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信在蒯通游说下造反,能够打败刘邦?

周朝文DMU


韩信必败。

秦末,人心思安,而从刘邦约法三章之后,即已天下归心。

韩信作为兵仙,虽然征战杀伐是高手儿,但奈何形势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张铁军158


那是不可能的,如果韩信有实力,那么劝进的就是一堆将军,而不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蒯彻了。


长岛男爵


如果韩信真的造反,在最初的战疫中连连获胜应该问题不大,但最终的胜利只能属于刘邦。

因为刘邦得天下是必然,楚霸王项羽阻止不了,韩信当然也阻止不了。

就如同曾经名正言顺的蒋介石拥有百万雄师、精兵良将、外加全套美式装备,却无法战胜被称为“匪”的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一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比于项羽入咸阳城时的屠戮,刘邦的约法三章已使天下归心,虽然历史上刘邦也因很多过失被后人诟病,但其志在天下国家,愿惠及苍生的心量已显而易见。而韩信的心量只在于出将入相。心有多大命就多大,韩信的心还不足以装天下!

当刘邦坐拥天下后,韩信也面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窘境,对刘邦来讲,多韩信不多,少韩信不少。即便是韩信反了,也只能是“贼”或“匪”的等级。

当然韩信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自古大兵未动粮草先行、舆论先行!战争的胜负绝对不仅仅取决于“战”,后方的舆论、间谍、粮草、人心等等之“争”才是王道。韩信基本没有“争”的本钱。

因此,韩信虽有军事才能,但却缺乏号令天下的必备条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韩信有(能)力,但历史记载中未见其显仁或彰德之处。因此,按实力讲,韩信是当之无愧的良将,但其能力不足以称霸,更无法称王。

良将就如同一只光芒四射且锋利无比的剑,需握在持剑人手中才能彰显其威力和光芒。没有优秀的剑客,剑也会失去光芒。

我是偶尔出来打酱油的医生,回答点儿非专业的问题,发表些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妇产科医生毕一鸣


韩信如听取蒯通与项羽联合,刘邦的其它乌合之众心鸟兽散,最后的结局有三种可能:一刘邦被灭,韩信归附项王而分封齐地二刘邦打败逃回汉中与项羽韩信三分天下三刘邦被灭,韩项对战,韩灭项统一国家。韩与项一对一比拼没有一点胜算


用户98490517406


判断韩信是否会造反,首先要分析韩信的本人特点和楚汉相争中经历的事情。

韩信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借住他人家中,靠蹭饭为生。长大成人后,他不愿意工作,也没有经商头脑,没有生活经济来源,身边没有什么好友,经常遭到别人的白眼和侮辱。但有一点,他熟读兵书。

漂母进饭故事中,叙述了饥饿难耐的韩信在河边钓鱼,一位老婆婆见韩信可怜,便连续好多天给韩信送饭吃。韩信内心感动,向老婆婆说:"将来飞黄腾达了会重谢"。老婆婆回到:"大丈夫不能生活自理,我是觉得你可怜才给你送吃的,不指望你报答我。"

胯下之辱故事中,叙述了行同乞丐的韩信在街市上,遇到当地一位杀猪屠夫,屠夫刁难韩信,韩信不屑与人争执,便从屠夫胯下钻过。

可见韩信在生活中不能自理,是在白眼和侮辱中渡过,并且不善于与人交际,也可以说他自持清高,自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不屑与人交际。同时表明韩信思想较为单一,一心想在军事上有所建树。

随后韩信远离家乡,和刘邦一样投靠在项羽帐下,在项羽帐下成为执戟郎中。原本韩信想在项羽帐下成就一番功业,但是事与愿违,韩信在项羽帐下并没有得重用。又转投刘邦帐下,在萧何的后勤部队中做了一名治粟都尉,也就是管粮食的一名小官。 然而也没有得到重用,

但韩信在萧何的后勤部队中,韩信不断的在萧何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萧何逐渐了解了韩信军事才能,但没有引起萧何的重视,韩信无望,趁夜逃出军营,萧何得知韩信逃出军营,意识到韩信这个危险人物的重要性,立即骑快马追韩信。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为什么说韩信危险呢?因为萧何知道韩信的军事才能,如韩信不帮助刘邦,便会帮助他人,韩信帮助他人定会对刘邦造成巨大威胁。

萧何追到韩信后,给了韩信两个选择,第一是跟随刘邦,第二是成为刀下鬼。随后韩信也告诉萧何,跟随刘邦可以,但是要做大将军。萧何答应了韩信的要求,萧何随后向刘邦举荐刘邦,并且刘邦同意了萧何的建议,立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的愿望得以实现,成为了刘邦势力中的一把大砍刀,所向披靡。并且在楚汉相争中,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统一天下,被世人称为战神。

可想而知韩信的军事才能在楚汉争霸时期是多么突出。并且韩信是楚汉相争中,起到的决定性的人物之一。

在这个简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简单剖析一下韩信的本性特点。

其一:韩信愿望是带兵打仗,想要在战场上展现自己。

其二:韩信没有统治天下的野心。

其三:从胯下之辱、遭到乡亲的白眼和始终不被重用的事中,能看出韩信和刘邦都具有忍辱负重的能力,但韩信不具备刘邦为人处世、笼络人心的能力。在人际交往能较为薄弱,政治头脑不足。

其四:韩信自认为是千里马,在未得到刘邦赏识之前,从未得到任何人重用和看得起。对与刘邦的赏识韩信内心还是具有感激之情的。

蒯通在齐国劝韩信自立为王,成为一方霸主和项羽刘邦抗衡。但韩信没有听取蒯通的意见。基于以上4点,并有以下几点,促使韩信不会称霸。

其一:韩信军队中大多数都是刘邦的嫡系,韩信自身原因导致他自己亲信部队的势力非常弱,在整支军队中形不成能与刘邦嫡系对抗的势力。

其二:韩信对刘邦抱有希望,并对刘邦有感激之情。

其三:韩信没有称帝的野心。不具备帝王应该有的远见和政治格局。

其四:韩信低估了刘邦的政治手段,他以为刘邦会对他的军事才华会十分重视。

其五:是刘邦成就了韩信,不是韩信成就了刘邦。

综述以上9点潜谈,由此得知韩信不会自立为王。更不可能打败刘邦。


传说历史


不能说一定,至少取胜的几率相当大。只要韩信一门心思和刘邦争天下,不是没有机会的。首先,他的战争指挥能力可以说在当时盖世无双。当年西楚霸王何等英雄,能把强大的秦军杀得屁滚尿流。一代名将章邯都屈膝帐下,所向无敌!结果一遇到韩信就彻底歇火,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也就是说,他笃定要灭谁,只要给他军队,他可以做到。后面,他被吕后所擒杀。不是说他智慧不行。说他政治上幼稚也是错误的。起码韩信不是个一般的武夫。他被擒杀,只能说他对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严重估计不足。历史上,君王取得政权后,马放南山,鸟尽弓藏,君臣相安无事的故事有没有呢?应该说还是有的。并不是一定没有。所以,这给韩信造成了一定的错觉。以为可以做个太平功臣,颐享天年。他完全没有考虑到刘邦、吕后,以及一大帮子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说,当时的政治环境是相当险恶的。张良在为吕后解决了太子地位的问题后,也迅速隐居深山了,足见当时的环境的险恶。萧何诱杀韩信其实也情非得已,刘邦、吕后在身后给的压力山大啊。韩信至死都无法相信,萧何会害他。刘邦、吕后要对韩信家族赶尽杀绝,萧何却冒死收留了韩信唯一的儿子。可见其,人性未泯。后来萧何也因此事牵连逐渐淡出权力中心。但其收留遗孤仍可作为对韩信一事内心的自我救赎。

如果韩信能够一门心思和刘邦争天下,发挥自己军事上的优势。同时身边又有蒯通这样的能力相助。我认为打败刘邦不是神话。而且,韩信当时手中是有军事实力的。这些军队随他征战多年,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况且,当时异姓王割据的情况还存在。也就是说,刘邦那边并不是铁板一块。那么,这个战争要真打起来,韩信还真有胜算。


荒原漫步者


他还是打不败刘邦,因为刘邦在那时已经树立了威望,很有号召力,韩信若是反刘邦,恐怕也没几个人听他的


Gjfwxws123


不可能,韩信之所以不听蒯通的,就在于他对当时各集团之实力情况相当清楚,知道他若在克齐之后反叛,则必将军心大乱,沦为项羽与刘邦夹击之对象,因为他在军中根本就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派系,带不走部队,许多将领都是刘邦派来的,比如骑兵猛将灌婴。而这个蒯通要出这馊主意,八成是早已暗通项羽,或者根本就是项羽派来潜伏的间谍,专门搞破坏的。


匡济历史研究所


能。


汪清华303


昆仑山Z认为:韩信在军事上绝对能打败刘邦,这豪无疑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