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曾說:有的時候你用什麼方式對待他,他就會用什麼方式回敬你;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自然不會尊重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講座:“犯罪心理其實是跟人的早期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我在研究犯罪心理的過程中,把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作為重點,其實要想真正瞭解人的心理問題,也必追溯到人的早年期間的心理教育問題。”
李教授的觀點同文化復興時期的哲學家培根的觀點也是非常的相同,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所以從幼年時間就跟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
其實家長在發現了孩子有一些小毛病的時候就及時糾正,並作出正確的引導,就可以避免孩子養成哪些壞習慣。
李教授提出了一個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原則,就是“兩不管三不慣”,此原則不但可以讓孩子改正壞習慣,還能讓孩子養成很多好的習慣,將來孩子也更讓家長省心,也更有出息。
先了解一些“兩不管”
1)孩子能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都有一點過度的擔心,總會覺得孩子還小,做什麼也做不好,或者嫌孩子的速度慢,就幫助把孩子的一切事情包辦了,比如:穿衣,穿鞋,整理房間和玩具。其實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少了很多的鍛鍊機會,在小時候不從小事鍛鍊自理能力,長大很難直接就去很好的照顧自己,沒有了生活自理能力終將淪為“啃老族”。
在孩子小時候,家長還是要放手讓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學會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中來,從勞動中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同時也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這樣孩子不光學會了自理和獨立,還懂得了對父母的感恩。
2)孩子心理能承受的事不要管
3-6歲是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最佳時期,所以這個時候如果孩子遇到一點小挫折,家長可以嘗試一下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面對一下挫折,這樣的鍛鍊可以讓孩子變的堅強,在成人後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遇到困難都能堅強面對,不會退縮。
所以在這個關鍵時期,孩子遇到的挫敗只要是在心理承受之內的,家長就不要過度的撫慰孩子了,讓孩子獨自面對挫折,感受挫折。當然家長要在一旁引導孩子找到解決的方法(不是把孩子扔下不管),一旦孩子成功解決了問題,他的內心就會多一份勇氣和堅強。
再一起看一看“三不慣”
1)孩子破壞規矩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多少都會有被家長溺愛,做事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規矩意識。比如:明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不對,但是到別人做客還是忍不住要拿;還有明知道公共場合大哭大鬧不對,為了要挾父母還是對父母無禮。不懂得衡量自己行為後果的孩子,長大後也很容易走上“歪路”。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定不要慣,從小要給孩子定規矩,培養規矩意識。
2)孩子不懂禮貌不慣
禮貌對一個人來說也是一個教養問題,在家對父母長輩沒有禮貌,出門在外沒有教養。今後在社會上是很難立足的,也不招人喜歡,所以孩子在小時候有不禮貌的,對人說髒話的表現就應該及時的糾正和引導。不然孩子也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對父母也不會孝順。典型的低情商。
3)孩子撒謊推卸責任不慣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撒謊是不能縱容孩子的,犯錯了把承擔責任就推卸責任,這樣的孩子是沒有責任感和擔當的。一旦撒謊成癮,有事就不想負責任,這樣是很難有成就的。
家長要在孩子性格形成期3-6歲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這個年齡段也是孩子對閱讀的敏感期,所以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有引導意義的繪本來給孩子進行好行為傳達。把孩子帶入到故事中去,讓孩子體驗“犯錯誤要學會承擔責任”。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繪本包含《行為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10冊)《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安全早知道》(10冊)。
這30冊繪本分別從安全、情商、行為三個大方向重要介紹,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通過故事正確的引導孩子,同時也能夠學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李玟瑾教授的這個“兩不管三不慣”聽起來可能很容易,但是家長做起了可是很困難,育兒是一輩子的事情,家長稍有不慎,就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家長們可以點擊下面商品卡,培養孩子從現在開始:
閱讀更多 栗子媽媽說育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