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搞笑作文,把爸爸写成“大懒猪”,父母应该怎么办?

给孩子们上作文课,题目是教材中统一规定的,叫《小小“动物园”》。

作文的要求很具体:将家里的人想象成动物,为每个人写上一段话,写一写这个家庭动物园。这道作文不难,孩子们有切身感受,写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有一个小朋友这样写道:

我的爸爸是一只大懒猪,每当他回到家,总是瘫倒在沙发上,什么事都不干。早上,他起得最晚,我们都去上学了,他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小学生搞笑作文,把爸爸写成“大懒猪”,父母应该怎么办?

当这个孩子把这段话当众念出来的时候,同学们哄堂大笑。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老师的应对方法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用趣味来遮掩。例如,老师会应景地说些不痛不痒的俏皮话,“哇,你爸爸还真够懒的”“哎呀,这的这么懒么”“大懒猪,真够懒”……取悦小孩的同时,将这个有点尴尬的场面遮掩过去。毕竟当众说出爸爸的丑态,很不雅观,而且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解决的方案。幽默,在这个时候成为最佳的化解力量,也是最常见的选择。

同学们呢?笑笑,也就过去了;发言的同学呢?沾沾自喜,意犹未尽。

第二种:大张旗鼓地表扬。确实,不少老师会表扬小朋友:哇,太真实了,写得非常棒。之后,还会义正辞严地告诉全班同学:就该这么写,就要做到“是什么样,就怎么写”“没错,这就是写作文的真相”……老师还举出经典课文《画杨桃》,用以告诉孩子们:看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也会让人发笑,但这就是你看到的真相,这就是写作文,就是要求真啊……

同学们被这么一说,也欣然点头,全班一篇默然。

其实,除了看《画杨桃》之外,还应该读读《论语》,你就知道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如果把父母亲描述成这个样子,未必是可取的事。在我们的儒家文化上,这可以列为“不孝”的系列。当然,说到这点,时下新潮的父母们都倍感不屑。所以,也就有了孩子们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写道“我的爸爸像大懒猪”。

小学生搞笑作文,把爸爸写成“大懒猪”,父母应该怎么办?

不禁要问,有没有第三种处理方法呢?有。我用的就是第三种——追问。

当我听到孩子这么说的时候,我有如下追问。其一,追问道:你为什么会这么写呢?孩子又描述了一遍父亲在家里的真实表现;其二,继续追问道:你知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一回到家,就这样累倒在沙发上?你知不知道,为什么爸爸早上起不来床?孩子又说出了另外一种的现象——因为爸爸工作非常忙碌,晚上很迟回家,一旦到家,就没了气力,就这样瘫倒在沙发上,什么事都不想干。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下。我注意到,第二个追问的时候,全班同学都不在笑了,气氛开始转变了;其三,继续追问道:那么,和这样的爸爸生活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呢?孩子说道:我感觉爸爸很辛苦,我过得很舒服;其四,继续追问道:这么辛苦的爸爸,能是大懒猪吗?孩子摇摇头;其五,继续追问道:那么,你觉得爸爸像什么呢?孩子说道,其实他是一只老黄牛。

到此,追问才结束。

各位父母,以上的案例是真实的。如果,这样的故事发生在家中,发生在各位的面前,你会怎么办?其实,教学过程中发生这样的例子不算多,而在家中听到这样例子,就很常态化了。各位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孩子当着你的面,直言不讳地说出一些现象、看法,或者对你提出一些批评时,会作何感想?又会作何处理呢?是用一号方案,还是用二号方案,或者还有更好方案么?

父母请注意,如果遇到此类现象,确实要引发关注。因为,这正是我们教育子女的大好时机,不容错过。特别是在写作活动中,父母更可以借助写作活动,借助表达,做些事。我们给父母三个提示:

第一,在作文中看人

不可否认,孩子描写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各位父母在家中的表现,都成为孩子笔下的素材。因此,父母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不在孩子面前抽烟,不在孩子面前把脚翘得老高,不在孩子面前抖腿,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孩子面前打麻将等等。不要以为“这是自己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知道,有朝一日,孩子都会把你的样子写在作文中。那个时候,你很尴尬,你很生气,但是你又说不出话来,因为你就是这个样。

记住,与其这样“将自己一军”,不如日常注意几分形象,做出应有的榜样。

第二,在作文中育人

都说“作文即做人”。让孩子写作,也要结合表达,给予教育。写作中的教育功能,是天然存在的。特别是面对这样的表达时,父母可以选择放任自流,也可以选择鼓励放纵,让子女继续将父母亲进行丑化,继续进行所谓的“真刻画”“真性情表达”。其实,人总是难以圆满的,都要用“揭黑幕”式的写法,类似的“难堪的样子”还挺多。但是,作文中天然携带的育人功能怎能错过?

我们提醒各位父母:务必要子女正确的导向。原因很简单——文章是留在孩子记忆深处的,无法磨灭的烙印。同时,写作也是淘洗儿童心性的一泓清泉。我们需要给予子女正能量的引导。这不是“道德绑架”,是作为父母的“天职”使然。

第三,在作文中渡人

当父母亲面对子女类似的表达时,千万不可错过这样难逢的“渡人”时机。父母应敏锐地察觉,这就是绝佳的教育契机,要引导子女去思考,去追问,去回忆。以上文的片段为例,通过追问,引导子女关注父亲的另外一面,瞄准父亲的闪光之处,体会日常生活中的亲情。

这样的引导,就是“渡”人的善举了。让子女去体验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去体察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遇到的艰辛与苦涩,让子女成为一个敏感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够不断在真、善、美的道路上前进与发展的人。

这样做,父母就是在借助写作渡人。一来,作文渡了子女,二来,作文渡了父母。为什么也是在渡自己呢?父母亲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也让自己知道该怎么做?知道自己该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

所以,当子女在作文中把父母写成“大懒猪”时,不要一笑而过,也不要无可奈何,你可以好好做些什么。为人父母,真的是很神圣的。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

欢迎关注 ,更多写作技巧可点击专栏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