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小说《三国演义》第12、13回中,用其四分之一篇幅叙述了曹操和吕之间展开的濮阳之战,曹操阵中夏侯惇、夏侯渊、曹洪、典韦、于禁、乐进、李典、吕虔、毛玠等九大将及谋士郭嘉等出战;吕布阵中高顺、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九位健将及谋士陈宫等迎战,两军阵容极其豪华。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几乎当时两个集团重要将领倾巢出动于此战,战争中不仅有围攻、冲锋陷阵、单挑、解围等精彩场面,还使用反间计、将计就计等战术计谋,两军互有胜负,可谓跌宕起伏,精彩连连。

小说情景

当时,曹操正在徐州讨伐陶谦,陈宫、张邈等人趁此机会,迎接吕布背叛曹操。受到飞马报信之后,曹操急速返回兖州,要扑灭突如其来的后院之火。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前往濮阳征讨,吕布也不敢马虎,亲自坐镇,两边排开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八员健将迎敌。

首先,吕布阵中臧霸出来挑战,曹操阵中乐进出战,两人战到三十回合,未分出胜负,随之曹军中夏侯惇出来助战,吕军中张辽出来截击,被此举惹恼的吕布亲自出阵,夏侯惇、乐进哪里是吕布对手,仓皇败走,吕布军队借势冲杀过去,曹军大败。

退回营寨的曹操,听取于禁的建议,重振旗鼓,带领曹洪、于禁、典韦、李典、吕虔、毛玠六将,连夜袭击吕布的西寨。然而,谋士陈宫早已向吕布支招,提前防范,曹军刚夺取西寨不久,吕布、高顺等人率军过来,攻击曹军。

幸亏,典韦英勇救主,加上夏侯惇及时引军过来支援,曹操才免于难,退回自己营寨。吕布也返回营寨之后,陈宫向吕布出计谋,让城中富豪田氏假装做内应,引诱曹操入城。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曹操二次攻击吕布均被打败,回到营中的他正踌躇不决之时,受到田氏密报,于是欣然接受,再一次率军攻打濮阳城。果然按事先约好计划,城西门角上有一"义"字白旗,晚上果然有人开此门迎接,于是曹操率军入城。

曹操入城之后才发现,自己中了反间计,但为时已晚,敌军从四面八方杀过来。曹军挡不住,曹操往南门退走,冤家路窄,途中撞见"挺戟跃马"而出的吕布,幸好,吕布未能认出曹操,只是用戟击打曹操头盔而问:"曹操在哪里?"曹操指向反方向说:"前面骑黄马者就是。"

急于捉拿曹操的吕布,信以为真,丢下曹操不管,纵马向前追赶。曹操立即转向马,前往东门,途中碰到典韦一同逃向城门,不幸,出城门之时被掉下来的火梁扎中,手臂和胡须烧伤。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返回营寨的曹操仰面大笑说:"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劝导说:"计可速发。"于是曹操将计就计,令军士挂孝发丧,讹传自己遍体烧伤而死,吕布果然中计,率军杀过来。

曹操早已在吕布必经之路马陵山上埋伏军队,不言而喻,吕布大败,逃回濮阳城坚守不出。

当时,闹蝗灾粮食特紧缺,相持百余日之后,曹军缺粮而退回鄄城。吕布也缺粮而退出濮阳城,到山阳城驻屯,至此濮阳之战结束。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以上为《三国演义》之说,那么历史上有没有真发生过濮阳之战呢?确实发生过,然而毕竟《三国演义》为小说,难免有很多虚构成分,看一下真实的濮阳之战吧。

真实情境

陈寿所著《三国志·武帝纪》如下记载濮阳之战。

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荀彧、程昱保鄄城,范、东阿二县固守,太祖乃引军还。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未至营止,诸将未与太祖相见,皆怖。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馀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裴松之引用袁晔所著《献帝春秋》补充增加一些内容:

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及战,军败。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黄马走者是也。"布骑乃释太祖而追黄马者。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

由此可知,真实的濮阳之战中确实发生过,如《三国演义》所说的曹军受反间计被吕布军队打败;曹操烧伤;吕布撞见曹操未能认出,反而被欺骗追赶乘黄马者;闹蝗灾缺军粮,两军各自引退等等事情,那么小说和事实之间有哪些不同点呢?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参加人员:吕布阵营九位健将之中,高顺、张辽、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等八人,身为跟随吕布转战各地的老部下,当然参加此战,然而其中臧霸不是吕布所属部下,是否参与过此战不好确定。

臧霸原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协助陶谦平定徐州黄巾军之后,以他为首孙观、吴敦、尹礼等泰山诸将形成一股独立势力,盘踞在琅琊国开阳一带,史书记载,曾协助吕布抵抗曹操。由此推断,臧霸参加过濮阳之战的几率很大。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於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於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 霸等将兵助布。>>> 《三国志·臧霸传》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太祖初使(陈)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以此可知,当时陈宫就在濮阳城,使用"反间计"此等战术计谋并非吕布所长,由此推测此计出至陈宫之手。

曹操阵营中,夏侯惇、夏侯渊、典韦、曹洪、乐进、于禁、李典等七位将领有记载参加此战,其中典韦英勇作战,杀退敌军还有历史记载;吕虔、毛玠两人没有明确记载,无法判断参加与否;谋士郭嘉,公元196年加入曹氏集团共事,濮阳之战是发生于公元194年,显然不可能参与此战。

吕布有别屯在濮阳西,曹操夜袭破之,未及还。会布至,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甚急。操募人陷陈,司马陈留典韦将应募者进当之,布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持戟大呼而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操乃得引去。拜韦都尉,令常将亲兵数百人,绕大帐左右。>>>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无曹操"将计就计":史书记载上无曹操的"将计就计",显然是作者顾虑到枭雄曹操的"面子"让其赢得一场胜利,使小说更加津津有味,进而引发读者的更浓兴趣。

事实上,曹军中"反间计"溃败之后,曹操是在司马楼异的保护之下,才返回营寨中,为了鼓舞军队士气,他还带伤慰问部队。之后重振旗鼓,再次攻打吕布,期间没有所谓"将计就计",只有两军相互对峙一百余日而已。

结语

真实的濮阳之战,发生于兴平元年(194)年八月,历时百余日,因当时闹蝗灾军中缺粮,权衡之下,两军不约而同各自返回自己阵中,结束战争,终打个平手。

《三国演义》中跌宕起伏,精彩连连的濮阳之战,其真实情况如何?

事实中无小说所描述两方先锋将领惊心动魄的单打独斗场面,也没有让人赞叹不已的曹操"反间计"等等,相比小说的跌宕起伏、精彩无比的战争场面相比,史料记载更显单调乏味。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战争不是儿戏而是以生命为资本的赌博,它不需花拳绣腿的表演,显然更需要真刀实枪的致命一击,或许这就是小说和事实的区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