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如果问:当今什么行业最赚钱?也许很多人都冲口而出说:“直播带货!”是的,我们都看到两个姓李(李佳琦、李子柒)的网红,有着海量的粉丝,他们只要在直播露一露面,就能够吸金无数。同样是人,这“两李”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答案有很多:颜值都爆表、他们性格外向销售能力强、家里有矿、幕后有大佬包装……我先不管他们有没有这些优势,假设我们都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以上这些优势啥都没有,那么我们的人生还有戏吗?

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因为这“两李”,直播平台都很火,有不少人因此都转向研究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都想在直播领域分一杯羹。但是,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到底为什么要做直播?不就是为了营销自己吗?OK,那么营销自己的话,那你要向大众呈现什么样的一个形象,是不是只要对着摄像头,就会收到观众的不断打赏呢?你想多了!这么好的事情,人人都抢着干了,还轮到你嘛。“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纵使有好看的外表,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也很难在大众中脱颖而出。然而,哪怕你形象再普通,但你的思想见地与众不同,也能在众多好看的皮囊中展现出不同的一面。从古至今,想要展现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作。未见其人,先见其文,此话一点都不假。

不论是演说也好,直播也好,发朋友圈也好,目的都是一个,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好的稿子能给到我们最大的支持,这需要强大的写作功底。到底写作难不难呢?写作是人人都可以学得会,人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弘丹这本《从零开始学写作》正是给咱们这些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有自信的伙伴们一盏明灯,通往成功彼岸的船。

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我接触弘丹老师的时间不长,在某个知识付费平台,看到弘丹老师写作课程。虽然我对自己写作的能力充满自信,但我也从不排斥跟高手学习的机会。我不但被她那动人的外貌吸引,更重要的是她的骨子里散发出一种文人的气质。我跟弘丹老师一样,是理工科专业毕业的,如今投身写作事业。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她在写作方面投入的时间比我多得多了,她笔耕不辍,已经完成了两本畅销书《时间的格局》和《从零开始学写作》的写作,开写作训练营,帮助了好几万热爱写作的伙伴们共同成长。今天我给大家解读的是弘丹老师的《从零开始学写作》一书,将会从三个角度来给大家解读。第一,就要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写作;第二,我们谈谈写作的整个过程有什么样注意的;第三,做生意需要进货才可以出货,写作也一样,需要不断地有素材输入并且加工。

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的好处多多,在我看来,只要以下这六个理由就可以驱动着我们笔耕不辍,够不够呢?第一,写作可以记录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写作,并不是为了写出很多伟大的作品来,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别人听,在这忙碌的生活中,用文字记录我们所想、所见、所闻、所爱。如果你在10年前玩QQ空间,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今天再重新打开你的QQ空间,有一种什么感觉呢?第二,写作可以对抗时间的流逝和遗忘。阿根廷作家博尔赫兹说过:“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欧几里得虽然跟我们相差几千年,但他通过写作而搭建起来的欧式几何学,依然留存在我们的数学课本,应用在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第三,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很多人说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写作,倾听内心的声音,你就会越来越了解自己。写作是一种自我探索,通过文字挖掘内心深处的想法,写得越多,对自我剖析就越深入。鲁迅先生在1923-1927年这四年最低落的时候,写下《野草》这23篇散文诗,正是对自己无情的解剖,充分把自己内心的负能量都发泄出来。这也是写作的

第四点好处,帮助我们清理负面情绪。蒋方舟在《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写道:“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我在心情低落的时候,也会把我的心情记录在电脑上,让自己的心情得以缓解。第五,写作逼着我们学会输入和思考。写作是一种输出,想要持续输出就需要大量地输入。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过程,你写下的文字是你思考的过程,如果你的大脑空无一物,即使你有再好的写作技巧都是徒劳的,想要提升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思考力。第六,写作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写作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考的过程,长期写作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清晰的表达能力。

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排除万难,开始写作之路

我们都知道写作又这么多的好处,但是你会说:“写作是很好,但真的很难耶。”的确的,写作是很难,但最大的难度并不是跟其他人PK,而是无法战胜自己的心魔。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难得多。对自己的文笔没有自信,怎么办?管他呢,先写了再说。第一个字是最难的,当你开始写了第一个字,还有啥难度?你发朋友圈是不是写作,你会因为没有自信而不发朋友圈吗?也许你会想当然认为,只有搞文学的人才会写作,这跟我有啥关系啊。此言差矣!搞文学的人写作,是为了出书赚钱,我们没有出书不代表我们不用写作啊,给上司写工作报告,还有软件设计需求分析、测试报告,这些同样要写作的。

有人觉得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我们太在意外界的评价,一旦别人说我们的文章写得不好,内心就有一种羞辱感。一旦别人评价自己的文章写的不够好,内心就会沮丧、失望,甚至怀疑人生。到底怎么破?国外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律师杰佛瑞,最近一个案子失败了,他内心非常痛苦。有人给他建议,想要消除痛苦的感觉,就告诉10个人,他的案子失败这个事情。他半信半疑的照做了,却发现有5个人根本没有注意他说过什么,继续该干啥干啥,另外5个律师还特别的开心,说:“就连杰佛瑞这么成功的人都会输掉官司,那我的压力就没这么大了!”的确的,通过这个蒙羞体验,杰佛瑞发现自己大大夸大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其实人家压根都没关注自己。如果怕自己写的文章被人嘲笑,就做个蒙羞体验,反正老子就是“不要脸”,喜欢怎么评论就怎么评论,谁怕谁啊?

有人说,我没什么好写的,不知道该写啥。为什么别人总有写不完的素材,而自己脑袋却一片浆糊,啥也写不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得学会收集和整理素材,如果没有写作的素材,即使有再好的写作技巧,也无法写出一篇美文。内容是文章的灵魂,你过去的经历、职业、你的所见所闻、思考能力等都是你写作的原材料,只要学会把它加工,你也能成为一名写作的巧妇。

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写着写着,忽然间没有动力了。这样的窘境我也遇到过,开始的时候我有内容,充满激情每天都写,但写着写着发现自己江郎才尽,脑袋被掏空了。这正是我遇到的瓶颈期。遇到瓶颈期怎么破?首先就是不要否定自己,有一段时间写不出来很正常;我们把写作当做练习,当你没有灵感的时候,边玩边写,每天写个500字总可以吧;降低期望值,不要期望写文章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写就是了;江郎才尽,说明电量不足需要充电了,此时此刻应该多去吸收更多的信息,为自己大脑积累灵感;对于那些消极的言论,远离就好,没必要跟他们较真,反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自由写作,解决瓶颈的良药

在去年浙江省高考的作文题:作为一个作家,是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还是取悦读者呢?我个人觉得,这两者是并不矛盾,在保证自己舒服的前提下,再去写出一种取悦读者的风格来,这是没毛病的。如何取悦自己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是为了感受写作给自己带来的各种乐趣。有很多教文案的课程和书籍,都教我们避免自嗨的文案;但是,如果看的文章自己都无法嗨起来,那么你的读者还能嗨起来吗?只有自嗨,才可以让自己爱上写作,让自己笔耕不辍,这样才会有内在的驱动力。给自己5到10分钟,与世隔绝,只留下一张A4纸,在上面畅所欲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用管对错,不用修改,脑袋尽情的把水倒出来,哪怕吐槽都可以,尽情的吐槽,直到时间一到,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这么能写的!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

弘丹老师在书中,为我们阐述了一种写作的方法,我觉得非常受用。清晨起床,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也不要看书更不要玩手机,而是立刻开始写作。早上起床就写,写什么呢?想到啥就写啥,可以把昨晚的好梦记录下来,也可以把对未来的憧憬写出来,也可以总结一下前面几天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早晨起床之后立刻开始写作,不是为了写什么精彩的文字,而是要激活自己的头脑,此时此刻是要把自己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不要一边写一边评判自己的文字写得好不好,而是把最真实一面呈现出来。写完以后,也无需立刻阅读,而是该干啥干啥去。在写作之前,不要作任何信息的输入,直到写完文章,才去看手机。就用这个方法练习一段时间,你就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感受到练习产生的效果,写作不再是意见令你害怕、痛苦的事情,相反你会爱上写作,享受写作给你带来心灵愉悦的感觉,从而达到好不费劲写作的境界。

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看完一本书,你可以写一篇读后感;看完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你也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听完一首歌,你也可以出对这首歌所产生的想法;去了一个地方旅游,你还可以写一篇游记;听了哪些线上的课程,你还可以写一篇学习的收获。总之,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就看你如何挖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输入大量信息,如果你不去整理,这些信息并不能为你所用。通过写作,你可以整理这些零碎的数据,为你所用,整合吸收,转化为知识。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对于写作的人而言,可以是“我写故我在!”

写作也是有套路的

作为一个自媒体的作者,当然不仅仅满足于取悦自己的作品,更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成为10W+的爆文,从而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文章。所以,在下笔之前,要明确写作目的,要了解你的读者是谁?真正下笔前,还要根据选题、立意收集和选择素材、组织结构,写初稿,反复修改等一系列的流程来创作一篇文章。

除非你的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咱们写的任何作品都需要以读者为中心,就得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有什么痛点,他们关心什么?通过了解你的读者,呈现读者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者能带给读者有价值的内容,你越了解读者的痛点,你写出来的文章就越能引起读者共鸣。如何了解读者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信息,你写这篇文章为了给读者哪些信息,他们已经掌握了多少?另一方面是了解读者潜在的态度,读者看完文章以后会有什么反应,他们是接受还是抵触?你越了解你的读者,也就更有可能写出引发读者共鸣的文章。

用标题吸引人,但不做标题党

俗话说,“提好一半文”,对于自媒体的作者而言,要争夺用户宝贵的注意力,标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户看不看你的文章,3秒之内就决定,标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一篇文章的阅读量。标题对于整篇文章来说,有着四大作用:吸引注意、筛选读者、传达完整信息、引导读者阅读正文。我们在取标题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1、价值感,要想读者传递“我为什么要花时间看这篇文章”;2、实用性,我看了能得到什么;3、独特性,这么多文章,我为啥要看这一篇文章,向读者呈现这篇文章的差异点;4、紧迫感,为什么我必须现在就点进去,不看有啥损失吗。遵循这几个原则,你的标题对读者来说就是比较有吸引力的。那么,有什么标题是不好的呢?一是过于平淡,读者看了以后毫无点击的想法;二是标题党,标题与正文的内容完全不相符,骗点击率,这是不可取的。

好的开头成功一半,好的结尾画龙点睛

心理学有一种理论叫做“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个体以后的认知产生影响。阅读一篇文章也是有“首因效应 ”的,也会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如果读者在阅读开头时就被深深的吸引,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就会比较好。如果读者阅读开头感觉很烂,或者毫无吸引力,那对这篇文章的整体评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好的文章开头,还承担着这些作用:点名文章主题;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情绪上的共鸣。如果想不出精彩的开头怎么破?那就先直接写,全部完成了再去想开头也不迟。

如果说开头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读者阅读全文,那结尾的作用就是收篇点题,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寄托希望和蕴含哲理。精彩的结尾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提起这篇文章,就会“哇”一声,“太棒了!”,这就是“近因效应”,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最后出现的信息会比最先出现的信息影响力更大。你看了一篇文章,对文章结尾部分印象特别深刻,这也是近因效应。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鲁迅先生是我最崇拜的大文豪,为了传承鲁迅先生的智慧,我从广州搬到绍兴来创业。跟弘丹老师不谋而合,她在书上也写到了鲁迅先生如何修改文章,这让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又更深了一步。

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他的文章写完以后,不急着发表,而是先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查,删去若干,再改换几字。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文章最关键是要顺口,自己先读两遍,如果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必须要“顺”为准。文章写好以后,不立刻修改,先丢它几天,因为当时刚写好,那一种思维还是顺着文章,所以也很难有太大的改动,过了两天就可以修正了;当然,如果现在追求快速投稿,不能等两天,也没问题,可以搁置两个小时去干别的事情,干完回头再去看文章,此时再来修改就相对客观点了。

对于文章的修改,我们出手一定要狠,手下不能留情。鲁迅教导我们:“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讲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只要跟主题中心思想无关,就要下狠心删改,绝不心慈手软。

对于写作的具体套路,我大概整理出这么多,想要详细了解更多的方法,我建议还是自己拥有一本《从零开始学写作》放在书桌上面,方便随时查阅。

输出很重要,进货更重要

我们下馆子吃饭,送到我们面前的,都是加工好的美味佳肴。所有的美味佳肴,都是要通过进货原材料,再设置加工的流程,设计烹饪方法,最后有厨师烹饪而成,才送到我们的餐桌前供我们品鉴。我们写文章也一样,要写出一篇美文,那原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名写作者,要收集哪些素材呢?其实素材无非都是两类,一是我们自己所见所闻,也就是第一手的素材;二是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剧、课程学习中得到的间接素材。同样看到大量的素材,为什么别人会比我们收集得更有效率呢?方法在书上已经讲了很多,我也不再重复了,但我们主要记住三点:首先是开放的心态,不排斥任何人和事,只要我们打开心门,凡事都是有学问,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灵感;第二,特定关注某些人和事,比如你最近想研究概率论,那社会上很多事情事情,你都发现可以用概率论去解析它;第三,就是目标驱动,你假想自己要写一本书,当你把目录列出来的时候,要写哪些内容,需要哪些素材,带着这个目标去选择素材,就不会这么盲目了。

总结:坚持写作,需要有一个圈子,养成习惯

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看完《从零开始学写作》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除了以上所说的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写作养成一种习惯,持之以恒,笔耕不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写作的时间不够,身边人们的质疑和否定,写作总是会犯拖延症,写作时痛苦得写不下去了……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如何保持一颗写作的热情呢?一根筷子只要稍微用力掰一下就断了,如果是10根、20根筷子捆在一起,想要掰断也很难,这就是群体的力量。

性格内向,形象普通没自信,人生还有戏吗?


在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带着41个文人雅士,在绍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写下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酒意正浓的王羲之,正是在喝断片之际,写下了冠绝千古的《兰亭集序》。因为有你的阅读和点赞,让我有了继续写作的动力,越多人关注【狂人先生】,意味着我也在越写越好。

如果性格内向,没有自信,都没关系,让我们成为这个写作圈子的一份子,找回你的那份自信,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永不言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