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他建立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漢武大帝》

相信稍微有點年紀的讀者都看過這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漢武大帝》,都記得這部劇開頭對漢孝武皇帝劉徹的評價。

為什麼這麼評價他?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因為唐詩中“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樓蘭在他的手中變成了漢帝國的一個行政區劃,樓蘭王的廢立必須由漢帝國的天子詔書才能決定。

是因為宋詩裡“尚思為國戍輪臺”的輪臺王因為襲殺漢使,隔阻商道,被二師將軍李廣利盡沒全國,所有參與殘殺漢使的貴族全部族滅,剩下的輪臺人被編戶齊民。而他們大王的腦袋,會被掛在長安城的城頭上風乾,讓輪臺王的腦袋在城樓上看看漢帝國到底有多麼強盛。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元帝時期陳湯名言)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是因為有了“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匈奴哀歌,讓匈奴的婦女們再也不能在焉支山上採集小花用來研磨口紅。讓匈奴的男人們再也不能在水草豐美的祁連山下放牧,再也不能南下劫掠大漢的城鎮,殺害擄掠大漢的子民。

是因為有了“封狼居胥”的冠軍侯,他們挖掘了老上單于,冒頓單于的墳墓,挫骨揚灰,銷燬了匈奴人的祭天金人,讓他們再不能與長生天溝通,徹底報了漢高祖當年白登之圍和呂后受辱的仇。徹底消滅匈奴在漢帝國北方的匈奴之患,自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是因為他是第一個因為認識到自己錯誤而敢下《輪臺罪己詔》的帝王,晚年取消苛政暴政,恢復與民生息的政策。所以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評價他“ 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延續了西漢東漢三百多年江山,並留給了我們民族“漢”這個永嘉後世的稱號。

漢武帝劉徹生平

公元一世紀,在世界的東方。經過文景之治,兩代帝王努力開始初步走向繁榮的漢帝國,面臨內外的雙重威脅:國內諸侯經過兩三代的發展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妄圖脫離中央,實行地方割據;而北方境外的匈奴大軍,屢屢越過長城防線,侵略中原,尋求開拓生存環境。漢王朝不得不實行“和親”政策,外家外嫁公主,獻奉貢賦,承受巨大的民族榮辱。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以往的“黃老政治”已經不能作為帝國繼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了,長期的思想割裂,各種思想百花齊放,讓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執政基礎受到影響。匈奴長期的襲擾和殺戮和多年的“和親”這種羞辱的外交政策讓人們丟盡了臉面。帝國和執政者們需要一個新的領導人來改變這種狀態。

這個時候,一位年僅16歲的王者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劉徹本來是漢景帝第十子,無望大位,可是經過其母親王娡的合縱連橫,在一系列宮廷鬥爭下終於登上大位。初登大位的劉徹也經歷過光緒皇帝那種淪為傀儡的日子,但是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可以一展宏圖,實現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一面。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1.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劉徹在位時候,黃老派政治家已經不能符合當時時代的變化,經過長期“小政府大社會”的執政思想。漢帝國面臨著內有尾大不掉的諸侯王勢力,他們與太宗皇帝這一脈血緣不緊密,隨時想著造反。外有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歐的匈奴“遊牧帝國”,時時威脅這帝國北方領土的安全甚至是長安的安全。 劉徹聽從大儒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思想成為漢帝國執政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君權神授”的執政正確。統一全國所有讀書人的思想,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確定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權的思想基礎。
  2. 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全國土地和人口的掌控力度,這就是著名的“酎金失侯”,減少了國內的分裂力量和封建城邦勢力,為出征匈奴奠定武力和經濟基礎。
  3. 反擊匈奴,開疆拓土。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通過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到漠南之戰,公元前121年兩次河西之戰,公元前119年漠北戰役,殺傷俘虜人口三十餘萬,擊垮了匈奴帝國有生力量,俘虜了大量的牛馬牲畜和人口 打造了一個“漠南無王庭”的空前勝利,成為匈奴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完成“漠南無王庭”“單于夜遁逃”的空前偉業。
  4. 出使西域,和親烏孫。 漢武帝派遣使者張騫,蘇武,常惠等人多次出使西域,不僅打通了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繫,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並且帶回來了各種後世常見的比如黃瓜、葡萄、石榴、大蒜、胡蘿蔔、西瓜等等各種果蔬和動植物,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並且聯繫上了烏孫國,打服了大宛這個馬其頓殖民者的後裔建立的希臘式的國家。為漢宣帝時期通過漢和烏孫國東西夾擊,消滅匈奴帝國做了準備工作。
  5. 滅朝鮮,收復南越。漢武帝派軍隊消滅了自戰國末年,燕國殘餘建立的衛滿朝鮮,讓其重歸王化,得慕天恩。又派遣伏波將軍路博德等人消滅不服王化的貴州雲南土著和秦末割據稱王的南越王國,設立七個郡,開始開發南方經濟和直接管理海南島和南海諸多島嶼,疆土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為我國在國際上講出“自古以來”提供書面證據。
  6. 晚年的他,因為巫蠱之禍喪失愛子,立了鉤弋夫人的兒子為太子,然後殺掉了他的母親,以免後宮干政。他重用霍光等五人進行輔政,維持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他本人更是發佈了有名的《輪臺罪己之詔》,反思了自己的一生,改變了窮兵黷武的做法,向天下百姓道歉,從此之後止戈消戰。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功莫大於秦皇漢武"這是對孝武皇帝一生最高的評價。

歷史上的今天:“漢”民族稱號的締造者 孝武皇帝劉徹病逝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這是對一個帝王一個國家最高的讚美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您的點贊、留言和轉發都是對筆者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關注我,歷史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