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瑞士著名心理发展学家让·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源泉来自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活动。

在皮亚杰发表的观点中,3—6岁的孩子们认知能力可由自己发展同样家长也会给予外力作用。大部分家长鼓励孩子时只会说“你真棒”,这会形成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定向认知。单一的夸赞语气词只会让孩子们拥有一成不变思维方式。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不同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们呢?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鼓励孩子要抓住具体的事情

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家长对自己说“你真棒”或许会很开心,认为自己对某件事有很好的表现。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因为笼统的夸赞语句感受不到家长积极情绪的传递

因此,家长们对于独立完成任务的孩子们,要抓住具体的事情去夸赞他们。比如说孩子们主动去洗碗,并且洗得很干净。家长们就要围绕洗碗这一件小事来夸赞孩子。“你洗的碗太干净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家长们对自己的关注。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鼓励孩子的努力而非天赋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正如卡莱尔所讲的在这个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孩子对某一方面有极高的天赋,是值得家长们高兴的事情。但怎样引导一项天赋能力,值得家长们深思。家长们要帮助孩子们明确一点:能收获好的效果,能达到成功顶端,天赋只是一把开门的钥匙。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才是真正走向成功的理由。也就是说,家长们要强调努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天赋。让孩子明白成绩是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只靠天赋。


积极的肯定

期望孩子们做一件成功无误的事情,家长切不可“提前预支”。在孩子们为从动手做某件事情之前,家长就将自己具有压力的意向传达给孩子们。“我希望你能做到”带来的积极作用比起“我相信你能做到”来说相差甚远。希望家长给予孩子们的是充分的肯定与信任,而不是令孩子感到负担的迫切期望心理。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鼓励避免双重标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将“双重标准”丢弃。对于孩子们独自完成的一些“大事”家长会积极地给予奖励与鼓舞。

但对于孩子们做的一些小事,比如说扫地、擦桌子、洗碗等等家长会选择“轻微”的夸赞。这会令孩子对于大事与小事有过分明确的区别对待心理。对大事更专注,对小事不放在心上。这就是双重标准带来的害处。家长们需要对孩子们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分大小事。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鼓励带有预期目的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实验中发现,如果老师、家长们可以对孩子抱有期望,认定他们无论是做生活小事还是学习,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就会促进他们智力的发育。“家长们期望的样子,给予鼓励孩子们就会实现,并且很好地展示给你们”。

这就是皮革马利翁效应的中心思想。家长们需要带着一些预期想要得到的目的来鼓励孩子,给孩子们指引一条“隐形”路线。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激励目标要切合实际

同时,家长们应该考虑孩子的能力限度,避免“小脚穿大鞋”的情况出现。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与提升需要一系列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累积经验。家长期望孩子做到的事情要与孩子是否能有实现的能力挂钩。不要“眼高手低,要让孩子逐步提升挑战的能力。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孩子如何拥有这样的积极的心理,需要家长们帮助。“不轻易往坏的方向思考”是处于困境中最重要的信条。家长们需要帮助孩子们学会自我激励,面对困难首先战胜自己的心魔。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家长们要将千篇一律的“你真棒”式鼓励方式摒弃。使用丰富的夸赞方式才能让孩子们更自信、但不自负的成长。


鼓励孩子别只会说“你真棒”,试试这7种方法,孩子进步会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