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是“謀朝篡位”還是“眾望所歸”?

事件背景


建立後周的郭威死後將皇位讓給了他的養子柴榮,柴榮也是歷史上難得的明君。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在位七年便病死,年幼的恭帝即位。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周世宗駕崩的半年之後,起因是鎮、定二州傳來消息,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最後問計於宰相範質。範質稟告太后說只有大將軍趙匡胤才能解決,事後找到趙匡胤,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趙匡胤這才同意領兵出征。

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是“謀朝篡位”還是“眾望所歸”?

陳橋兵變


公元960年,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的謠言。當然這個無從考證。

到了晚上趙匡胤率軍到達距開封二十公里的陳橋驛。這天晚上,趙匡胤喝的大醉。然後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因為趙匡胤掌管後周軍隊六年,數次跟隨柴榮南征北戰,並且屢立戰功,在軍隊中的威望極高。於是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眾將士齊聲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

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意思是說你們非要立我為皇帝,就必須要聽我的命令,不然我可不做皇帝。

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是“謀朝篡位”還是“眾望所歸”?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聽命於皇上。一路到了開封,沒有燒殺搶掠。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殺死。然後陳橋兵變的將士控制了開封。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王朝。(兵變即以後善待柴家人,並賜丹書鐵券)

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是“謀朝篡位”還是“眾望所歸”?

“謀朝篡位”還是“眾望所歸”

那麼,問題來了,在陳橋發動兵變是不是宋太祖一手策劃的?他既是導演也是男主角?小編認為,“蓄意謀劃”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理由有三:

1.政變之前裝作不知道,假裝喝醉。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太祖醉臥,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聲震原野。普與匡義入白太祖,諸將已擐甲執兵,直扣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是“謀朝篡位”還是“眾望所歸”?

2.政變之中裝作無奈,是被逼上位的。

陳橋兵變後的趙匡胤回到開封后,面對後周的宰相範質,曾痛哭流涕,一再哭訴自己不是故意的,只是被下屬逼迫,做皇帝也是無奈之舉。

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是“謀朝篡位”還是“眾望所歸”?

3.政變後洗白自己。

“嗚呼!我宋之受命,其應天順人之舉乎!受命之日,市不易肆,仁之至也。”—— 《續資治通鑑長編》

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是“謀朝篡位”還是“眾望所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