級知識分子。

剛參加工作那會,兩人收入都不高,為了在上海站穩腳跟,叫公公婆婆過來幫忙帶娃,懷上二胎後,原本擁擠的房子實在住不下,由於預算有限,看了幾十套房子,也買不起一套滿意的兩居室。

後來好不容易換了一套戶型不受市場歡迎卻能滿足她所有需求的兩居室,生娃以後又跳槽到私立醫院,薪水更高,時間更多,本想好好陪伴教育孩子,卻發現跟公公婆婆的育兒理念不合,經常爭吵,於是下定決心另外買套兩居室跟公婆分開住。

這讓向來孝順的劉斯禮特別不能接受,夫妻兩因此大吵一架。好在後面房中介房似錦(孫儷飾)提議把現在的房子租出去,然後在新買房的小區另租一套給公婆住,這樣既保持距離避免正面衝突,又離得近方便照顧,還能以租養租經濟划算,可謂一舉三得。

跟老人育兒理念有衝突怎麼辦?3點建議幫你避免80%的婆媳矛盾

這當然是皆大歡喜的局面,最終得以實現,首先家庭經濟條件不能太差,又是供房貸又是交房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受得起,尤其是在上海這種一線城市;另外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冒著得罪老人的風險,稍微處理不好,很可能親人變仇人。

有人批判宮蓓蓓卸磨殺驢,忘恩負義。站在一個母親的立場,個人覺得她的做法無可厚非,畢竟人家實力允許,經濟獨立,內心強大。誰都想給自己的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科學化的教育,哪怕得罪老人自己辛苦,也是值得的,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婆媳問題有史以來一直是個千古難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有智慧妥善處理。如果不得已只能跟公公婆婆一起住,或許可以試著從以下三個方面調整自己的心態。

跟老人育兒理念有衝突怎麼辦?3點建議幫你避免80%的婆媳矛盾

1. 感恩:帶孫子不是他們的義務

還記得《安家》裡面的老嚴夫婦嗎?一輩子賣包子攢了300萬,全款給兒子買房結婚,得知媳婦懷上了孫子,退掉租房準備跟兒子住一起方便帶孫,卻被親家搶先入住變相趕了出來。

在中國,這樣的父母有很多,他們把給兒子買房結婚和帶孫當做是自己的任務,他們在帶孫的過程中,付出的耐心和精力一點都不比親爹親媽少。有如此疼愛自己孩子的公公婆婆,難道不應該感激嗎?

我有個同學當時生了個兒子,她公公婆婆年紀比較大無法照顧孫子,於是用自己的養老金以每個月發工資的形式請親家(即我同學的媽媽,小孩的外婆)照顧;

在我們那邊老家,基本上所有年輕父母生完娃斷奶後就扔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不僅出力還得出錢,養大了兒子,幫他成了家結了婚,還要幫他帶娃…

他們勤勤懇懇,盡心盡力,趁自己身體康健尚有餘力,總想著為兒子多分擔一點,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我們為人父母后應該更能理解我們的父母和公婆。

說到底,自己的孩子自己養,這是一個成年人最基本的責任,如果公公婆婆幫忙帶娃,這是情分,應該感激;如果公公婆婆不幫忙,也是本分,不應勉強。

跟老人育兒理念有衝突怎麼辦?3點建議幫你避免80%的婆媳矛盾

2. 理解和包容:方式或許不對,但疼愛孫子的心無需懷疑

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尤其是在育兒方面,他們習慣性把帶兒子的經驗用在帶孫子上,甚至有說隔代親,因為爺爺奶奶有足夠耐心,在孩子面前可謂有求必應,很容易造成溺愛。

娃一哭,什麼條件都滿足;吃個飯,極其有耐心地滿屋子追著喂;更別說很多老一輩的偏方,比如,月子裡不能給小孩剪指甲;母乳餵養也要每天適當喂水;添加輔食後就可以吃鹽,不然食物沒味道。

這些方式或許跟現代的科學育兒理念大相徑庭,但是他們愛孫子的心是無需懷疑的。

站在這個出發點,我們應該對長輩多點理解和包容,他們不是不想好好帶娃,更不是故意刁難跟我們作對,而是受到時代的侷限,知識沒有更新。

跟老人育兒理念有衝突怎麼辦?3點建議幫你避免80%的婆媳矛盾

3. 溝通並引導:用溫和的方式,做正確的示範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總不能光是包容理解,放任公公婆婆縱容孩子而不管不顧吧。當然不能。

我們可以換種方式,跟老公商量,讓老公去跟公公婆婆說,這樣比你直接在公公婆婆面前訓孩子要管用得多。因為大多老人會比較容易聽自己兒子的,而且不會記仇。

你還可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給公公婆婆正確的示範,並且告訴他們錯誤帶娃的危害。比如,很多老人喜歡搖晃式哄娃,你可以告訴他們因為嬰兒的腦漿像果凍狀,用力搖晃很容易造成大腦損傷。他們也是愛娃的,聽到這個肯定不敢輕易拿娃的安全冒險。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肯定並感激老人的付出,多點理解和包容,注意溝通方式,適當加以引導,必要的時候,明確帶娃的界限,相信時間久了,公公婆婆也會更加適應你的育兒方式,並按照你的理念去執行。育兒路上,多個幫手,不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