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搞笑作文,把爸爸寫成“大懶豬”,父母應該怎麼辦?

給孩子們上作文課,題目是教材中統一規定的,叫《小小“動物園”》。

作文的要求很具體:將家裡的人想象成動物,為每個人寫上一段話,寫一寫這個家庭動物園。這道作文不難,孩子們有切身感受,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有一個小朋友這樣寫道:

我的爸爸是一隻大懶豬,每當他回到家,總是癱倒在沙發上,什麼事都不幹。早上,他起得最晚,我們都去上學了,他還在床上呼呼大睡……

小學生搞笑作文,把爸爸寫成“大懶豬”,父母應該怎麼辦?

當這個孩子把這段話當眾念出來的時候,同學們鬨堂大笑。在這個時候,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辦呢?一般情況下,老師的應對方法大致有兩種:

第一種:用趣味來遮掩。例如,老師會應景地說些不痛不癢的俏皮話,“哇,你爸爸還真夠懶的”“哎呀,這的這麼懶麼”“大懶豬,真夠懶”……取悅小孩的同時,將這個有點尷尬的場面遮掩過去。畢竟當眾說出爸爸的醜態,很不雅觀,而且一時半會兒,找不到解決的方案。幽默,在這個時候成為最佳的化解力量,也是最常見的選擇。

同學們呢?笑笑,也就過去了;發言的同學呢?沾沾自喜,意猶未盡。

第二種:大張旗鼓地表揚。確實,不少老師會表揚小朋友:哇,太真實了,寫得非常棒。之後,還會義正辭嚴地告訴全班同學:就該這麼寫,就要做到“是什麼樣,就怎麼寫”“沒錯,這就是寫作文的真相”……老師還舉出經典課文《畫楊桃》,用以告訴孩子們:看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時,也會讓人發笑,但這就是你看到的真相,這就是寫作文,就是要求真啊……

同學們被這麼一說,也欣然點頭,全班一篇默然。

其實,除了看《畫楊桃》之外,還應該讀讀《論語》,你就知道在傳統的儒家文化中,如果把父母親描述成這個樣子,未必是可取的事。在我們的儒家文化上,這可以列為“不孝”的系列。當然,說到這點,時下新潮的父母們都倍感不屑。所以,也就有了孩子們在課堂上堂而皇之地寫道“我的爸爸像大懶豬”。

小學生搞笑作文,把爸爸寫成“大懶豬”,父母應該怎麼辦?

不禁要問,有沒有第三種處理方法呢?有。我用的就是第三種——追問。

當我聽到孩子這麼說的時候,我有如下追問。其一,追問道:你為什麼會這麼寫呢?孩子又描述了一遍父親在家裡的真實表現;其二,繼續追問道:你知不知道,爸爸為什麼一回到家,就這樣累倒在沙發上?你知不知道,為什麼爸爸早上起不來床?孩子又說出了另外一種的現象——因為爸爸工作非常忙碌,晚上很遲迴家,一旦到家,就沒了氣力,就這樣癱倒在沙發上,什麼事都不想幹。有時,甚至連飯都吃不下。我注意到,第二個追問的時候,全班同學都不在笑了,氣氛開始轉變了;其三,繼續追問道:那麼,和這樣的爸爸生活在一起,你有什麼感覺呢?孩子說道:我感覺爸爸很辛苦,我過得很舒服;其四,繼續追問道:這麼辛苦的爸爸,能是大懶豬嗎?孩子搖搖頭;其五,繼續追問道:那麼,你覺得爸爸像什麼呢?孩子說道,其實他是一隻老黃牛。

到此,追問才結束。

各位父母,以上的案例是真實的。如果,這樣的故事發生在家中,發生在各位的面前,你會怎麼辦?其實,教學過程中發生這樣的例子不算多,而在家中聽到這樣例子,就很常態化了。各位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孩子當著你的面,直言不諱地說出一些現象、看法,或者對你提出一些批評時,會作何感想?又會作何處理呢?是用一號方案,還是用二號方案,或者還有更好方案麼?

父母請注意,如果遇到此類現象,確實要引發關注。因為,這正是我們教育子女的大好時機,不容錯過。特別是在寫作活動中,父母更可以藉助寫作活動,藉助表達,做些事。我們給父母三個提示:

第一,在作文中看人

不可否認,孩子描寫的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各位父母在家中的表現,都成為孩子筆下的素材。因此,父母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樹立良好的榜樣。例如,不在孩子面前抽菸,不在孩子面前把腳翹得老高,不在孩子面前抖腿,不在孩子面前爭吵,不在孩子面前打麻將等等。不要以為“這是自己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要知道,有朝一日,孩子都會把你的樣子寫在作文中。那個時候,你很尷尬,你很生氣,但是你又說不出話來,因為你就是這個樣。

記住,與其這樣“將自己一軍”,不如日常注意幾分形象,做出應有的榜樣。

第二,在作文中育人

都說“作文即做人”。讓孩子寫作,也要結合表達,給予教育。寫作中的教育功能,是天然存在的。特別是面對這樣的表達時,父母可以選擇放任自流,也可以選擇鼓勵放縱,讓子女繼續將父母親進行醜化,繼續進行所謂的“真刻畫”“真性情表達”。其實,人總是難以圓滿的,都要用“揭黑幕”式的寫法,類似的“難堪的樣子”還挺多。但是,作文中天然攜帶的育人功能怎能錯過?

我們提醒各位父母:務必要子女正確的導向。原因很簡單——文章是留在孩子記憶深處的,無法磨滅的烙印。同時,寫作也是淘洗兒童心性的一泓清泉。我們需要給予子女正能量的引導。這不是“道德綁架”,是作為父母的“天職”使然。

第三,在作文中渡人

當父母親面對子女類似的表達時,千萬不可錯過這樣難逢的“渡人”時機。父母應敏銳地察覺,這就是絕佳的教育契機,要引導子女去思考,去追問,去回憶。以上文的片段為例,通過追問,引導子女關注父親的另外一面,瞄準父親的閃光之處,體會日常生活中的親情。

這樣的引導,就是“渡”人的善舉了。讓子女去體驗父母親的養育之恩,去體察父母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遇到的艱辛與苦澀,讓子女成為一個敏感的人,成為有愛心的人,成為一個能夠不斷在真、善、美的道路上前進與發展的人。

這樣做,父母就是在藉助寫作渡人。一來,作文渡了子女,二來,作文渡了父母。為什麼也是在渡自己呢?父母親在這樣的引導過程中,也讓自己知道該怎麼做?知道自己該如何成為孩子的榜樣?

所以,當子女在作文中把父母寫成“大懶豬”時,不要一笑而過,也不要無可奈何,你可以好好做些什麼。為人父母,真的是很神聖的。


(作者單位:福州教育研究院)

歡迎關注 ,更多寫作技巧可點擊專欄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