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水歷史上知名文狀元,應山被稱為狀元之鄉,你知道有哪些人嗎?

廣水人文蔚起,“兩宋”時期,是廣水史上文光四射的時代,僅北宋時期就有王世則、宋庠、宋祁、鄭獬四狀元,時德安府建有“四狀元坊”,應山建有宋庠、宋祁“兄弟狀元坊”、“雙壁坊”、“聯芳坊”以彰其名,教化後人,應山被時人稱為“狀元之鄉”,名噪天下。康熙《應山縣誌》載:“永陽宋時科第最盛,蜚聲今古”,從此,應山人更加註重地方教化,其崇文尚學、重教興教之風綿延千年,文風日盛。

廣水歷史上知名文狀元,應山被稱為狀元之鄉,你知道有哪些人嗎?

廣水歷史上知名文狀元和進士

王世則:宋太宗太平天國八年(983),22歲舉進士第一,是應山有史記載的第一位狀元。時宋太宗在瓊林苑宴請登科進士,進士賜宴自此始。自王世則蟾宮摘桂後,應山人宋庠、宋祁、鄭獬相繼大魁,“蓋吾邦鼎元,此公破天荒也。”其故居在治西四十里之龍圖灣。

“兄弟狀元”宋庠(996—1066)、宋祁(998—1060)宋庠、宋祁(“二宋”)有“兄弟狀元”的美譽,其父為應山縣令,自幼隨父寓居應山,少年與“二連”讀書法興寺。北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宋祁與兄同舉進士,禮部奏祁第一,章獻太后不欲以弟先兄,擢庠第一,置祁第十”,由此兩兄弟皆為狀元。

鄭 獬(1022—1072)北宋皇佑二年(1050)登進士第一,故居在應北九十里(今吳店鎮漿溪店)之狀元畈。死後因家貧子幼,10餘年後才得以安葬於大洪山西白龍池狀元塔側。其後裔世居應山縣城。

連 庠(1005—1067)北宋慶曆二年(1042)進士。

連 庶:字居錫,北宋慶曆六年(1046)進士。

連南夫:(1086—1143)北宋政和二年進士。

李庭芝:(1219—1276)南宋抗元名將,淳祐初進士。

顏 木:明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

傅鳳翱:字德輝,明嘉靖二年(1523)進士,累官兵、工、戶三部侍郎,明、清縣城建有“三部亞卿”牌坊,以彰其事。墓地在今李店鎮。

陳聯璧:明萬曆十四年(1586)進士,主纂康熙《應山縣誌》八卷本。

楊 漣:(1571—1625)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

閔 衍:號印麓,康熙年間進士,曾任職戶部員外郎,後告假歸裡,其著作入選《四庫全書》。

左紹佐:(1846—1928),清光緒六年(1880)進士。(高教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