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孩要"兩不管、三不慣",娃以後更容易出人頭地,父母才會更省心

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這樣說過: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對小孩要

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個節目中說到過,和這個觀點大同小異:“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只要有李玫瑾教授的課,學生們紛紛搶奪座位,所謂人山人海。當然教授也會經常的參加一些訪談節目,開講座。

對小孩要

相信不少的父母和準父母都對李玫瑾非常熟悉了,但也有過這樣的疑惑:教授研究的方向是犯罪心理學,那麼怎麼會和家長聊起了育兒呢?

李教授這樣說,答案讓我們深思:

“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所以我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

對小孩要

對小孩要

中國家庭教育孩子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是難免避免的,有些孩子發現問題錯誤後家長沒有及時的進行引導、糾正,慢慢的導致孩子存在各種壞毛病,大了後後悔莫及,可已經晚了許多。

所以我們建議家長們給孩子實行兩不管三不慣”原則,減少更多的小問題,從而容易成大器,對社會有用的人!

對小孩要

對小孩要"兩不管、三不慣",娃以後更容易出人頭地,父母才會更省心

兩不管

一、心理可以承受的事

現在家庭中的孩子,受到一點挫折和失敗後,相信更多的家長都是第一時間進行安慰,或讓孩子去放棄這個事放棄去嘗試。父母感覺這是應該做的,我愛我的孩子,其實並不然,這樣不僅僅會導致孩子的心理變差,更會產生在今後的生活和在社會中遇到的困難挫折,選擇逃避,退縮,今後的事業上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

對小孩要

當孩子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家長們不必盲目的給予安慰,當困難在孩子的心理承受範圍內我們應當讓孩子獨自面對困難,並嘗試去解決他,家長們可以去引導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讓孩子更加快樂勇敢的去面對。

二、自己可以獨自完成的事

現在家庭中有的家長,愛惜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保護心太重,一些事不讓孩子去做。比如一些打掃自己房間,穿衣服,洗衣服...父母們會選擇自己來完成,嚴重的打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己做事的獨立性和積極性,若孩子沒有完成自己做的事情,長大後就會對家人產生依賴,慢慢的就會變成"啃老族"。

對小孩要

所以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去獨立完成,不僅僅的是鍛鍊了自主能力,也會給孩子的責任心產生變化,也可以體會到生活的不容易,做父母的辛苦更加的懂得感恩。在勞動中茁壯的成長

對小孩要

三不慣

一、沒禮貌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貌更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孩子們不禮貌,頂嘴說髒話,都屬於不禮貌。一方面影響了對家長以及長輩的不尊敬,還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會讓人產生偏見,在社會和工作也容易吃虧的。情商也會隨之變低,與人交談也會不順利。

對小孩要

二、不守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如今規矩這種事在孩子心中已經淡卻了,沒有了規矩意思,做事辦事以自己為中心。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情緒暴躁對父母大吼大叫,都習以為常,這樣長大後非常容易的欲入歧途,做事也不考慮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作為家長們千萬不要縱容孩子,培養孩子懂規矩,守規矩的良好意識。

對小孩要

三、推卸責任、撒謊

作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敢作敢當的孩子。但孩子們在犯一次錯的時候,怕被父母們責怪、批評,孩子害怕就會產生撒謊的心理,推卸責任後,父母不追究。久而久之讓孩子產生撒謊成癮的想法。相信在今後的社會以及工作中不會有理想的作為。作為孩子的"第一導師"家長們一定要去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敢作敢當的"小大人"

對小孩要

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重方法,講究,更科學的去教育,讓孩子在一個健康良好的環境下去成長,當我們和孩子成為朋友時,孩子也會願意聽父母的教導和意見。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行為和思維習慣,能幫助你在學業和事業上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主導自己的命運。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提高自己素質和修養。

對小孩要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一套共有30冊,繪本包含《行為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10冊)《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安全早知道》(10冊)

對小孩要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對小孩要

孩子多數暴躁行為的產生都是由於壞情緒的干擾,是一種本能反應。產生壞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孩子壞情緒產生時,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所以做家長的點擊下方圖片,從現在開始改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