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對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的看法有著驚人的一致

李約瑟是20世紀西方著名的漢學家、科技史工作者,他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研究之深讓中國人汗顏。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古代經驗技術的發展水平遠高於西方,近代科學卻誕生在西方,明朝之後中國為什麼落後於西方了?這個問題被稱作“李約瑟難題”,這個問題也衍生出很多版本,比如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對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的看法有著驚人的一致

這個問題引發出很多討論,雖然目前並沒有一個能夠讓人信服的回答給這個問題一錘定音,但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是客觀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值得一提是愛因斯坦也曾經參與到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討論中,並且給出了自己的回答。當時有一位學者將課堂中中國有無科學的探討整理成筆記寄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就此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愛因斯坦認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之上的,一個是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的形式邏輯體系,另一個是文藝復興時期發現的通過實驗找到因果關係。在愛因斯坦看起來,中國的先人沒有走出這兩步並不讓人覺得奇怪,真正讓人驚訝的是西方人居然將科學建立了起來。

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對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的看法有著驚人的一致

愛因斯坦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對科學的認識和分析有其獨到和深刻。愛因斯坦所說的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的形式邏輯體系實際上代表著數學的演繹邏輯,通過實驗找到因果關係代表著實驗的歸納邏輯。數學的演繹邏輯和實驗的歸納邏輯是科學誕生的兩大要素,在愛因斯坦看起來中國古代沒有發明這兩大要素,故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是不足為奇的。

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對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的看法有著驚人的一致

除了愛因斯坦,還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就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發表過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楊振寧。楊振寧做過題為“《易經》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報告,在那場報告中楊振寧對《易經》進行了猛烈的批判,楊振寧認為《易經》影響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又進一步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是隻有歸納法,沒有推演法,而歸納和推演同為近代科學的基本思維方法。缺少了推演法,使得近代科學沒有誕生在中國。

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對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科學的看法有著驚人的一致

從愛因斯坦和楊振寧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儘管二人的回答不盡相同,但都涉及到歸納、演繹這兩種重要的思維方法。科學巨匠有發現科學規律的親身體會,他們對科學誕生的認識要比普通人深刻得多。愛因斯坦都覺得真正該驚訝的是科學居然能夠誕生,那我們也不必太在意中國古代沒有誕生出科學。和近代科學比起來,現代科學才是真正的璀璨耀眼,現代科學催生出的技術和文明才是更能讓人驚訝的。中國該把握住擁抱現代科學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