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簡述-宋朝歷史

歡迎回來,咱們繼續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簡述,瞭解咱們這片華夏大地這上下五千年來的燦爛文明史。今天咱們來聊聊,宋朝。

中國歷史簡述-宋朝歷史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期間又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因此也有稱為兩宋。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朝末期以來五代十國四分五裂的的割據局面,使國家又歸於統一。

北宋

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北宋建立

公元960年,後周恭帝繼位,都點檢趙匡胤被封為歸德節度使,領軍駐紮在宋州。在出兵的途中,行至開封的陳橋驛,被軍隊擁護“黃袍加身”而稱帝,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定都開封。這就是史書上記載的"陳橋兵變"。趙匡胤便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自宋朝建國伊始,宋太祖便開始了他統一全國的鬥爭。

中國歷史簡述-宋朝歷史

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北宋在趙匡胤的率領下先後消滅了荊湘、後蜀、南漢三地,又於公元974年擊敗了勢力較為強大的南唐。宋太祖逝世後,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繼續國家統一事業,先是吳越與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割據勢力紛紛降於宋王朝,後又滅北漢,使紛亂的時局逐漸結束。甚至一度進行北伐遼國,意欲收復在五代十國後晉時期,被割與遼國的燕雲十六州,北宋與遼多次交戰,也未能收復失地。

澶淵之盟

趙光義駕崩後,其子趙恆順利即位,即宋真宗。此時的遼朝常在宋遼交界處搶劫殺掠,公元1004年終於演變成大規模侵宋戰爭。宋真宗親征,與遼軍相持於澶州城下,隨後雙方定下停戰和議,約定宋遼為兄弟之邦,開放邊境貿易,北宋每年向遼交納"歲幣",雙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國北方才有了少許安寧。宋、遼的這次結盟被後世稱之為"澶淵之盟",至此宋朝也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初,為了使宋不再成為繼五代十國後的又一個短命的王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首先在軍事方面,太祖以"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將對軍隊的控制,使宋朝對軍隊有了完全的掌握權。另外,宋沿襲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職權,使皇帝掌握的權力超過了歷朝歷代。在科舉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試的方式對考生進行最終的考核。這樣一來,北宋王朝的官僚階級隊伍得到了壯大,從中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家,鞏固了政權。

王安石變法

北宋經過仁宗、英宗至神宗在位期間,宋朝初期制訂的制度已經產生諸多流弊,民生狀況開始倒退,加之邊境上遼和西夏等外族又虎視眈眈,使得北宋朝政危機四伏。神宗為使社會有所發展任用王安石為相,於公元1069年和公元1085年,兩次推行新法,史稱王安石變法。

中國歷史簡述-宋朝歷史

新法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這些保守勢力的根本利益,均以失敗而告終。宋哲宗繼位後元祐年間,英宗皇后高氏徹底廢除了新法,宋朝又恢復了原先的統治方式。宋哲宗之後,其弟趙佶即位,是為宋徽宗。他專好享樂,對朝政毫無興趣,不理朝政,政務都交給以佞臣蔡京為首的六賊。

靖康之恥

北宋官吏的腐敗,迫使人民紛紛起兵反抗。北宋前期的王小波、李順起義就曾經對其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至北宋末年,又出現了方臘、宋江等人的起義。與此同時,北方的強國遼已經被女真族建立起來的金所消滅,金滅遼後,既而把矛頭直指北宋的統治。公元1125年2月,金以宋朝破壞與其定下的共同對遼的協議為名,大舉出兵侵宋,此時正是宋徽宗宣和七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侵,東路大軍由斡不離指揮,西路則由粘罕指揮,共同進攻太原。此時,宋朝的局面已經大亂,徽宗迫不得已將皇位讓於太子趙恆,是為宋欽宗。寄希望於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轉不利局勢。此時,金兵已到達黃河岸邊,直迫宋都開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軍隊在丞相李綱的指揮下,擊退了金軍,暫時制止了金國的南侵,但由於徽、欽二帝的無能,一心想和金國求和。他們先後答應割地賠款給金國,又罷免了李綱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無忌憚。靖康元年九月金軍二度南下又一次攻打開封。次年(即公元1127年)金軍掠去徽、欽二帝及大量財物,最後兩人客死異鄉五國城,史稱靖康之恥或靖康之難。

至此,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前後歷167年的北宋王朝最終被金滅亡。

北宋歷史影響

北宋雖然戰亂連連,但由於其統一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使得有一些地區相對安寧一些,故而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版印刷術,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此外,由於戰爭的需要,在宋朝時火藥被首次應用於軍事。西方各國的現代戰爭武器正是由於北宋年間經由西亞各國傳播的火藥製造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僅科學,宋在文學藝術方面,更是名人輩出。宋朝的科舉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其中,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范仲淹、司馬光等人,而宋朝的詞作品也已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它與唐詩併成為我國古典文學藝術的瑰寶。在繪畫、書法藝術上,當首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通過描繪汴京的風物,使近六百人躍然紙上,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佳作。

北宋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分裂局面的結束。自此之後,中國歷史上長期分裂的局面便沒有再發生過。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滅亡後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來的小王朝。

南宋建立

公元1127年,金國在滅亡北宋後,在開封立曾經投降金國的宋臣張邦昌為帝,建立一個名為“大楚”的傀儡政權。開封軍民對其憎恨有加,宋朝眾多的舊臣也要求他退位。最後張邦昌只能下詔書立趙構為帝。在靖康之難中,金國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逃至江南地區,成為其中的“漏網之魚”。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趙構正式即位,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定都南京應天府,史稱南宋。但是由於金軍的不斷南撲,意欲消滅南宋,直到紹興八年(即公元1138年),南宋又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中國歷史簡述-宋朝歷史

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國以張邦昌被廢為名,繼續大舉南侵。於公元1129年金國又立劉豫為帝,國號齊,史稱"偽齊",以加強黃河以南的統治。

中興四將之岳飛

然而在南宋初期,有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浚等抗金將領,史稱“中興四將”的指揮下,也發兵北伐,在黃河兩岸擊潰偽齊軍和金國的聯軍。

其中,岳飛通過北伐奪取了金朝扶植的偽齊政權控制的土地。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岳飛。以至於金人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並一度打算放棄開封,渡河北逃。但此時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北伐之功毀於一旦。

紹興和義

高宗趙構於公元1138年任秦檜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檜於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將領韓世忠的兵權,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下獄,並於當年除夕前夜(即公元1142年1月28日)殺害了岳飛父子。其餘所有曾支持過岳飛,堅決抗金的文官武將,也都被紛紛貶斥。宋高宗以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史稱"紹興和議"。

在這之後,宋金兩國發展相對穩定。金國也有幾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廢,而南宋在孝宗年間也進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復北宋國土,雙方形成對峙局面。此後南宋中後期,政治腐敗,奸臣輩出,而漠北草原的蒙古部卻開始崛起。

佞臣當道,外族紛擾

南宋宋高宗之後又經過宋孝宗、宋寧宗,朝政時比較安定。但是,寧宗以後,奸佞當道,政治腐敗,國勢日衰。此時金國的實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自己無力南征,還須時刻提防來自西北日漸興起的蒙古勢力。隨後,於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根據真德秀的奏議,決定從此不再向金貢納"歲幣",而此時,金已遭受蒙古的打擊。為了擴大疆土以彌補被蒙古侵佔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納"歲幣"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則與蒙古聯手抗擊金軍。公元1234年,金國蔡州被蒙宋聯軍攻陷,金朝君主金哀宗自縊,金滅亡。

金滅亡之後,南宋不僅沒有換來一時的安寧,反而將面對更為強大的敵人。失去金國作為屏障,令南宋面臨比金更強大的蒙古南下威脅。金國滅亡後,蒙軍北撤,河南空虛,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際,收復被蒙古佔去的土地,意圖光復中原。但南宋一直以主和為主,並無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雖出兵但未達到預期目的。南宋的這一舉動反而成為蒙古南侵的藉口。公元1235年,蒙古開始舉兵南侵。

蒙古鐵騎南侵

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失敗,於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後,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孟瑛、餘介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正於鄂州與宋軍交戰,聽到消息後,立即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但當時的南宋佞臣“蟋蟀宰相”賈似道不但不遣軍南追,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這樣使忽必烈得以順利退回北方。此後,忽必烈繼承了蒙古大汗之位,又繼續其南征的步伐。

公元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鎮襄陽,是為襄樊之戰。宋軍守將呂文德及呂文煥堅守城池六年,賈似道封鎖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都不知此事。鹹淳七年(即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市)建國,國號為“大元”。並一舉擊破佔領襄陽,六年的襄陽保衛戰結束,然後元軍繼續南侵。

南宋後期的悲壯求生

德祐二年(即公元1276年)2月4日,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府,並擄走5歲的南宋皇帝宋恭宗趙隰(習xi)。但趙隰的哥哥趙昰(是shì)和弟弟趙昺(丙bing)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南宋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南宋殘餘勢力不斷逃亡至南方,不久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但是小朝廷內部鬥爭不斷,朝臣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繼續南逃。公元1278年春,南宋朝廷在逃抵雷州時,年僅十一歲的趙昰去世。陸秀夫與眾臣擁戴趙昺為帝,改元祥興。繼續逃至新會至南海一帶。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張世傑戰船沉沒,在元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崖山。元將領漢人張弘範領軍緊追在後,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無力戰鬥,全線潰敗,史稱崖山海戰。

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公元1279年3月19日,陸秀夫揹負剛滿八歲的宋帝趙昺,和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四十多年與蒙古抗衡以失敗告終,至此前後歷時152年的南宋王朝滅亡。

宋朝繁榮的民間歷史地位

宋朝前後兩朝立國共歷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同時也開啟了外族統治中國的先河。

宋朝在歷史上,總是給我們一種經常是遭外族侵犯,積貧積弱現象。這是因為重文抑武的國策影響,結果導致宋朝雖然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常備軍卻總是打敗,這也讓大家普遍認為宋比唐要弱小得多。

中國歷史簡述-宋朝歷史

但是重文抑武的國策讓宋朝當年就進入到文官政治。這可是現代化政治的一個重要標誌。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時全國人口大幅度增長,達到1.26億。

穩定的社會形勢使宋朝成為我國曆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而這為商業活動帶來空前的發展,紙幣(當時稱為“交子”,就是銀票),全世界首先出現在了宋代,這說明當時的商品經濟已經相當發達。

中國歷史簡述-宋朝歷史

當時的宋代GDP,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古書上記載::“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通宵買賣,交曉不覺。”意思是宋代的富庶程度是漢唐的十倍以上,販夫走卒,田間農民的穿著都很精緻,交易活動通宵達旦都在進行。可見當年宋的經濟實力高到什麼地步。

好了,本期完。這就是兩宋時期,宋朝的歷史簡述,你瞭解了多少呢?歡迎關注我,一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