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和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坐收渔人之利”为什么会是他们?

大马哈鱼12


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得天下是坐收渔翁之利,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其实没有哪个开过皇帝是因为侥幸而得到皇位。

上古有黄帝灭蚩尤而得天下,涿鹿之战的历史还在流传;三代时期武王伐纣的旧事,神仙斗法的传说还在流传;明清时期,朱元璋灭暴元争天下的历史还历历在目。谁能说这些人哪一个是坐收渔翁之利而得的皇位,哪一个人的皇位不是真刀真枪夺来的?

回到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汉代和唐代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两大王朝。汉高祖刘邦在秦末起义,与项羽一同灭秦,最终战胜项羽建立了大汉。而唐高祖李渊则是借着隋末农民起义,趁势而起,最终战胜群雄而登上皇位。

一、刘邦的“侥幸”

觉得汉高祖刘邦“坐收渔翁之利”大多是因为他先进入咸阳这件事。当时秦国的主力军队被项羽拖住,刘邦引兵从西路攻秦,虽然途中遇到不少抵抗,但都不是秦军主力,因此刘邦一路有惊无险,先到达咸阳,驻军灞上,接受了秦的投降。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其中确实有“坐收渔翁之利”的成分,但这只是在灭秦,并不是真正的得到天下。只能说刘邦“坐收渔翁之利”而灭秦,收获了不少声望,但仅凭此不能得到刘邦因此而得到天下的结论。

再看楚汉争霸的过程,这才是真正争夺天下的时候。刘邦因为先入咸阳为王的约定,而被封为汉王,项羽则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声望自称“西楚霸王”。灭秦之后,项羽的实力要强于刘邦,鸿门宴的故事就体现出了刘邦的窘境。

刘邦既然决心争夺天下,就东出三秦,联合天下诸侯反楚。趁着项羽攻打齐国,率军56万成功袭取了楚都彭城,但因享乐而被项羽反击,项羽仅用3万轻骑而袭杀刘邦十万人,刘邦仅率十余骑逃脱。

但刘邦重整旗鼓,利用计谋收复英布、彭越,再使用反间计使得范增离开项羽。同时让韩信进攻楚军腹地。而自己的主力故意不与项羽决战。就这样使得项羽腹背受敌,而不得不与刘邦订立盟约,中分天下。

随着项羽东归,刘邦又乘机攻打项羽,垓下之战使得项羽兵败,最后落得乌江自刎、霸王别姬的下场。从而夺得天下,建立汉朝。

这里面哪有“坐收渔翁之利”?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刘邦立马响应。陈胜吴广失败后,刘邦又投入楚国阵营,与吴义分二路攻秦,当时秦军刚刚战胜项梁,势头正猛。刘邦一路西进,攻城略地,吸纳人才。

到了楚汉争霸时,联合诸侯反楚。鸿门宴上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彭城之战更是带着十余骑狼狈逃亡,可以说随时都有性命之危。但是他没有放弃,招兵买马,重整旗同时也吸纳人才,巧用计谋,最终战胜强敌。

这一切都是拼着性命夺来的,不是坐山观虎斗捡来的

二、李渊的“幸运”

如果说汉高祖李渊不是因为侥幸得到的天下,那么唐高祖李渊就更不是如此了。刘邦可能还有先入咸阳的侥幸,李渊就根本没有这样的情况。

当时天下反隋起义风起云涌,李渊抓住机会攻取长安,以长安为基地开始争夺天下。可能有人认为李渊跟刘邦一样,坐收渔翁之利而得到了长安。

其实长安跟秦的咸阳不一样。隋初以长安为都,但是到了隋炀帝时期迁都洛阳,到了隋末,隋炀帝更是打算迁都丹阳(南京)。因此长安的重要性当时是要小于洛阳。

而李渊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威胁同样不小。西北金城有薛举和薛仁杲,西有武威的李轨。东有刘武周和宋金刚。洛阳有王世充,河北有窦建德,江南有萧铣,还有瓦岗李密的起义军。这些人当时哪一个不是兵强马壮,都与唐有一争之力。

武德二年,刘武周东侵,攻打李唐,夺取了李唐的起兵之地晋阳,紧接着继续东进。在李世民的抵抗和反攻之下才被打退。而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不是省油的灯,联合对抗李唐。

王世充凭借隋朝遗留的一些底蕴,占据洛阳。若说坐收渔翁之利,王世充要比李渊幸运的多。他凭借隋朝内部的叛乱,夺取了洛阳。洛阳不但是隋朝后期的都城,而且当时的粮仓大多在洛阳附近,因此可以借此大量扩充兵马。但是王世充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最终输给了李唐。

李唐即使夺得天下之后,河北等地又出现了窦建德、刘黑闼的叛乱,反反复复,严重威胁到了统治,同时北部还有强大的突厥的袭扰,可以说每一步都很不容易。

如果说李渊夺得天下有些幸运,那这些幸运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几个优秀的儿子。

三、皇位不是侥幸得来的

在天下大势面前,不可能简单的坐收渔翁之利。不论是李渊还是刘邦,他们在争夺天下之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的。陈胜吴广起义是秦国的统治依然坚挺,隋末之时群雄并且,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会夺得皇位。

天下之争,每一步都是白骨累累。我们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天下之争要远比这残忍,而谁又能肯定自己不会变成其中之一呢?


孙狗剩Johnson


刘邦和李渊得天下的原因,都是因为会用人

不同的是,唐太祖有个好儿子,刘邦则是却是真会用人,内有萧何统领政务,外有韩信统帅将领,攻城略地。

要分析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知道刘邦和李渊是如何统一中国的。

刘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

在汉朝统一战争中,谋划有张良,内政后勤有萧何,统帅大军战胜敌人有韩信。项羽则是带领军队四处征伐,而不是做更多的统帅工作,信任将领、充分使用将领。

刘邦知人善任,并且善于听取意见,别人给出的意见,大多都可以接受。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不能善用人才,导致陈平、韩信、英布先后归汉,也不能听取意见,甚至杀害谏者。

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定魏王豹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

汉高祖刘邦也曾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李渊是如何统一中国的?

隋唐之际,有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萧铣等割据势力,除了萧铣外,都被李世民先后击灭,可见李世民功劳之大。

甚至,可以说唐朝是建立在李世民手中。

单单一个李世民,似乎并不能说明李渊善于用人。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一个好的人才,甚至可以让一个王朝得以建立。对于李渊来说,李世民似乎不能那拿用人来说,更适合拿选择来使用。

因为在李渊这么多孩子里显现出来,并不是李渊选择的,而是李世民的主动请求。这里的用人并不是说李渊用人的能力有多么强大,而是说李渊信任李世民这个选择正确。

即使是李世民,也是十分善于运用人才的。唐朝的大将,几乎都在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中,这些大将也是在唐朝统一战争中验证了能力的,可见李世民的识人能力。

这就是用人的力量。

虽然专业能力也很重要,但并不是永恒重要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情况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调整我们的重点,不要被遗忘的惯性所迷惑


谁言事多


因为他们深谙驭人之道。


问道154720498


因为他们有眼光、有实力、会用人、善于等待时机,知道枪打出头鸟,懂得后发至人。

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坐收渔翁之利之人。

刘邦起兵造反时,秦朝的基业早已经被撼动,农民起义让秦朝头痛不已,而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根本没有被其他人所重视,他在项羽和秦军激战时,趁机占领咸阳,并在此后不断发展壮大。

刘邦会用人,内有萧何统领政务,外有韩信统帅将领,攻城略地。

刘邦知人善任,并且善于听取意见,别人给出的意见,大多都可以接受。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不能善用人才,导致陈平、韩信、英布先后归汉,也不能听取意见,甚至杀害谏者。

李渊的情况要比刘邦更好,他蓄势待发,等待各地的起义,最终一招制敌,接受隋朝的基业,扫除群雄建立大唐王朝。

综上,他们两人好比黄雀,等待螳螂捕蝉,最终把全部成果收入囊中。



当代曹植


汉高祖刘邦和唐高祖李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坐收渔翁之利的人,很大程度上他们继承了前人或者前朝的基业。刘邦起兵造反时,秦朝的基业早已经被撼动,农民起义、六国死灰复燃等都让秦朝头痛不已,而实力相对较弱的刘邦根本没有被其他人所重视,他在项羽和秦军激战时,趁机占领咸阳,并在此后不断壮大。项羽早已经把路给铺好,帮助刘邦消灭了很多敌人,这好比一个拳击手,不必与所有人对决才证明自己是第一,只要与第一名对决,胜出便可称为第一。

刘邦在彭城一战就足以说明他的实力,背后搞偷袭,还被打的惨败,最后靠着计谋才得以胜出,刘邦虽然赢的不光彩,但成王败寇,只要胜出便是精彩的历史。

李渊的情况要比刘邦更好,他蓄势待发,等待各地的起义,最终一招制敌,接受隋朝的基业,扫除群雄建立大唐王朝。他们两人好比黄雀,等待螳螂捕蝉,最终把全部成果收入囊中,从大环境来说,刘邦和李渊的运气还是非常不错的。




周朝文DMU


李渊也好,刘邦也罢,都是因为前朝皇帝不作为引起民愤,他们顺从民意,揭竿而起,加上他们都有一帮舍身取义、生死相许的团队~


尊医健本


历史的必然性吧,当这份机会和责任落到有准备的人手里,他们必然会全力抓住,刘邦和李渊都是这样的人。


来颗忘忧草


1.首先唐高祖和汉高祖都是靠实打实得来的江山,并非所谓“坐收渔翁之利”。

2.首先太原起兵前,李渊就是一名多年领兵打仗的统帅,自身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

3.公元617农历七月李渊在太原起兵,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准备了大半年,准备工作很是充分。

4.李渊之所以成功,在于起义时机恰到好处,在各方势力无暇顾及时,审时度势迅速占领关中,稳住了阵脚。

5.政治措施得当,首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起兵,博得的贵族士绅的同情和支持也麻痹了各方势力。进入长安后立隋炀帝之孙为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6.李渊以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方针,充分利用各势力内部的矛盾分化各个击败他们。终于在经过十年的战争后,李唐于公元628年击败朔方割据势力梁师都统一全国。

7.唐高祖能建立唐朝固然有天时地利人和,也靠了唐太宗李世民杰出的军事统帅才能。

8.汉高祖自秦末起义就开始参加反秦起义,还是第一个攻入咸阳灭掉暴秦的诸侯王。

9.汉高祖之所以能从抗击暴秦一路走来一直到消灭项羽统一全国,就在于:

(1)汉高祖能礼贤下士,使张良、萧何、韩信、英布等杰出人才为其所用。他又给与人才充分的信任,使这些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2)汉高祖虽然数次败于项羽,却有屡败屡战的坚强和勇气。

(3)汉高祖被项羽封于巴蜀,那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根据地。

(4)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赢得天下民心。

(5)项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最终众叛亲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