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是一种素质和修养,为何感觉有很多人吃饭习惯浪费?

洪浪汤姆


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人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精华,很可惜不为人们重视。有些年轻人对洋文化,盲目追求,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不予重视,认为陈旧了,过时了,节约是优良传统,我们应肯定并传承,近年来,民间兴起的国学热,应是好现象,很多餐饮机构也倡导"光盘"行为,我们也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珍惜粮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疫情当前,也突现了粮食的重要。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汇侃


这是一种病 要治[捂脸]

曾经的我就是那个吃饭浪费的人

不为什么,就是习惯

吃到最后就不想吃了

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我家也不缺那点粮食

爸妈也训我 就说说而已

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浪费点粮食是多大的错误

后来工作了和同事一起吃食堂

有个同事也是好朋友

实在看不过去就教训我

你知道多少稻子才可以做你这半碗饭吗?

你知道这个米怎么来的吗?

……

闹哄哄的食堂突然静下来

我愣在哪里听完

说实话,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

所以不曾珍惜

后来去闺蜜家吃饭

我看到她把面条🍜放到已经吃完小菜的瓶子里转转再夹出来,把瓶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一边做一边告诉我这是姥姥教的

菜一点都不能浪费

小时候不懂,会被姥姥骂

现在都已经习惯了

家里所有人都会这么做

所有的吃食都来自不易

珍惜粮食

是素质是教养

更是言传身教的结果

我早就不剩饭了

每次不管吃什么,一定会吃干净

我家孩现在有时候剩饭

我一定会叫他回来把自己碗里吃干净

习惯能养成就能改

改不了别人管好自己

管好我们的下一代

民以食为天

珍惜粮食 拒绝浪费



梦娜


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从古代来看,许多人都能体会道粮食的可贵性,因为她们都插过秧,收过稻谷,他们明白这些都不容易,其实做什么事都不容易,而现在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都〃好面子〃,以为以为多一点菜就能撑起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并不是的方式,你应该用其他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突破自我,现在铺张浪费的现象有很多人浪费粮食。

我只能说现在的社会行情就是这样吧,也许回到当时的那个时代,他们就能体会到那种辛苦。

他们忘记了,当时李绅所作的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而是耳濡目染的诗歌了吧?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自己行动起来,倡导〃光盘行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金诺与君歌


很多人习惯浪费,这话不对。大部分人是节俭的,包括00后。房、车压力多大,一个礼金够很多人挣一辈子。

浪费的大至有以下几种:

1:不会计划,这跟性格有关系。做的多,吃不掉,只能扔。别人看了觉得浪费。

2:吃公家的,单位每月付了钱,给外包的。你吃不吃,单位都付了钱。很多人打完饭菜,就坐那聊天,聊完天,都倒了。

3:别人请的。

4:可以报销的。

5:吃饭住院不用花钱的。


西行降魔


珍惜粮食是人的基本素质的体现。这个结论是绝对正确的!

为什么有人不珍惜粮食呢?甚至于在面对别人批评时他都会反驳说:这是我花钱买来的,浪费的是我的钱!

这些人的低素质是怎样形成的呢?本质上是他们的一个认识误区造成的:资源是我花钱买回来的,钱是我辛苦赚回来的,我辛苦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就是浪费也与你们没有关系!

之所以称之为“认识误区”。是因为他们将货币等同于资源。

殊不知钞票可以大把的印出来,而任何资源都会有一个生长或形成周期,当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周期和资源的形成周期难以衔接时,就会发生资源短缺,此时的你我即使有再多的钱,都不可能解决资源匮乏困难。

如果你知道资源再生困难而珍惜资源,你就属于素质高尚的人士。当你认为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不珍惜资源时,你的低劣素质就会显现无遗。

请让我们始终记住一句话:‘’金钱是你的,资源则是社会的‘’。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么一句话,我们的素质就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就会慢慢融入高素质人群,我们就有可能得到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也算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吧!


不糊涂时涂糊不


珍惜粮食的确是一种素质和修养。在当下,不珍惜粮食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条,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对粮食珍贵性的认识和亲身感受。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经历过自然灾害,粮食不足,饥肠辘辘,饥饿难耐的苦日子,深知粮食来之不易,无论从家庭教育,还是自身体会,都懂得粮食的珍贵,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的习惯,这种习惯深置思想意识之中,成为不需要思考的下意识行为,时时都在提醒、规范、约束着自己的言行。随着农业的发展,粮食供应不足问题的解决,八十年代之后的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等等,他们没有经历过老一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忍饥挨饿的苦日子,珍惜粮食的观念渐渐淡化甚至消失,加上少子化后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家中小公主,小皇上,宠爱有加,哪里还有心思对他们进行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家庭教育呀。没有缺衣少食的亲身经历,又没有节约粮食的家庭教育,不节约粮食,没有节约粮食的思想意识,存在普遍浪费粮食现象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吾心向善68285658


珍惜粮食是一种素质和修养,不错。米+良=粮,人+良=食。两个字都有良,人有了粮,就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已告诉了我们,粮食不仅来之不易的道理,还着重强调了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劳动果实。它要经过风吹日晒,雨露滋润,通过农民的犁地,施肥,播种,锄草,浇水等田间管理,直到收割,打碾,收藏,加工,一条龙劳作,整个过程充满艰辛,出力流汗,需要辛勤付出,来之不易。再从作物的生长期看,一粒小米的成长期需要八十八天,八+八=米,不难看出须经三个月。春小麦也要一百二十五天左右;冬小麦须经二百五十天左右。生长不易。在这其间充满变数,蝗虫,天气会影响它的生长收成,收获没有保障。收获不易。农民成天劳作辛勤,体力劳累透支是常事,劳作不易,也有力尽汗干之时,劳作不易。所以珍惜粮食是一质素质,也是一种敬畏天地,尊重农民的一种情操,也体现了一种品格。谢谢!


梦中晴雨


道理很简单,现代人,有多少人真正经历饥荒年代?60后在那时才刚刚出生也就是50初和解放前出生的老人们的人会有点印象吧,如今60年代出生的人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了。他们那时还仅仅是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什么都不记得了就更不用说我们这些人啦!那时还没有我们呢。我们都是从父母口中和后来文字描述中才知道有这件事,具体情况根本就很模糊。就更加不要说80后90后们啦,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因印像所以对于粮食紧张?根本没有就没有切身的感受。


爱看爱思考


提起要珍惜粮食好像大家都知道,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经过饥荒年的老人,挨过饿受过冻的年轻人,知道哪一粒米的重量。从小丰衣足食活的惬意的人们,如果生活习惯不好的,也会浪费粮食,还有些人从来都不看重一粒米的份量,只觉得多好吃的东西他买得起,不去理解它的来之不易,粮食在这些人眼里,只是可以买卖的商品,他们只注重有钱,有钱就有一切,这种人最可怕。所以珍惜粮食真的是一种素养。呼吁全民珍惜粮食,一粒粮食就是一粒种子。


7葱油饼8


粮食问题系国之大计,是我们人类生存之本。这种结论恐无人质疑!

对于粮食的重要性,可以说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国民都是十分重视、十分关心的,形成了共识。

”有粮有钢,心中不慌”,这句名言至今依然有着指导性的普遍意义。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明人张居正也示后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历史经过无数次变迁,今日之时代”已有”前无古人”之辉煌。今日之中华今非昔比,国更富,民更强!

不过,繁华的背后,现在的国人有的早已不知传统为何物,有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错位。

在和平时代缺乏危机感是令人非常担忧的事情。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缺口依然很大。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个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略性的大问题。因为”锅里有碗里才有”並非是个深奥的大道理。

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该只是口号,而应该落实于行动。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习惯于”今日盘中歺,粒粒皆辛苦”的思想教化,形成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是非观。

对于如此正确、珍贵的精神财富,当大力宣传、继承、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